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大单元整体学习备课设计+同步教案(5课时)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大单元整体学习备课设计+同步教案(5课时)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资源简介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单元主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主备人
单元内容概述: 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这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法和乘法的重要基础,要求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熟练正确地进行计算。本单元内容重在弄清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本单元内容既是全册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会直接影响今后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并会对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影响。 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使用: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 “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 单 元 学 习 指 导 第1学时 整体感知:感受进位加法知道加法的不同,认识不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种分类。第2~4学时: 探究建构: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学习9、8、7、6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各种计算方法,点数法、接着数、凑十法和转化法,并且通过对比发现凑十法的算理和简便性。第11学时: 应用迁移解决实际问题第12学时: 重构拓展大单元过关
单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1.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过程,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口算。2.能用“数一数”、“摆小棒”和“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3.能理解“凑十法”的含义(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描述)。 数学思考 :1.理解“摆小棒”与“凑十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借助学具操作,学会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3.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问题解决:1.根据数的排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圈一圈、算一算等对应的方法,解决求物体总量的问题。3.运用排列顺序的方向性,解决排序问题。 情感态度:1.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唤起好奇心,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3.结合探索过程,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和敢于尝试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本单元学习之前,多数学生对于简单的加法减法计算并不陌生,但对加法减法的含义和算理并未真正理解,计算策略也存在较大差异。
课程大概念: 经历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的探究,发现数学的简洁性。 学科大概念: 数感、运算能力、满十进一。
单元重、难点: 重点: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弄清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单元任务:正确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 单元情境: 一年一度的校园运动会来啦,同学们积极参与,有的同学参加赛跑比赛,有的同学选择投掷沙包,还有的同学甘愿担当志愿者,为运动员们提供服务,同学们都全力以赴,让我们期待他们的好成绩吧!
第七单元四大结构思维导图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第 周 第 学时 总 学时
上课时间:2024年 月 日 星期: 上课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整体感知 课题 构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单元体系 主备人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以及2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后进行的教学。少数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算法各式各样,并没有得到优化。也有部分学生对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不是很熟练,对加减法的意义了解也不是很透彻,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20以内的进位加法比10以内的加法数目大,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计算熟练,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设计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统一下发给学生。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加法意义、10以内数字的组成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发现学情。 3.做好学具准备:小棒每人红色和蓝色圆片若干。 学生准备: 1.准备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课本、练习本、铅笔和橡皮。 2.提前预习本堂课学习内容,记录问题。 【学习目标】 1.说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情境,研读绘本,构建20以内的加法体系。 3.找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的联系。
【评价标准】 学习标准达标举例达标水平1231.知道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知道进位加法的算理。 3.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与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一致,都可以采用接着数、数一数的方法。 2.进位加法类比10的加法,满十个可以变成一个十。 3.解决看图列式计算问题以及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类比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几加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通过数一数、接着数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光能通过数数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时能够说出计算过程;解决简单的看图列式问题。能熟练说出并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充分分析稍复杂的加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加法的分类。 难点:理解进位加法。 针对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措施:1.借助小棒具体形象摆一摆、数一数。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关注8加几凑十法的依据。
