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搭配(2)——例2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取服装搭配的问题,教学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用以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的能力。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且易于理解和探究。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表达方式,两种方法都脱离了实物进行操作,而是借助图形和符号表达思考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发展符号化思想。2.学习者分析衣服搭配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核心素养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数形结合思想、符号化思想;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1)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能够有序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导入。教师活动1 课件出示: 师:周末,文文要去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大家能帮她搭配一下衣服吗 学生活动1 活动意图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环节二:探究新知。教师活动2 1.课件出示教材P95例2,并提出: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 2.提出自主探究要求:请大家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3.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思路。 (1)谁来说一说你的思考过程? (2)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3)在学生交流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用符号表达思考过程更加简洁、明确。学生活动2 1.学生读题,获取信息。 2.学生分小组开展自主探究。 3.学生举手汇报思路: 方法一:用○表示上装,□表示下装。先确定一件上装,每件上装可以与3件下装搭配,这样就有3种搭配方法;再把另一件上装与3件下装搭配,又有3种搭配方法,一共有3+3=6(种)搭配方法。 方法二:用○表示上装,□表示下装。先确定一件下装,每件下装可以与2件上装搭配,这样就有2种搭配方法;再把第二件下装与2件上装搭配,又有2种搭配方法;最后把第三件下装与2件上装搭配,又有2种搭配方法,一共有2+2+2=6(种)搭配方法。 方法三:用A表示上装,B表示下装。先确定一件上装,每件上装可以与3件下装搭配,这样就有3种搭配方法;上装有2件,一共就有3×2=6(种)搭配方法。 方法四:用A表示上装,B表示下装。先确定一件下装,每件下装可以与2件上装搭配,这样就有2种搭配方法;下装有3件,一共就有2×3=6(种)搭配方法。 4.学生自由发言。活动意图说明: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达思考过程,展示交流,突出有序思考。在学生展示不同的表达后,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思考,体会数形结合及符号思想。环节三:当堂检测。 1.基础性作业。 (1)完成教材P95“做一做”。 (2)完成教材P97练习二十第4题。 2.发展性作业。 完成教材P98练习二十第5题。活动意图说明: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环节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环节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6.板书设计搭配(2) ○表示上装,□表示下装。 A表示上装,B表示下装。 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