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大单元备课单元主题:解决问题课程标准 【内涵】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义,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内容要求】(1)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与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2)探索用数和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学业要求】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道理,解释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感悟数学和现实世界的关联,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教学提示】数量关系的教学。通过创设简单的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数量关系;利用画图、实物操作等方法,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表达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几何直观,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单元教学结构 (1.明确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概念理解) (2.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 (1.会解决相遇问题。) (相遇问题) (2.恰当选择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旧知链接 学生已经学习过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会用乘法解决现实问题。单元学习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数学生活经验。 4.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单元重难点 1.用画线段图的策略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构建其数学模型。 2. 构建数学模型“ 速度×时间=路程”和“路程 +路程 =总路程“。重难点突破 建议 1.经历探索过程:学生对数学探索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在活动中体验:让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回顾,对解决策略和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归纳、整理和优化,让学生经历“感悟方法、体悟思想”的学习体验。 3.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 4.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展现多样化的策略和方法。(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课题 相遇问题 课时 2学习目标 1.借助生活实例,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以及数量关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及运用知识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任务一: 认识速度、时间和路程 活动一:解决问题 1.根据情境图,独立解决“车站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米?”用:“每分钟行驶的米数×行驶的时间=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2.解决完这个问题,你会解决问题“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可以列式:900×8=7200(米)小组内交流汇报: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西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可以列式:65×4=260(千米) 解决问题:“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多少千米?” 交流:每小时的千米数×行驶的时间=东城与物流中心的距离,可以列式:75×4=300(千米) 活动二:学习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概念 “每分钟行驶的米数”和“每小时的千米数”叫做速度。“车站、西城与物流中心相距的米数”叫做路程。“每分钟行驶900米”可以写作“900米/分”读作“900米每分” 叫做速度 活动三:结合例子说明 汇报:速度:每小时行驶75千米,即75千米/时,时间:4小时,路程:东城与物流中心相距的千米数。 活动三:说说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小组讨论,汇报三者关系:总结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三个量中,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任何两个量,都能利用这三个公式中的一个求出第三个量。 1.能计算出车站与物流中心的距离。 2.通过讲解,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3.能列举出生活中的速度,理解速度的意义。任务二: 学习相遇问题 活动一:运用解题策略,自主整理信息——构建起相遇问题的图形模型。先用自己喜欢方式整理已知条件和问题,线段图经常帮助我们分析题意,理解题意。 活动二:独立列式计算,自主解决问题——构建相遇问题的算式模型。 1:65×4+75×4 = 260+300=560(千米) 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 2:(65+75)×4 =140×4 =560(千米) 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 分析比较解法,抽象出数量关系——构建相遇问题的本质模型。 共同总结:先求大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再求小货车4小时行驶的路程,把它们加起来就是总路程。也就是大货车行驶的路程加上小货车行驶的路程等于总路程。 先求大货车和小货车1小时行驶的路程,行驶了4小时,所以再乘4,也就是它们4小时行驶的路程。也就是速度和乘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 1.能利用图形模型,构建相遇问题的模型 2.能正确利用模型,解决相遇问题。板书设计 相遇问题 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作业设计 1、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再组织交流。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算式和数量关系式。 2、自主练习第4题 先让学生以讲数学故事的形式梳理信息和问题,再独立尝试解决,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清思路(先求出火车的速度,再求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方法(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当堂检测 1.一列货车和一列客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2千米,5小时后相遇。两地间的路程长多少千米? 2.放学了,张红和王青同时从学校出发,背向而行,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家。(如下图)两家相距多少米? 3.两艘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客船每小时行65千米,货船每小时行35千米。航行8小时后,两船还相距300千米。上海到武汉之间的水路全长多少千米? 4.甲、乙两地相距1100米,小红和小明分别从两地同时相对而行,5分钟后相遇,小红每分钟走100米,小明每分钟走多少米?当堂检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