【任务、情境】 任务:评选出优秀运动员 情境:校园运动会来啦,老师正在召开班级运动会,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报名参加,让我们看看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本次运动会吧。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
一、课前回顾、引出新知 问题1:什么是加法?加法的计算方法有哪些?十几加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回答。 问题2:说出以下这些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二、情境导入、整体认知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发现加法计算的不同。 1.小朋友,快来数一数,填一填。 2.完成后对比两组式子的结果,有 什么发现? 活动二:阅读进位加法绘本,说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认真阅读情境,发现主要数学信息,用自己的方式整理出来。 2.根据信息,用自己的话说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方法点拨:发现进位加法与之前学习的加法的不同,感受进位加法的计算难度。 设计意图: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通过对比完成的式子来发现加法算式的不同,引出“进位加法”的探究。然后借助绘本,初步感受进位加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了解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为探究建构课提供思维方向。 一、课前回顾、引出新知 问题1:求两个数或多个数合起来的计算是加法;在计算加法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数一数、接着数、数的分成、数的组成来进行计算的;十几加几在计算的时候先算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再与几个十合起来。 问题2:学生借助数一数的方法算出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 二、情境导入、整体认知 活动一:数一数,填一填,发现加法计算的不同。 实施策略: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指读活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数一数、填一填,并且组织学生发现并引出进位加法。 活动二: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认真阅读绘本课件,积极回答问题。 实施策略: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绘本,然后边读边根据绘本呈现的内容,组织学生一起发现进位加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引用,并且感受多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预设问题: 1.为什么叫“进位加法”?什么是“进位”? 2.会不会有更过位?什么时候再进位? 三、构建成果展示 1.小组长做好组织,要求每人都发表自己的想法。 2.班级内积极分享本小组的想法,同时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成果。 四、当堂检测 拓展提升 1.课前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小组同学兴趣,帮助同学明确明确目标。 2.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明确任务,整体调控小组内的构建交流,所有同学均要参与展示。 3.学科小组长对探究任务深度理解;协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梳理思维障碍。用过程性评价激励小组内成员。 4.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小组长梳理本组生成性问题,与学科组长、老师积极探讨。 5.小组利用自我达标方式鼓励每一位小组成员不断完成阶段性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第 周 第 学时 总 学时
上课时间:2024年 月 日 星期: 上课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探究建构 课题 7.2 8 加几 ——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 主备人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学习的,主要在于让孩子利用9加几的计算方法来计算,计算中再次认识凑十法,感受凑十法的简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设计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统一下发给学生。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9加几进位加法计算多种方法的理解,发现学情。 3.做好学具准备:小棒每人红色小棒8根,蓝色小棒7根。 学生准备: 1.准备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课本、练习本、铅笔和橡皮、红色笔。 2.提前预习本堂课学习内容,记录问题。 【学习目标】 1.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出8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计算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说出计算过程。 3.解决大班小班玩具数量问题,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评价标准】 学习标准达标举例达标水平1231.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计算诸如:8+7=15这样的8加几进位加法问题。 2.能够迁移解决8加几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但容易出错。 2.对于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说不清楚。1.能准确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但不熟练。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快速准确熟练的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能流利完整的表达出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难点:培养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针对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措施:1.借助小棒具体形象摆一摆、数一数。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关注8加几凑十法的依据。
【任务、情境】 任务:计算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并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 情境:运动会操场一角正在分发饮料,请你帮助分发饮料的同学计算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
