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讲义(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讲义(含答案)2023_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讲解
1、邻补角与对顶角
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注:对顶角相等。
如:∠1和∠2互为邻补角,∠2和∠3互为对顶角。
2、垂线
(1)定义: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1和∠4是同位角,∠3和∠4是内错角,∠2和∠4是同旁内角。
4、平行线
(1)定义:在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4)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两条直线交于点O,若,则∠2的度数为(  )
A.40° B.80° C.100° D.140°
2.由图案①通过平移后可以得到的图案是(  )
A. B. C. D.
3.如图,,,则点C到的距离为(  )
A.线段的长度 B.线段的长度
C.线段的长度 D.线段的长度
4.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是同位角 B.与是同位角
C.与是内错角 D.与是同旁内角
5.下列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邻补角是互补的角;③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④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6.如图,已知,那么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 C. D.
7.如图,直线 , , , ,则 (  )
A.45° B.55° C.65° D.75°
8.如图所示,下列条件中能说明的是(  )
A. B.
C. D.
9.如图,两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点到点的方向平移到的位置,,,平移距离为,则阴影部分面积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
10.如图,若,则的度数为   .
11.如图,已知的面积为25,,在直线上有一动点P,连接点C、P,则线段的最小值为:   .
12.如图,要使CDBE,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13.如图,将三角形ABC沿BC方向平移至三角形DEF处.若EC=2BE=4,则BF的长为   .
14.一个小区大门的栏杆如图所示,垂直地面于,平行于地面,那么   度.
三、解答题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F⊥OC于O,OE平分∠AOF,∠COE=15°,求∠BOD的度数.
16.如图,∠BAM=75°,∠BGE=75°,∠CHG=105°,则可推出 AM∥EF,AB∥CD.完成下面的推理过程(填空).
解:∵∠BAM=75°,∠BGE=75°(已知),
∴∠BAM=∠BGE,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GH=∠BGE(对顶角相等),
∴∠AGH=75°,
∴ ∥ ( ).
17.如图,直线 AB,CD被直线 EF 所截,EG 平分∠AEF,∠2=∠3,试说明:AB∥CD.
18.如图,点O在直线AB上,OC⊥OD,∠D与∠1互余,F是DE上一点,连结OF.
(1)判断ED是否平行于AB,请说明理由.
(2)若OD平分∠BOF,∠OFD=80°,求∠1的度数.
19.如图1,直线被直线所截,直线分别交直线于点A,点C,满足.将三角形按图1放置,点G在直线上(点G与点A不重合),点M在直线上,.
(1)求证.
(2)若,求的度数.
(3)如图2,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H.现将三角形沿直线平移,请直接写出与的数量关系.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C
6.B
7.D
8.B
9.A
10.47°
11.5
12.或,(答案不唯一)
13.8
14.270
15.解:∵OF⊥OC 已知),
∴∠COF=90°(垂直的定义),
∵OE 平分∠AOF(已知),
∴∠AOE=∠EOF(角平分线的定义),
∵∠COE=15°(已知),
∴∠AOE=∠EOF=∠COF-∠COE=75°,
∴∠AOC=∠AOE-∠COE=60°,
∴∠BOD=∠AOC=60°(对顶角相等)
16.解:∵∠BAM=75°,∠BGE=75°(已知),
∴∠BAM=∠BGE,
∴AM∥EF(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GH=∠BGE(对顶角相等),
∴∠AGH=75°,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7.证明:∵EG平分∠AEF,



∴.
18.(1)解:ED∥AB,理由如下:
∵OC⊥OD,
∴∠COD=90°,
∴∠1+∠DOB=180°-∠COD=90°,
∵∠1与∠D互余,
∴∠1+∠D=90°,
∴∠D=∠BOD,
∴AB∥ED;
(2)解:∵∠DFO=80°,DE∥AB,
∴∠BOF=180°-∠DFO=100°,
∵OD平分∠BOF,
∴∠BOD=∠BOF=50°,
∴∠1=90°-∠BOD=40°.
19.(1)证明:∵,,
∴,
∴;
(2)如图,过作,而,
∴,
∴,
∴,
∵,,
∴.
(3)如图,当在的右边时,由(2)得:,
∴,
∵平分,
∴,
∵,
∴,

如图,当在的左边时,由(2)得:,
∴,
∵的平分线交直线于点H.
∴,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