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第3课时 用算盘表示数 教学设计课 题 用算盘表示数 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 第4单 元 第 3 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 1.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算盘上的数。 2.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在算盘上拨出千以内的数,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3.了解算盘的发展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 会读写算盘上面表示的数,会拨出指定的数。教学难点 掌握上珠以一作五的记数方法。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数,初步认识了数的组成及读写。本课的学习从计数器表示数到用算盘表示数,理解算盘上珠、下珠的表示意义,进一步积累写数、读数的经验,依据知识的迁移,应用转化的思想,学生可以通过探究,把新知识转化为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理解并掌握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核心素养 经历算盘拨珠数数的过程,发展数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任务单。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同学们,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 2. 介绍算盘。 算盘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可以用来记数和计算,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很大的作用。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逐步普及,算盘才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 3. 提出质疑:你知道怎么使用算盘表示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一:认识算盘及拨珠方法 【设计意图:任务引领,了解算盘结构,演示拨珠的方法,这样能让学生更准确、灵活的运用自己的三个手指拨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 课件出示例4图片。 2. 出示算盘结构图。 3.手指拨珠。 (1)讲解:拇指:把下珠向上拨,叫拨入下珠。食指:把下珠向下拨,叫拨去下珠。中指:把上珠向下拨和向上拨,叫拨入、拨去上珠。 (2)引导:要在算盘上表示数,要先定数位,再拨珠记数或计算。算盘上的数位用档表示,可以任意择一档作为个位。一般我们把最右边的一档定为个位。那它的左边依次哪几个数位? (3)提问: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已经确定了,那我们就可以拨珠计数了,但在每一次计数前,都要把算盘清盘,也就是把上珠和下珠靠框。在算盘上,算珠都靠框,表示没有数;拨珠靠梁,表示记数。 任务二:满五进一、满十进一 【设计意图:借助算盘拨珠演示,掌握上珠以一作五的记数方法,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 1. 算盘上珠为1珠,下珠为4珠。一个下珠表示1: (1)提问:个位拨上几个下珠就表示几。遇到满5时,应怎么拨珠? (2)学生练习拨珠。 2. 满十进位: (1)提问:你能从9拨到10吗? (2)引导:现在计数器上有9颗珠子,再加一颗就是10颗,满了10颗我们怎么办?向十位进一。 (3)在算盘上演示从9到10 的拨珠过程。 易错警示:(满五或满十进一时,别忘了将“4”或“9”拨珠靠框。) 3. 0的表示。 (1)提问:如果遇到哪位上没有珠子,表示什么?写数时应该怎么办? (2)学生尝试写出算盘表示数字。写作:709。 (3)总结:0用空档表示。数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占位。 4.在算盘上一边拨珠一边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1数到18,从85数到100。 (2)一十一十地数,从280数到350。 (3)一百一百地数,从100数到1000。 (4)学生在小组内边拨珠边数数。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教材P34想想做做第1题。 2. 教材P35想想做做第2题。 3. 教材P35想想做做第3题。 4.(拓展练习)丁丁在算盘的百位上拨了1颗上珠和2颗下珠靠梁,十位上拨了4颗下珠靠梁,丁丁拨的数是多少? 5.(拓展练习)下面这些小朋友看算盘写数时,把上珠和下珠弄混淆了。你知道他们看到的数实际是多少吗?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 学习评价 3. 课后作业:完成分成作业对应练习。板书 设计 用算盘表示数 拨珠靠框,表示清盘;拨珠靠梁,表示计数。 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数位上一个珠子也没有,就写0占位。教学 反思 本节课以任务为引领,步步紧扣,突出问题来源于情境,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教学,环节分明,联系紧密。在认识千以内数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算盘满十进位理解得不够清楚,出现进位错误的频率较高。其实掌握数位上的数表示意义不同,十位的一个下珠就表示10,满十进一时记得把个位的9拨去就很简单。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关注到新教材在算理方面的重视,注意到进位和拨去上下珠之间的联系,在拨珠前充分让学生感知数位的表示意义。因此,在后面计数时就水到渠成,比较容易了。再者,对“算盘计数”也有机的渗透,为后面的知识打好铺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