回顾复习:口算接龙 9+4= 9+5= 9+6= 9+8= 2+9= 3+9=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操场上正在举行运动会,在休息区小明负责为大家分发饮料,各个项目的代表都过来领取本班的饮料,小红说他们长跑队1组领8瓶果汁,2组领7瓶果汁。小花说他们拔河队1组领6瓶矿泉水,2组领8瓶矿泉水。这可愁坏了小明,长跑队两个小组一共领多少瓶果汁呢?拔河队两个小组一共领多少瓶矿泉水呢?你能帮帮他吗? 二、自主探究,多法解决 【活动1】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饮料?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 2.完成计算,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方法点拨:多种方法计算,凑十法中设疑“为什么把7分成2和5”启发孩子关注8和2的关系。 设计意图:掌握多种方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理解充分理解算理,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活动2】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1.观察图片,列出算式。 2.跟同桌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方法点拨:多种方法计算,凑十法中设疑“为什么把7分成2和5”启发孩子关注8和2的关系。 设计意图:掌握多种方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理解充分理解算理,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回顾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用点数法,凑整法,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凑十法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便。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思考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说出来。长跑队1组领8瓶果汁,2组领7瓶果汁;拔河队1组领6瓶矿泉水,2组领8瓶矿泉水。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自主探究,多法解决 【活动1】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饮料? 每个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并跟小组同学分享,重点分享8加几进位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1.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8+7或7+8 2.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实施策略: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借助摆小棒来进行多种方法的探究。然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预设问题:摆一摆: 凑十法: 【活动2】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矿泉水? 1.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6+8或8+6 2.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并跟同桌说说计算步骤。 实施策略:学生独立解决,交流展示中总结6+8和8+6的共同,交换位置,得数相同。 预设问题:关于拆谁=几的问题。在凑十法中“看大数,分小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课前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小组同学兴趣,帮助同学明确明确目标。 2.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明确任务,整体调控小组内的构建交流,所有同学均要参与展示。 3.学科小组长对探究任务深度理解;协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梳理思维障碍。用过程性评价激励小组内成员。 4.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小组长梳理本组生成性问题,与学科组长、老师积极探讨。 5.小组利用自我达标方式鼓励每一位小组成员不断完成阶段性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数学学科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第 周 第 学时 总 学时
上课时间:2024年 月 日 星期: 上课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探究建构 课题 7.1 9 加几 —— 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主备人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多种方法探究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且认识凑十法,感受凑十法在进位加法计算中的简便性。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1的分与合以及20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学习了连加、连减以后进行的教学。少数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但对于算理并不清晰,并且算法各式各样,也没有得到优化。也有部分学生对10的分与合不是很熟练,对加减法的意义了解也不是很透彻,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对于这些不熟练的同学来说通过摆一摆、数一数,对这些内容也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多加注意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设计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统一下发给学生。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加法意义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发现学情。 3.做好学具准备:小棒每人红色小棒9根,蓝色小棒6根。 学生准备: 1.准备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课本、练习本、铅笔和橡皮、红色笔。 2.提前预习本堂课学习内容,记录问题。 【学习目标】 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等活动,探究出“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计算出一共多少名运动员并说明计算过程。 3.至少举出1-2处生活中有关“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实例。
【评价标准】 学习标准达标举例达标水平1231.会计算加数是九的进位加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计算诸如:9+3=12这样的加数是九进位加法问题。 2.能够迁移解决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算理。 1.能计算加数是九进位加法,但容易出错。 2.对于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算理说不清楚。1.能准确计算加数是九进位加法,但不熟练。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快速准确熟练的计算加数是九进位加法。 2.能流利完整的表达出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算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加数是九进位加法,并说出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加数是九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凑十法。 针对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措施:1.借助小棒具体形象的摆一摆、数一数。2.多种方法探究,认识感受“凑十法”的简洁。
