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单元 分类与整理单 元 备 课第3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3课时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含二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计数的结果;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教材分析 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对物体进行单一标准分类。难点:让学生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谋体。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和直观演示法。3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单元课时分配 1.分类与整理(1) 1课时2.分类与整理(2) 1课时3.练习七 1课时第1课时 分类与整理(1)课题 分类与整理(1)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7页例1的内容。教学目标 1.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学会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计数。2.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3.学会简单的整理数据的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学会按照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计数。教学难点 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木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老师给每个组分别准备了一些积木(如下图),可是这些积木太乱了,让我们整理一下好不好。 教师引导:你们可以先观察一下这些积木,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答案,合理即可。学生1:我们是按颜色分的。学生2:我们是按形状分的。教师:把这些积木按颜色不同或者形状不同进行整理,就是把这些积木分类。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理、方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分类与整理吧。(板书:分类与整理(1))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单一标准的分类。(1)出示课件例1。(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图上这些气球好看吗?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气球,有什么不同吗?(观察后教师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这些气球的颜色不同,有黄色的、红色的和蓝色的。学生2:这些气球的形状也不同,有心形的、圆形的和花形的。教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你们能按照形状的不同把这些气球分一分吗?(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并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一下。(4)结果汇报。教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我是先分再数,发现心形气球有4个,圆形气球有5个,花形气球有3个。学生2:我边数边画,发现心形气球有4个,圆形气球有5个,花形气球有3个。教师:这两位同学分类的结果非常准确,你们知道那种形状的气球最多?那种形状的气球最少啊?课堂预设:花形气球最少,圆形气球最多。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分类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方法?(尝试让学生来说)教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分类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分再数,也可以边数边分。2.不同标准分类。(1)出示课件。多媒体出示例1情境图。(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同学们观察一下,除了按形状分,我们还可以按什么分呢。(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同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后老师板书:按颜色分。教师:按刚才咱们学到的分类方法,把这些气球按颜色进行分类。(4)结果汇报。课堂预设:学生:我发线黄色气球有5个,红色气球有4个,蓝色气球有3个。教师:那么那种颜色的气球最多?那种颜色的气球最少?学生:黄色气球最多,蓝色气球最少。课堂小结: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我们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分类,虽然用到的方法不同,但是结果是不变的;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那么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习七第2题。(1)先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分类过程。(2)教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学的开心吗?在这些活动中你们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教材P29练习七第1题。2.在家里给自己的衣服进行分类整理。 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老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按形状分 按颜色分花形:3个 蓝色:3个心形:4个 红色:4个圆形:5个 黄色:5个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学生熟悉的积木引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索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法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通过对比和交流,学生体会到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第2课时 分类与整理(2)课题 分类与整理(2) 课型 新授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例2的内容。教学目标 1.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2.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3.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学重点 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统计表表示分类的结果。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积木。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情境展示,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给定标准下进行分类计数。那么你会自己制定标准,再进行分类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自选标准进行分类整理。(板书:分类与整理(2))二、自主活动,探索新知1.教学例2.(1)出示课件例2。(2)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内容和要求。教师:图上这些人要分组做游戏,你能帮他们分一分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哪位学生愿意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指名回答)课堂预设:学生1:可以按孩子和大人分。学生2:也可以按男、女分。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棒,那么老师也按照大家的分类方法列了两个统计表(出示课件)。教师引导:请同学分根据分类的类别,观察一下情境图,把表格补充完整。类别大人孩子性别男女人数人数(3)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以统计表的形式把分类的结果记录一下。(4)结果汇报。教师: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把表格补充完整了,哪位学生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答案?课堂预设:学生回答后教师填表。类别大人孩子性别男女人数86人数77教师:同学们都做对了吗?我们发现根据类别分和根据性别分,分组的结果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课堂小结: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自选标准分类,哪么在做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解题呢?(尝试让学生总结)教师:分类前,先确定分类的标准,再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分为一类。把数据按要求进行整理、归类,并按一定的顺序把数据排列起来,制成表格,这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三、当堂训练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1)先独立完成,组内交流分类过程。(2)教师集体订正。四、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五、布置作业1.教材P30练习七第4题。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统计表,也可以理解分类结果早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尝试让学生自己总结,加深记忆。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2)类别大人孩子性别男女人数人数教后反思 本节课中,让学生在读懂表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表格,学会根据选定的标准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第13课时 练习七课题 练习七 课型 练习课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32页练习七的内容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掌握分类的方法,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学会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重点 能够自主完成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教学难点 加深对分类结果的理解。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 备 注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第三单元内容。(同学自主回答,老师归纳总结)教师:我们在统一标准下进行分类,虽然用到的方法不同,但是结果是不变的;如果分类的标准不同,那么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教师: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巩固练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板书:练习七)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29“练习七”第1题。(1)学生独立做题。(2)教师指名学生解答,教师再集体订正。(3)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学生1:我是用边涂色边数数的方法,每涂一辆车,就在原先数的基础上加一。学生2:我是用先涂色再数数的方法,我先把所有的车涂色,再数一数一共有几辆。2.课件出示教科书P31“练习七”第5题(1)。(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题目。(2)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学生独立解题教师:观察一下这些同学,能分成哪两组?学生:可以分成水里游得动物和天上飞的动物。(3)课件出示答案,集体订正,评价。(4)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学生:先理解题意,再根据分组的数量要求观察题目,最后再进行填表。3.课件出示教科书P31“练习七”第5题(2)。(1)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解答。学生1:天上飞的动物和水里游得动物一共有几只?学生2:天上飞的动物比水里游得动物多几只?学生3:水里游得动物比天上飞的动物少几只?(2)教师指名学生汇报,及时纠正。4.课件出示教科书P31“练习七”第6题。(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解题步骤。教师:解决这个题目我们先要完成第(1)的表格,再根据表格里的内容完成后边的题目。(2)教师点名学生上台填表,其余同学台下填表,教师集体订正。(3)学生独立做第(1)(2)小题。(4)教师指名回答结果,鼓励学生总结此类题目的做题步骤。(5)同桌之间互相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1:最喜欢猫的学生比最喜欢狗的学生少几个 学生2:最喜欢大熊猫的学生比最喜欢乌龟的学生多几个?学生3:最喜欢猫的学生和最喜欢猴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个?三、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教师随学生谈收获进行板书。四、布置作业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7题。 复习旧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培养学生根据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 练习六最喜欢的动物乌龟猴猫狗大熊猫人数教后反思 在进行教学中,让学生在明确做题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学生读懂表格,理解表格,逐步培养学生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