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笔算乘法(不进位)——例1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教学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材通过提问“你会计算吗”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计算知识尝试解决14×12,并要求学生在点子图上表示出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接着通过“想一想”引出竖式的计算方法,强调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2.学习者分析在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以及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新的问题,培养学生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解决问题的能力。3.核心素养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进行知识迁移,提高运算能力,培养几何直观;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认真书写的态度。4.学习重点难点(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算理。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习旧知。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 师:先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活动1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计算过程。 活动意图说明:复习旧知,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探究作好铺垫。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42例1。 2.组织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 3.组织学生探究14×12的计算方法。 (1)你会计算吗?把你的方法试着用点子图表示出来。 (2)组织学生汇报计算思路。 (3)想一想:怎样用竖式计算?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配合板演计算过程并结合点子图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及每一步计算的具体含义。 学生活动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列出算式:14×12。 2.学生尝试计算,并试着用点子图表示。 3.学生汇报: 思路一:把12套书分成3个4套,先求出4套书的本数,再乘3求出12套书的本数。 14×4=56 56×3=168 思路二: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先分别求出10套和2套的本数,再把结果相加。 14×10=140 14×2=28 140+28=168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并汇报计算过程。 活动意图说明:在学生列出算式后,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感受算法的多样化。接着,鼓励学生列竖式计算,并借助点子图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环节三:巩固运用。1.基础性作业。 (1)完成教材P42“做一做”。 (2)完成教材P44练习九第3题。 2.发展性作业。 (1)完成教材P44练习九第4题。 (2)完成教材P45练习九第5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运算能力。环节四:课堂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笔算乘法(不进位)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