【任务、情境】 任务:计算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报名参加比赛。 情境:校园运动会来啦,老师正在召开班级运动会,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报名参加,让我们看看有多少名同学参加本次运动会吧。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本学期学校举行运动会,同学们有报名赛跑的,也有报名投沙包的。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 二、自主探究,多法解决 【活动1】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1.想一想:先自主思考,用你喜欢的方式(接着数,摆小棒,根据数的组成)解决。 2.写一写:组内交流方法,在文本上列出算式并计算。 3.比一比:全班展示,哪个小组的方法好。 追问:还可以列式:6+9=15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方法点拨:1.不管是用数数的方法、孩子利用数的组成,或是其他方法,都能计算9加几,各种方法熟练计算最重要。 2.通过6+9和9+6的对比,总结“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并且知道两数相加,看大数,分小数。 设计意图:掌握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理解充分理解算理,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活动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1.观察图片,列出算式。 2.跟对桌说一说你的说出计算方法。 3.说一说加法算式每一部分的名称、意义。 方法点拨:9加几进位计算方法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法,感受凑十法的简便。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学生描述看到的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操场上,有很多同学在报名比赛,有赛跑的,有投沙包的,有跳绳的。 让我们数数一共有多少个同学报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自主探究,多法解决 【活动1】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每个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并跟小组同学分享,重点分享加数是九的进位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1.找运动员报名的信息,独立列式:9+6=15 2.探究计算方法:点数、凑整法、凑十法…… 实施策略: 学生先独立思考,可以借助摆小棒来进行多种方法的探究。然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预设问题:困难在于“凑十法”的学习理解,以及“转化法” 【活动2】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 1.找志愿者报名的信息,独立列式:9+8=17 2.师: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生:先算9+1=10,再算10+7=17 3.说一说加法算式每一部分的名称、意义。 实施策略:用多种方法计算9+7,对比发现凑十法解决问题的简便。 预设问题:学生熟练口算的同学,不喜欢凑十法,需要多加引导。 1.课前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小组同学兴趣,帮助同学明确明确目标。 2.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明确任务,整体调控小组内的构建交流,所有同学均要参与展示。 3.学科小组长对探究任务深度理解;协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梳理思维障碍。用过程性评价激励小组内成员。 4.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小组长梳理本组生成性问题,与学科组长、老师积极探讨。 5.小组利用自我达标方式鼓励每一位小组成员不断完成阶段性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学科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第 周 第 学时 总 学时
上课时间:2024年 月 日 星期: 上课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探究建构 课题 7.3 7、6 加几 —— 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沙包 主备人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刚刚学习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和8加几的进位加法之后学习的,主要在于让孩子利用凑十法来计算7、6加几的进位加法,理解7、6加几的算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设计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统一下发给学生。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9加几和8加几进位加法计算多种方法的理解,发现学情。 3.做好学具准备:小棒每人红色小棒7根,蓝色小棒6根。 学生准备: 1.准备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课本、练习本、铅笔和橡皮、红色笔。 2.提前预习本堂课学习内容,记录问题。 【学习目标】 1.动手操作、观察,探究出7、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 2.计算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说出计算过程。 3.解决2号运动员投沙包的数量,并分享自己的方法。
【评价标准】 学习标准达标举例达标水平1231.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计算诸如:8+7=15这样的8加几进位加法问题。 2.能够迁移解决8加几进位加法的实际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但容易出错。 2.对于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说不清楚。1.能准确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但不熟练。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用自己的话说出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1.能快速准确熟练的计算8加几进位加法。 2.能流利完整的表达出8加几进位加法的算理。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难点:培养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针对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措施:1.借助小棒具体形象摆一摆、数一数。2.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关注8加几凑十法的依据。
【任务、情境】 任务:计算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并探究8加几的计算方法。 情境:运动会操场一角正在分发饮料,请你帮助分发饮料的同学计算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果汁?
【单元整体学习学程使用】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
回顾复习:口算接龙 9+4= 9+5= 9+6= 9+8= 2+9= 3+9=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全力以赴,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绩吧。请大家仔细观察有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决呢? 二、自主探究,多法解决 【活动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沙包? 1.解决问题需要用到哪几条数学信息,尝试独立列式。 2.尝试用凑十法及其他方法算一算。 方法点拨:1.解决问题中“投中的个数+没投中的个数=一共投的个数”利用这个等量关系可以列式解决问题。 2.7加几的加法,用凑十法该把4分成几和几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有意识的渗透等量关系;再次加深凑十法的理解。 【活动2】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沙包? 1.观察图片,理解题意,独立列出算式。 2.怎样计算会更快。 方法点拨:求总量用加法,,把两部分合起来。 设计意图:加深加法意义的理解和应用,感受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的的简便。 