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5课时《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第5课时《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资源简介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授课人 学校
教科书 信息技术必修 2《信息系统与社会》
粤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第一章,带领学生走进信息社会,是必 修二的开篇章。本章共三节,分为 5 个课时,本节课的内容是本章的第 5 课时,主要介绍信 息技术对人的影响,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本节是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学 习的深入和延续,也是学习必修二后续章节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 知识背景: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了前几节课后了解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及其特 征,认识了信息技术对科技和社会的影响。作为数字原住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本身就 具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认识不够全面。 意识态度:对新事物新技术有强烈的探索欲,乐于动手操作。 能力基础:高二年级学生具备小组协作的基本能力,自主学习和总结知识的能力较强。
三、课程标准及目标分析
(一)本节课对应的课标要求 1、内容要求:探讨信息技术对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2、学业要求: A-2:了解信息技术对个人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A-11:积极利用各种信息系统促进学习与发展;
A-14:认识信息系统在社会应用中的优势及局限性。 3、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B1-1-1:对信息系统在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有一定的认识; B1-3-4:了解数字化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信息系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作用有一定认 识,能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协作学习; B1-4-6:在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能识别和抵制不良行为; B2-1-9:认识信息系统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性; B2-3-11:掌握一定的信息系统应用策略,善于利用信息系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深 入理解信息系统在完成任务中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科核心素养 1、了解信息技术对提升人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方面的影响,辩证看待信息技术的利弊, 关注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意识) 2、能够利用适当的数字化资源或工具探究信息技术对人的影响,并能合理迁移运用到 日常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够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计算思维) 3、能够自觉维护文明安全和谐的信息社会环境。 (信息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信息技术对提升人的适应力与创造力方面的影响。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
五、教学准备
1、教学材料:课件、项目学习资源包、项目学习学案、项目评价表等; 2、教学环境及软件平台:计算机教室、极域教学管理平台、 GeoGebra、Xmind 等; 3、学生分组(2-3 人组)。
六、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项目教学(PBL)、任务驱动等。
七、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情境导入
通过《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导入新课:《鲁 滨逊漂流记》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出海时 遇难,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海岛。凭借自己 的勤劳与智慧做木筏、造房子、种粮食、建果 园、养牲畜,把这个荒岛变成了“世外桃 源”,在岛上生活了 28 年。 思考,鲁滨逊具备怎样的能力和品质? 坚韧不拔、积极向上、超越常人的适应力和创 造力。 在信息社会,虽然条件不至于如此艰苦,但是 为了更好地融入信息社会,顺应时代的潮流, 我们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力和创造力。今天 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信息技术对于提升人的适应 力和创造力方面的影响。 回忆《鲁滨逊漂流 记》的故事梗概, 思考鲁滨逊的精神 品质,认识本节课 学习内容——信息 技术提升人的适应 力与创造力。 借用鲁宾逊漂流记的 故事引发思考,让学 生明白适应力和创造 力的重要性。在信息 社会,信息技术发展 日新月异,人类适应 力和创造力得到提 升。从而导入新课学 习内容,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环节二:项目主题及要求介绍
