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 奇异的克隆牛——小数加减法 大单元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表格式)

资源简介

四年级下册第七元大单元备课
单元主题:小数加减法
课程标准 【内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对空间物体或图形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关系的认识。能够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并表达物体的空间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感知并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规律。空间观念有助于理解现实生活中空间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是形成空间想象力的经验基础。 【内容要求】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学业要求】能进行简单小数的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请说明运算过程。能在较复杂的真实情境中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 【教学提示】通过小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注重对小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单元教学结构 (
小数进位加法的算法和算理
小数退位减法的算法和算理
) (
小数加减法
) (
小数连减的运算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 (
小数加减法
) (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
旧知链接 1.小数的初步认识 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自主探究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感受整数加法运算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单元 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灵活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重难点突破 建议 1.用好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自主学习新知识。 3.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4.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 5.抓住重点,以纲带目。
(
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
)课题 小数加减法 课时 2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3.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总结等数学学习活动,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养成勇于探索、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价值。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任务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问题? 预设1:小数加减法怎么算? 预设2: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 师: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请拿出探究单,根据健健和壮壮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米 师:这个问题怎样列式?你是怎样解决的?把你解决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能从情境图中整理信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任务二: 探究小数加法(进位)的算理和算法。 活动一:学习小数加法(进位)及验算 师:谁愿意把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展示探究单并交流。 预设1: 课件演示。(见图2) 学生讲解算理。 师:77个小方格表示什么?3个小方格表示什么? 教师适时评价,在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77个小方格表示77个0.01,3个小方格表示3个0.01,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就是80个0.01,也就是0.80。 预设2: 0.77米=77厘米 0.03米=3厘米 77+3=80厘米,80厘米=0.80米或0.8米。 学生讲解算理。 师:为什么要把0.77米换算成77厘米,0.03米换算成3厘米? 预设:把小数加法换算成整数加法就会做了。 师:同学们能够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问题,是非常好的解题思路。(渗透转化思想) 预设3: 0.77 0.77 + 0.03 + 0.03 0.80 0.80 学生讲解算理、 师: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为什么要这样对齐数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明确:相同的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就可以相加。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 预设:先从百分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像前一位进一。 师:0.80还有人写成0.8,根据是什么? 明确:计算结果出现了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要将结果进行化简。 1.能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算出结果,并进行适当地优化。
任务三: 探究小数减法(退位)的算法和算理。 活动二:学习小数减法(退位)及验算 (一)借助验算,迁移算法 师:大家用多种方法探究出0.77+0.03=0.8,怎样验算? 预设1:0.03+0.77= 预设2:0.8-0.77= 预设3:0.8-0.03= 学生独立验算,指生板演。 师:你是怎样算的? 根据学生回答,明确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的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预设:小数点对齐。 明确: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保证相同数位对齐。 (二)沟通联系,提升算理 师: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明确: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基本算法与算理是一样的,都是相同数位对齐,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 师:想一想: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先把小数点上下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能简化的要注意简化。 1.能根据减法的意义列出算式。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算出结果,并进行适当地优化。
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 统计出错原因及出错学生名单。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
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
)课题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课时 2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在小数加法里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使—些计算简便,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在运用知识独立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应用意识。 3.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环节 学习活动 评价要点
任务一: 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0.9 9+0.1 0.39+0.61 5.12―4.12 10―2.5 20―19.8 3.9+2.1 0.09+1.01 8.4+3 1―0.6 2―0.98 3.8+12 2、谈话引题: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奶牛姐姐和妹妹的情况。今天,我们要再来认识一头奶牛——弟弟,了解它的有关情况。 (出示情境图)教师结合情境图简单介绍弟弟出生前后的一些情况。 观察三幅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如: 弟弟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弟弟百天时的体长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1.同桌互查或集体订正,能准确回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能从情境图中整理信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
任务二: 探究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活动一:学习小数的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弟弟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米? 1.学生尝试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交流算式: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2.教师要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式,注意引导学生尽量列出综合算式。 0.98―0.22―0.1 0.98―(0.22+0.1) 注意:综合算式要说明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连减算式和先求两个数的和再减,这两个算式每一步的意义,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关于减法的有关运算律: a―b―c=a―(b+c)。 3、上面的综合算式怎样进行计算呢? (学生自主进行计算,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4、全班交流计算情况。(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各种计算方法) 0.98―(0.22+0.1) =0.98-0.32 =0.66(米) 答:弟弟出生时的体长是0.66米。 脱式计算要关注学生的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活动二:学习竖式连减的方法。 如果用竖式来计算小数连减,要注意什么呢? 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请学生来介绍竖式连减的方法。 0 . 9 8 — 0 . 2 2 0 . 7 6 — 0 . 1 0 . 6 6 继续探究:怎样对齐数位? (对齐了小数点也就对齐了数位。 小数部分数位不同怎么办? (可以在末尾添0占位。) 1.能根据题目信息列出算式。 2.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说出自己的想法,算出结果,并进行适当地优化。 3.能够关注到运算顺序和计算格式。 4.能够从数学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合作交流提升认识。
任务三: 探究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计算方法,会运用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进行简算。 活动三: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解决问题:弟弟百天时的身高比出生时增加了多少米? 学生复述题意,分析题目数量关系 学生尝试计算,自由板演。 老师纠正: 方法一:0.18+0.16=0.97(米) 0.97-0.78=0.19(米) 方法二:0.18+0.16-0.78=0.19(米) 4.请大家仔细看—看这里的4个加数,想—想可以怎样计算。 方法一: 方法二: 7.65+3.72+6.35+6.28 7.65+3.72+6.35+6.28 = 11.37+6.35+6.28 =(7.65+6.35)+(3.72++6.28) = 17.72 +6.28 = 14+10 = 24 = 24 5.比较:哪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些?为什么这样算简便 6.这里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哪里应用了加法交换律?哪里应用了加法结合律 7.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能更简便地解决小数加法的计算。 讨论后能够明确:在小数的连加算式里,如果两个加数可以凑成整数,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先加。这样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当堂检测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1、2、5题。 第一题主要是巩固学生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方法。 第二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小数加减法的运用。 第五题主要是巩固学生小数混合运算的简便算法。 能够进一步巩固小数的混合运算及简便运算方法。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作业设计 完成课本自主练习3.4.6.11题及练习册相应习题。
(
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课时备课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