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课时目标1.理解=(a≥0,b>0),并能利用它进行计算和化简.2.利用逆向思维,得出=(a≥0,b>0),并运用它进行解题和化简.3.掌握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4.通过合作探究,激发求知欲,了解类比思想.学习重点 二次根式除法法则的理解、运用和逆运用.学习难点 发现规律,探索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引入1.回顾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积的算术平方根的性质.2.计算:(1)×; (2)×; (3).解:(1)原式===2;(2)原式==8;(3)原式==24.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点,为本节课学习作铺垫,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探究1.计算下列各式,观察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老师给予鼓励,展示正确答案后提出问题:你能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得出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吗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展示发现,总结规律并要求学生用文字和符号语言两种方式进行叙述.相比于乘法法则,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反过来还成立吗 字母的取值范围有何变化 师生活动:类比乘法法则老师提示解题中如何逆用法则,引导学生进行回答,老师给予表扬和鼓励(学生能说明根据分数的意义分母不为零即可).2.教材第9页例6 (1); (2); (3).解:(1)解法1:=====.解法2:===;(2)=====;(3)===.观察最后的计算结果,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化简前、后的根式以及被开方数的区别,化简前被开方数有分数,化简后被开方数都是整数或整式.你认为一个二次根式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可以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派出代表说出所得结论,老师给予表扬与鼓励,最后进行总结.如何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进行提示(利用分式以及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最后根据学生的结论老师进行总结.通常采用分母有理化的方法进行化简,分母有理化一般分三步:“一移”,将分子、分母中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移到根号外;“二乘”,将分子、分母同乘分母的有理化因式或因数;“三化”,化简计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类比、归纳、独立思考,类比乘法法则的获得过程得出除法法则,明白新旧知识的练习与区别,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知识归纳1.一般地,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a≥0,b>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把被开方数相除,根指数不变. 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的逆运用:= (a≥0,b>0),即商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被除式的算术平方根除以除式的算术平方根. 3.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被开方数不含 分母 ; (2)被开方数中不含 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 设计意图:结合上个环节的学习过程,通过自主思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发现知识”的能力.例题精讲例1 教材第8页例4.例2 教材第8页例5.例3 把下列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1); (2); (3).解:(1)原式==;(2)原式==;(3)原式=3=.例4 教材第9页例7.例5 长方形的长为3,面积为30,要在这个长方形中分割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求该正方形的面积.解:∵30÷3=2,而3>2,∴该正方形的边长是2,∴该正方形的面积是(2)2=60.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除法法则的理解,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在处理简单的二次根式运算时消灭错误.学以致用1.教材第10页练习第1,2,3题.2.若=,则a的取值范围是( C )A.a<2 B.a≤2 C.0≤a<2 D.a≥03.若和都是最简二次根式,则m= -2 ,n= -4 . 4.已知a+b=-3,ab=2,求+的值.解:∵a+b=-3,ab=2,∴a<0,b<0.∴+=+==-=.设计意图: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由数的运算过渡到式的运算,让学生体会“数式通性”的特点,通过多种方法化简二次根式,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观点.课堂小结1.理解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逆运用.2.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和逆运用的应用.3.化简二次根式的方法.设计意图:共同回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加深知识印象、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教材第10~11页习题16.2复习巩固第2,3,4题,综合运用第7,8题.2.相关练习.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 二次根式的除法:=(a≥0,b>0).逆运用:=(a≥0,b>0).例1 例2 例3 例4 例5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