介绍本节课项目活动主题,通过了解和体验校 园中可能用到的信息技术,感知信息技术对提 升人们适应力和创造力的重要作用,将理论课 程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探究体验课程。带领学生 阅读项目导语及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分 工。 阅读项目导语及要 求,明确本节课的 项目主题和任务要 求,自主确定分组 和分工。 明确主题,让学习更 有目标和方向,在项 目活动开始、自主权 交给学生之前,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有利于后续项目 活动更好的开展。
环节三:项目探究与实施
项目活动一:探究智慧校园的应用
引导各小组学生分别自主学习项目教学资源包 中“项目活动一:智慧校园的应用”文件夹中 的相关资源,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和经验,思 考学校里的部分场景需求能应用到哪些技术手 段,并完成表格。 智慧校园中的技术应用,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 习和生活,也为教师和校园管理者的工作提供 了便捷,家校互联的途径也更多了。 ——信息技术改变了生产与工作,生活与交往 的方式。 自主学习项目资源 包中的数字化学习 资源或查阅资料, 交流思考,思考校 园中信息技术的应 用场景及信息技术 对人的影响。 通过自主探究进行知 识建构,了解信息技 术在校园中的应用场 景,思考其对人的生 活、学习、工作、交 往等方面的影响,增 强信息意识,强化对 智慧校园的认识,合 作探究提高数字化学 习与创新的能力。
项目活动二:趣味数学课——GeoGebra
高中的知识以抽象为主,比如,高中数学里面 的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包含几何图形、圆 锥曲线以及各种复杂图像关系。在学习过程中 可以借用数字化工具来辅助我们的学习,如 GeoGebra 就可以很好地辅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引导学生体验 GeoGebra 的使用过程,通过数字 化工具解决数学问题。 按照学案要求,利 用 GeoGebra 工具 完成任务,体验数 字化学习的过程, 认识信息技术促进 人们数字化学习与 创新的影响。 通过体验数字化工具 解决数学问题,促进 学生数字化学习与创 新。引导学生适当应 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 学习,并迁移到学科 问题解决过程中,增 强信息意识的同时培 养计算思维。
在学习过程中,还能用到很多信息技术工具辅 助学习,几何画板、慕课平台、思维导图、 VOA 英语等。 ——信息技术促进人们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项目活动三:严防校园诈骗,做合格“原住民”
我们常说, 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 带来便利的同时,偶尔也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项目活动三案例一,观看项目 资源包中“项目活动三:案例二”的视频。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数字原住民,在信息社会, 中学生应该怎么样做? 列举徐玉玉案件和信息社会日主题, 启发学生思 考。在信息社会, 作为数字原住民, 除了提高自 己的信息安全意识以外, 我们要做到如果身边有 亲戚或者朋友遭遇了电信诈骗, 我们也不能做冷 自主阅读案例,观 看项目资源包中的 视频,积极思考作 为信息社会的数字 原住民应该怎么 做,交流分享自己 的见解,认识信息 技术对提升人们信 息意识和信息社会 责任感的影响。 开放思维,通过案例 引发思考,强化信息 意识,能严格防范诈 骗,积极帮助老年人 跨越“数字鸿沟”, 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 责任感,树立自觉维 护文明和谐的信息社 会环境的意识。
漠的旁观者, 不要去一味的指责受害者, 而是应 该给予他们帮助和鼓励。而面对案例二中的数字 鸿沟我们除了可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 作为 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也可以树立自己的理想, 未来步入社会去开发、研究出更多更简便的信息 技术或信息系统,供老年人使用。 在信息社会,我们要做生活当中的鲁滨逊, 努力提高自己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像 鲁宾逊救助星期五那样积极帮助身边的人更好 地融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社会 责任感。
项目活动四:总结梳理——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根据本节课以及前几课时的内容, 使用 Xmind 工具完成思维导图, 总结本章知识点, 梳 理本章的知识架构。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单元知识脉络,理解信息技术 发展促进科技革新、社会变革、人类进步, 同时, 科技、社会和人类的进步反过来也能推动信息技 术进一步发展,这是信息社会的良性循环。 同时本单元的目的是在阐述人与信息技术和信 息社会之间的关系, 我们需要知道人对信息技术 回顾本单元内容, 梳理知识点,完成 思维导图,体验利 用数字化工具总 结、抽象出知识架 构的过程,认识信 息技术对培养计算 思维方面的影响。 学生利用数字化工具 总结、抽象出知识架 构,既总结复习了本 单元的学习内容,又 体验数字化学习与创 新的过程,同时,培 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和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信息社会的产生, 而信 息社会的重要现象是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信息系 统的广泛应用。那么, 信息系统也是我们本书后 续章节需要继续去探索的内容。 ——信息技术培养人们计算思维方式。
环节四:项目交流与评价
