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课时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经历运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2.学会从情境捕捉数量关系,并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出函数表达式.3.利用一次函数模型解决相关实际问题.(二)能力训练目标1.初步学会利用函数的意义和性质对问题进行判断和决策,增强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意识.2.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学习重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学习难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关问题.课时活动设计回顾复习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知识及如何确定表达式,那么你能举出生活中一次函数的例子吗 如何利用一次函数知识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呢 这将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利用一次函数解决问题的好处.激发学生学习函数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情境导入例 甲骑自行车以10 km/h的速度沿公路行驶,出发3 h后,乙骑摩托车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公路与甲同向行驶,速度为25 km/h.(1)设甲离开出发地的时间为x(h),求:①甲离开出发地的路程y(km)与x(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②乙离开出发地的路程y(km)与x(h)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1)中两个函数的图像,并结合实际问题,解释两图像交点的意义.解:(1)由公式s=vt,得①甲离开出发地的路程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x.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0.②乙离开出发地的路程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5(x-3),即y=25x-75.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x≥3.(2)以上两个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是(5,50),即甲出发5 h后被乙追上(或乙出发2 h后追上甲).此时,两人距离出发地50 km.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从文字中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把情境中涉及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作深入分析,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出一次函数表达式,在同一个情境中出现了两个一次函数,再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美妙之处.小组讨论对于上例中甲、乙行驶的情况,你能借助图像解释“乙出发多少小时后可以超过甲”这一问题吗 还有其他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吗 解:当x>5时,y=25(x-3)的图像在y=10x的图像的上方,说明乙出发2小时后,乙可以超过甲,还可以用25z>10(z+3)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z表示乙离开出发地的时间.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有些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可以借助一次函数来考虑,借助一次函数的图像,往往能使方程和不等式的意义更加直观和形象,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妙处.一起探究某电脑工程师张先生准备开一家小型电脑公司,欲租一处临街房屋,现有甲、乙两家出租屋,甲家已经装修好,每月租金为3 000元;乙家未装修,每月租金为2 000,但若装修成与甲家房屋同样的规格,则需要花装修费4万元.(1)设租用时间为x个月,承租房屋所付租金为y元,分别求租用甲、乙两家的租金y与租用时间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租用甲家房屋时,y=3 000x;租用乙家房屋时,y=2 000x+40 000)(2)根据求出的两个函数表达式,试判断租用哪家的房屋更合算.根据教材第103页,讨论:小亮和小丽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你是怎样做的 (小亮是借助“式的比较”,小丽是借助“图像的比较”)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确定解决方案,再阅读小亮和小丽的做法,进行讨论,通过比较、鉴别、辨析,用“式”比较和用“图像”比较,两条途径一脉相承,从而优化解题方案.让学生从更广的范围、更高的层次认识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的关联性与一致性.学以致用1.某工厂开发生产一种新产品,前期投入150 000元.生产时,每件成本为25元,每件销售价为40元.设生产x件时,总成本(包括前期投入)为m元,销售额为n元.(1)分别求出m,n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至少生产并销售多少件产品后,工厂才会有盈利 解:(1)m=25x+150 000,n=40x.(2)由题意,得40x>25x+150 000,解得x>10 000.即至少生产并销售10 000件产品后,工厂才会有盈利.2.A,B两地相距36 km,甲、乙二人分别从A地和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距A地的路程s(km)和出发后的时间t(h)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1)甲行驶了几小时到达B地,乙行驶几小时到达A地 (2)分别写出甲、乙二人距A地的路程s与时间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求出两个图像交点的坐标,并解释交点坐标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解:(1)甲行驶4.5小时到达B地,乙行驶6小时到达A地.(2)s甲=8t,s乙=-6t+36.(3)令8t=-6t+36,得t=.代入s=8t,得s=.所以交点坐标为,实际意义为甲、乙两人在出发 h的时候,在离A地 km处相遇.设计意图:学生再次熟练从情境中提取相关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出函数表达式,再利用函数的性质求解.课堂小结学会从文字、表格、图像中提供的数据捕捉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判断符合哪个函数关系,根据数量关系直接列出函数表达式,再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促进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教材第104页习题A组第1,2题;教材第105页习题B组题.2.相关练习.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