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时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课时目标1.通过实例阐释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在活动中了解整理数据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体验教学活动的探索性,发展学生数据思维能力的核心素养.2.通过合作绘图,让学生会画扇形统计图,会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的核心素养.3.通过整理实例的具体数据,会用统计图直观、有效地描述数据,能从统计图中读取有效信息,让学生经历统计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据分析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据观念和模型观念.学习重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方法与步骤.学习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数据整理的方法.课时活动设计复习引入1.如何整理数据以获得有效信息 2.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图 可以直观地表示出哪些信息 学生1:整理表格,分别统计不同状况.学生2: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表示各类数据的多少.学生3:我们还可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各类数据的百分比.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好铺垫.分析、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阅读教材第11页实例,师生分析问题,指导学生绘制统计表和统计图,展示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用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整理表示数据,学生计算百分比,小组展示时问题多样,其他同学分析出错原因,初步感受三者的优劣.由老师来总结画图的步骤并对两种统计图特点展开分析.设计意图:通过中学生的视力状况的实例,让学生认识数据整理的意义,感知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培养学生整理数据的能力.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表示.小组合作交流尝试性描述如何整理和表示数据,并感受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异同.尝试独立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1.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填写表格.2.描述10年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情况.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经历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从扇形统计图中提取信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借助教材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内容.设计意图: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是统计学的重要内容,在练习中反思学习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重难点,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数据整理和表示的方法,掌握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的特点,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取有效信息,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收获,最后班内汇报.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问题中突破难点.提出希望思考:折线统计图的应用,针对折线统计图的学习类比今天的学习,学生很自然的过渡到思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统计问题中发现哪些适合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预习下一节内容.设计意图: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体现了不同单元内容之间延续性和关联性,在此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教材第13页习题A组第1题,教材第14页习题B组第1,2题.2.相关练习.第1课时 统计表、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 1.统计表.2.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