教师总结,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适时加以指导 或评价。 小组间展示交流, 根据本次项目学习 成果及感受,为自 己和其他学习小组 打分。 自评、互评、教师评 价相结合,评价更加 客观多维。教师能及 时发现每节课堂上的 典型和共性问题,积 累教学经验,及时调 整教学设计。
环节五:师生诵读
主题升华,师生共同诵读《少年中国说》选 段。 当今的中国,宛如美丽的花朵孕育蓓蕾,灿烂 茁壮,少年人们,摩拳擦掌,期待有朝一日为 国增添光芒。这是梁启超先生在百余年前写下 的诗篇,那么在课堂的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跟 老师一起朗诵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选 段,体会梁启超先生对少年中国的强烈期盼和 对中国少年的殷切鼓励。 学生诵读。 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科 学文化知识,深入了 解信息技术,肩负起 建设科技强国的重 任。主题升华,进一 步强化信息意识,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在未来的日子里, 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肩负起建 设科技强国的重任。
八、设计理念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提升人们适应力与创造力影响的五个方面,将对人的影响 融入到各个项目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究、思考、分析、总结。在前几课时的基础上进 行知识建构,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认识。 在项目活动的小组交流与分享环节中,可以多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用心感知学生眼 中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多关注学生的见解与反馈,利用好项目 评价量规,对教学的改进也有很大帮助。
项目活动学案附在后面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与创造力
项目活动学案
项目导语
本项目通过了解和体验校园中可能用到的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发 展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感知信息技术对提升人们适应力和创造力的
重要作用。
项目要求
(1)本节课的项目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请同学们分组确定小组成员, 2-3 人一
组,明确项目主题,认真阅读活动要求,分工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完成项目评价。
项目主题 信息技术提升人们适应力与创造力
小组成员 及分工 成员姓名 主要任务(如:体验了解相关活动、查阅项目学 习资源包、完成学案任务等)
项目探究与实施
项目活动一:探究智慧校园的应用
(1)小组自主学习项目教学资源包中 “项目活动一:智慧校园的应用”文件夹 中的相关资源,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思考在学校里部分场景需求能应用到哪些技术
手段;
(2)填写项目活动一中的表格。
A-F:场景需求 G-L:技术应用
A、门禁、考勤 G、希沃电子班牌通讯功能
B、家校互联 H、人脸识别、校园卡
C、智能路灯 I、钉钉、教育云平台
D、学科实验室 J、智学网
E、学生考试情况管理 K、AR/VR 实验室
F、教学资源线上共享 L、光照传感器
不同场景可能使用相同的技术,当然,你也可以列举其它的技术方法。
智慧校园 的应用 场景需求 技术应用
项目活动二: 趣味数学课——GeoGebra
高中数学里面有很多关于图像和几何的内容,如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包含几何 图形、圆锥曲线以及各种函数图像。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可以借用数字化工具来辅助我 们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能力,如 GeoGebra 软件或网页版工具就可
以很好帮助我们开展学习。
GeoGebra 在浏览器中打开网址,进入 GeoGebra 数学教学经典界面 https://www.geogebra.org/classic
体验 GeoGebra 的应用:在 坐标系中绘出 1. 圆 a 和直线 1 的关系是?( ) A.相切
圆 a: (x+2)2+(y-2)2=16 直线 1:y=3.5x-5.5 两个函数图像。 B.相交 C.相离 2. 若有交点,交点坐标是多少?(若是相离,忽略此 题)
项目活动三:严防校园诈骗,做合格“原住民”
阅读或观看以下案例,思考问题。
案例一 校园诈骗防不胜防: “我是学校 XX 部门老师,你申请的助学金已获批,稍后学校财务部门将 完成助学金发放,请完善个人和账户信息。链接…… ” 更有甚者,利用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混入钉钉班群或微信家长群,实 施诈骗:
案例二 观看项目资源包中“项目活动三:案例二”的视频。
思考 作为数字原住民,在信息社会,我们应该怎么样做?
项目活动四:总结梳理——思维导图
根据本节课以及前几课时的内容,总结梳理本章的结构脉络及知识点,完成思维
导图。
Xmind 在项目学习资源包中打开“项目活动四:思维导图 ”,思考并 总结梳理本章的结构脉络及知识点,将本章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项目交流与评价
项目活动完成后,小组同学间展示交流,根据本次项目学习成果及感受,为自己
和其他学习小组打分。
附:项目评价量规:
评分项目、评分标准及分值 得分
分析与规划 (20 分) 项目主题明确
团队任务分配合理
工具与方法 (20 分) 合理使用数字化学习工具及资源
围绕项目主题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核心知识 (30 分) 认识信息技术提升人类适应力和创造力的 重要影响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 的应用并积极应用
项目探究成果 (30 分) 能够正确整合、处理所获信息
项目活动成果内容完整,思路清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