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3课时24时记时法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三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第3课时24时记时法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第3课时 24时记时法 教学设计
课 题 24时记时法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 第 五 单 元 第 3 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掌握其特征。发现并归纳普通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规律,并能正确进行互化。 使学生在探索、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重点难点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2.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学情分析 学习24时记时法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钟面,学习了有关时、分、秒的知识。从生活经验来看,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比如:电视里的节目预告、乘车的时刻表、银行、商城、饭店的营业时间表等。但这些只是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核心素养 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发现特征、得出互化规律,从而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小明和小强约好第二天7时在运动场一起去体育馆。可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明明都去了运动场,却都没有看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明是早上7时去的,而小强是晚上7时去的。 2.今天我们学习关于24时记时法的问题。板书课题:24时记时法。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1. 课件出示例3情境。 例3: 任务一:认识24时记时法 认识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设计意图:结合现实情境,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活动探究。】 (1)出示教材例3的节目预告表。 提问:你从节目预告表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2)怎么会有14:00呢? 明确: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00是下午2时。 (3)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夜里12时再到夜里12时所对应的时间。 到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4)介绍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2. 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 任务二:平年和闰年的判定 学生体会到闰年年份数的特点与平年年份数有所不同,介绍判断平年和闰年的基本方法,即: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设计意图:本任务探究活动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利于引导学生合乎逻辑地展开思考,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探究学习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此外,明确课始产生的疑问,既体现课堂学习的整体特点,前后照应。】 (1)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进一步明确:(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2)16:00是下午几时?18:30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16:00是下午4时,18:30是下午6时30分。 (3)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 学生讨论后交流。 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如地铁每天的运行时间、商场的营业时间等。 3. 易错警示: (1)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2)能简单的时间计算,并在生活中应用。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1. 下面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记时法表示, 各是几时? 2. 3. 你能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吗? 4.看着钟面想一想,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 5.张叔叔从上午10时开始加工零件,一直工作到下午4时结束,共生产了120个零件,张叔叔平均每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 6.阜宁到上海的路程大约390千米,李叔叔上午9时开车从阜宁出发,下午2时到达上海。他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四、作业布置—拓“延伸” 1. 利用已学的时、分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常识,初步掌握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 完成《分层作业》 3.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板书 设计 24时记时法 16:00是下午4时。18:30是晚上6时30分。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如地铁每天的运行时间、商场的营业时间等。 总结:为了简便而不易出错,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法,这种记时法就是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的特点在于时针走第二圈时,表示时间时还要加上上一圈的12时。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时抓住课堂的主线,围绕重点,用多种形式,有条理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听得清楚明白,教学时出示的钟面模型,好像没有多大用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应该加在课件内,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数学的热情,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