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2.通过作图探究,归纳出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明确与平行位置相关的两条基本事实,进一步体会并规范数学说理的语言表达方式.学习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与两条基本事实.学习难点动手画平行线,探究平行线相关的性质与基本事实.课时活动设计新课导入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两条直线不相交的例子吗 你能从下图中看到平行线吗 设计意图:通过现实生活背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平行,为引出新课的学习埋下伏笔.探究新知问题1:平行线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 问题2: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是否存在没有交点的情况 总结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线的表示:图形 符号 读法AB∥CD 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或直线AB与CD平行a∥b 直线a平行于直线b,或直线a与b平行 如图,直线a∥b.A,B为直线a上的任意两点.问题3:请用三角尺分别画出点 A 和点B 到直线b的垂线段AM,BN,观察并度量 AM和BN,看看它们的长度有什么关系.问题4:在直线 a 上另取一点 C,画出点 C到直线b的垂线段, 它的长度与AM,BN 的长度相等吗 总结归纳:事实上,若直线a∥b,则直线a上任意一点到直线b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叫做平行线a与b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问题5:如图,画一条已知直线a的平行线,根据下列口诀与步骤,尝试着作出直线a的平行线.(1)压(用三角尺的一边压住已知直线);(2)靠(将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边);(3)推(沿直尺推三角尺);(4)画(沿三角尺画平行线).问题6:用压、靠、推、画的步骤,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你一共能画几条 问题7:在上图(4)中,只要哪对角相等,就可使a∥b 指出这样的角.总结归纳:基本事实:(1)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设计意图:1.深入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对平行线画法的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动手动脑的能力,并以画平行线为线索,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平行线的基本事实.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例精讲例 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 EF所截,∠1=∠2,那么直线AB与CD 平行吗 为什么 解:AB∥CD.理由:因为∠1=∠2,∠1=∠3(已知),所以∠2=∠3(等量代换).所以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说明:在对命题进行说理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因为”“所以”两个词,为简单起见,今后我们用符号“∵”表示“因为”,用“∴”表示“所以”.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规范学生对解题步骤的书写,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巩固所学知识.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使学生梳理本节所学内容,同学们互帮互助,解决困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1.教材第44,45页习题A组第1题,B组第1,3题.2.相关练习.7.3 平行线 一、平行线的定义;平行线的表示.二、平行线的性质.三、基本事实.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