回顾复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用点数法,凑整法,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凑十法中“拆小数,凑大数”比较简便。 一、情境引入,明确问题 根据老师的要求找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的问题,再思考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1号运动员投中了7个,2号运动员投中了6个,3号运动员投中了5个。这边记录员统计道:“1号运动员有4个没投中,2号运动员有5个没投中,3号有7个没投中”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 二、自主探究,多法解决 【活动1】1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沙包? 每个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根据要求一步一步完成,并跟小组同学分享,重点分享列式的依据和7加几进位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1.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7+4或4+7并说明列式的依据 2.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实施策略: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多种方法的探究7加几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然后由小组长组织组内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 预设问题:对于这种整体分成两部分的实际问题,孩子不是很容易理解,需要多进行引导。等量关系式:投中的个数+没投中的个数=一共投的个数 【活动2】2号运动员一共投了多少个沙包? 1.找数学信息,独立列式:6+5或5+6 2.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并跟同桌说说计算步骤。 实施策略:学生运用等量关系式列式,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中对于问题的分析。 预设问题:关于拆谁的问题。在凑十法中“看大数,分小数”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1.课前小组长组织小组同学认真倾听老师提出的驱动性问题,激发小组同学兴趣,帮助同学明确明确目标。 2.高效学习科研小组明确任务,整体调控小组内的构建交流,所有同学均要参与展示。 3.学科小组长对探究任务深度理解;协同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可能出现的问题,梳理思维障碍。用过程性评价激励小组内成员。 4.高效学习科研小组小组长梳理本组生成性问题,与学科组长、老师积极探讨。 5.小组利用自我达标方式鼓励每一位小组成员不断完成阶段性任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年级数学学科第七单元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第 周 第 学时
上课时间:2024年 月 日 星期: 上课人: 备课组长签字:
课型 重构拓展 课题 20以内的进位加法重构拓展 主备人
【教材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之前,学生已理解并掌握了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能说出“凑十法”等四种方法的过程。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要通过所学,用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运算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有关加法问题。经过前面的学习发现孩子对于方法都有所了解,但是“转化法”的理解不是很到位,应用不是很熟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提前设计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统一下发给学生。 2.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发现学情并且做好批阅和记录。 3.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黑板上写好课题,做好相应学具准备,组织学生进行自我问题的认识及修改。 4.课中针对记录的学情做好针对性的授课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后再次进行授课。 学生准备: 1.准备好大单元整体学习学程、课本、练习本、双色笔。 2.提前预习本堂课学习内容,修改自己出现的问题,有疑问的及时记录问题。 【学习目标】 1.自主纠错,分析错因并将错题归类。
2.梳理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的生活经验。 3.整理错题,至少分享3条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事项。
【评价标准】 学习标准达标举例达标水平1231.说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知道进位加法的算理。 3.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方法与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一致,都可以采用接着数、数一数的方法。 2.进位加法类比10的加法,满十个可以变成一个十。 3.解决看图列式计算问题以及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类比10以内的加减法和十几加几(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通过数一数、接着数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不光能通过数数的方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时能够说出计算过程;解决简单的看图列式问题。能熟练说出并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能充分分析稍复杂的加法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和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算理,学会用“凑十法”计算进位加法。 针对重难点的有效突破措施:1.充分联系前面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迁移学习。2.利用计数器或小棒学习道具进行进位加法的理解。
【任务、情境】 任务:构建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体系 情境: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我们学过去的计算方法,顺利完成闯关活动。
学习任务创造 学习过程实施 学生学习领导力提升
【问题反馈】针对这次的单元大闯关表彰优秀和进步并梳理问题 优秀者: 进步者: 问题梳理: 【自主纠错 合作探究】 针对错题进行纠错 1.结合PPT,培训好孩子该怎样自主纠错,规范要求,书写认真,不乱写乱画等要求。 2.自主纠错后该怎样进行小组合作,做好培训。 3.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每个小组,针对每个组的进行情况或者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易错点重难点点拨】 圈一圈,算一算。 【问题反馈】 每个孩子明白自己的过关情况,是优秀者还是进步者还是需要更加努力者,并能认真倾听优秀者分享经验,明确自己哪方面做的不够好,知错就改。 【自主纠错 合作探究】 先自主研究自己的过关题目,将做错的标记出来,会改的先自主修改,把不会的标记下来,以备小组合作探究。 针对自己的错题小组交流错了哪些?怎么错的?怎么改的? 然后将自己不会改的拿出来与组内组员交流。 【易错点重难点点拨】 填一填,使每横行、竖行上的三个数字相加和都等于下面的数。 学生进行过关后,导师反馈学生问题,让孩子明确自己的情况,进而有针对的查缺补漏,确定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学会怎样规范的纠错,怎样自主纠错怎样小组合作,培养孩子的小组合作能力。 针对孩子易错点重难点有重点的分析点拨,孩子也能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突出重难点,精准把握本单元内容。 针对老师点拨的易错点重难点在进行提升过关,看看孩子能否做到举一反三熟练掌握,扎实会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