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青岛版三年上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和课时备课(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数学青岛版三年上册第三单元单元集体备课和课时备课(表格式)

资源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体”
《三位数乘一位数》
单元教学设计
一、目标制定
(一)查课标
1.从课标中查找到本单元的目标: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2.从“行为结果”、“表现程度”、“行为条件”三个维度对课程标准中的目标进行解读:
(1)行为结果(知识目标):思考“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从而得出本单元的行为结果为“怎样进行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表现程度:思考“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得出对表现程度的描述:“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3)行为条件:思考“给学生创设什么学习情境?提供什么学习条件?”才能达到行为结果,从而得出要“通过主动采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 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分析教材
1.主题单元纵向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2.横向分析
(1)自然单元对比
信息窗一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学生理解并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
信息窗二学生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及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
信息窗三生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应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笔算方法。
(三)思考学生
1.从学生角度思考:
围绕《三位数乘一位数》,思考:如何进行三位数乘一位数。
2.从教师角度思考: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3.整体性思考: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利用已有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四)核心素养渗透
从学习内容、学习策略、学习应用等方面,筛选与本单元相关的核心素养,渗入学习活动。通过筛选,确定本单元相关的核心素养关键词有“数感、抽象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探索能力、应用意识”。因此,教师要利用迁移规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强化动手操作,加强实践应用。
(五)目标续写
1.基于以上思考,制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技能目标:结合现实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理解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二、评价设计
(一)依据制定的学习目标,翻译成学生的学习行为
针对知识目标,确定学生达成目标后的行为表现为:“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针对技能目标,确定学生达成目标后的行为表现为:“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

针对理解目标,确定学生达成目标后的行为表现为:“能根据具体情境解释、表达、交流多边形的特征。”
(三)针对评价任务创设学习活动
评价任务 学习活动
三位数乘一位数 通过探究,学会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
制定本单元的“评价标准”
A B C D
知识 能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 能判断、描述多三位数乘一位数,出错较少。 在别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 无法理解,无法完成任务
技能 能熟练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较少错误。 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错误。 无法完成任务。
理解 能够运用知识迁移解决新问题。 解决问题时出错较少。 解决问题时出现严重错误。 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活动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任务一: 提出问题 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活动一: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喜欢大海吗?能不能和大家谈谈你对大海的感受呢? 生1:大海很美、很辽阔。 生2:我们喜欢到海边玩,在海边可以看到美丽的贝壳和鹅卵石。 生3:大海里有很多的鱼和虾。 师:是啊,大海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老师这有一段海边拍摄录像,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活动二: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合作探究1.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师:在这幅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捕鱼的船有5条,每条船捕鱼大约2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鱼? 生2:购买了2筐蟹,每筐40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和问题) 2.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买蟹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螃蟹的问题:2筐螃蟹要多少元,怎样列式呢? 生:400×2. 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吗? 生:每筐要400元,买2筐就需要2个400元,所以要用乘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整百数乘一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怎样计算400乘2呢?请每个同学先认真地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注意,不但要说清自己的方法,还要听清楚别人的方法。 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呢? 生1:400+400=800(元),400×2=800(元) 生2:400可以看做是4个百,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 生3:4×2=8 400×2=800 师:谁能看懂他们的方法?大家有问题要问吗?老师想问问大家:因为4×2=8,所以我们推导出400×2=800是吧?那道理是什么? 生1:其实就是先把400看成了4,4乘2等于8,那其实是4个百乘2,结果也就是8个百,所以是800.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400×2得800,虽然大家的算法各不相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求2个400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把400看成4个百,因为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所以400×2=800。 生2:我觉得4乘2等于8是因为4个一乘2结果就是8个一,也就是8;那要是40乘2就表示4个十乘2,结果是8个十,就是80;400乘2就表示4个百乘2结果就是8个百,也就是800. 师:呀,这位同学是通过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入手分析,解决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真是了不起呀! 师进行板书: 4×2=8 40×2=80 400×2=800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任务二: 提出问题 活动一: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喜欢大海吗?能不能和大家谈谈你对大海的感受呢? 生1:大海很美、很辽阔。 生2:我们喜欢到海边玩,在海边可以看到美丽的贝壳和鹅卵石。 生3:大海里有很多的鱼和虾。 师:是啊,大海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老师这有一段海边拍摄录像,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还有鱼、螃蟹、扇贝等海产品。 生2:渔民伯伯们笑得很开心,看来今年又是个好收成。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富饶的大海带给我们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富饶的大海) 活动二:合作探究 (2)买扇贝问题 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312×3 教材直接呈现一个乘积部分需要补充完整的竖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竖式计算。 旁边孩子提出问题“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意图通过学生思考探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直接放手给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来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交流,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指导或提升。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 任务三: 提出问题 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进位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1:相同的数位对齐。 生2:从个位乘起,与哪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就写在那一位的下面。 师:上一节课他们赶海队伍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活动二:合作探究 1.出示信息窗2,理解情景图。 (1)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21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 渔民叔叔用7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7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探讨计口算方法。 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21×8 (2)尝试用竖式计算,理解算理。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1 2 1 × 8 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乘十位数,满几十向百位进几,即向前一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教学第二个红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信息窗2,根据第二幅图讲出数学故事: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1)列出算式。125×7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学生尝试计算。 (3)合作交流,谈算法。 (4)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任务四: 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参观过带鱼加工厂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你能帮老师解决吗? 出示问题: 一箱带鱼398元,如果买7箱,3000钱元够吗? 二、探究 (1)自主探究 应该怎么列式?你想知道怎样进行估算吗?你有什么好建议?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课件出示)398×7。 (3)集体交流:怎样估算398×7呢? ①谁愿意到前面说一说你的想法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398×7≈2800 400 方法二:398×7≈3980 10 方法三:398×7≈4000 400 10 ②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③师适时引导:把398估成400,把7估成10,都可以。为什么把398看作400而不看成390呢?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为什么? ④全班同学通过比较得出: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数进行计算,比较方便。把398看成400,7不变,算出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钱数。越接近于398,误差便越小。 ⑤估算 398×7≈2800(元) 400 2800<3000 答:够。 (4)小结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XXXX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 册第 三 单元第 一 课时
年级: 3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 目标 【知识】 理解、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及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技能】 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理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核心问题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课前 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习任务单;笔
学习过程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任务二: 发现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喜欢大海吗?能不能和大家谈谈你对大海的感受呢? 生1:大海很美、很辽阔。 生2:我们喜欢到海边玩,在海边可以看到美丽的贝壳和鹅卵石。 生3:大海里有很多的鱼和虾。 师:是啊,大海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老师这有一段海边拍摄录像,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合作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任务二: 探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活动二合作探究1.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师:在这幅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捕鱼的船有5条,每条船捕鱼大约200千克。一共有多少千克鱼? 生2:购买了2筐蟹,每筐40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和问题) 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买蟹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买螃蟹的问题:2筐螃蟹要多少元,怎样列式呢? 生:400×2. 师:能说说为什么要用乘法吗? 生:每筐要400元,买2筐就需要2个400元,所以要用乘法。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整十数乘一位数,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整百数乘一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一位数) 师:怎样计算400乘2呢?请每个同学先认真地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注意,不但要说清自己的方法,还要听清楚别人的方法。 集体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呢? 生1:400+400=800(元),400×2=800(元) 生2:400可以看做是4个百,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 生3:4×2=8 400×2=800 师:谁能看懂他们的方法?大家有问题要问吗?老师想问问大家:因为4×2=8,所以我们推导出400×2=800是吧?那道理是什么? 生1:其实就是先把400看成了4,4乘2等于8,那其实是4个百乘2,结果也就是8个百,所以是800.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400×2得800,虽然大家的算法各不相同,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求2个400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把400看成4个百,因为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所以400×2=800。 师:呀,这位同学是通过我们前面学过的知识入手分析,解决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新知识,真是了不起呀! 师进行板书: 4×2=8 40×2=80 400×2=800 活动三: 成自主练习1题。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蟹:2筐每筐400元扇贝: 400×2=800(元)
XXXX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上 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1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理解、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及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技能】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导 学 流 程
学案 评价标准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3.4号如有疑问请教本组的1.2号同学)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问题: 解答: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学、一帮一、小组内交流。) 解决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 要求:1、跟你的对子说说你的解决方法。 探究:4000×2= 三、巩固拓展(请小组内的3、4号完成1.2题,2号完成1.2.3题,1号全部完成) 一、直接写得数。 3×7= 6×5= 9×4= 7×5= 30×7= 60×5= 90×4= 70×5= 300×7= 600×5= 900×4= 700×5= 二、用竖式计算。 223×3= 244×2= 432×2= 评价标准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XXXX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 册第 三 单元第 二 课时
年级: 3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学习 目标 【知识】 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技能】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理解】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学习难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的理解
核心问题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的理解
课前 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习任务单;笔
学习过程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任务一: 发现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喜欢大海吗?能不能和大家谈谈你对大海的感受呢? 师:是啊,大海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老师这有一段海边拍摄录像,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还有鱼、螃蟹、扇贝等海产品。 生2:渔民伯伯们笑得很开心,看来今年又是个好收成。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富饶的大海带给我们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富饶的大海)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合作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任务二: 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活动二 合作探究 买扇贝问题 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312×3 教材直接呈现一个乘积部分需要补充完整的竖式,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竖式计算。 旁边孩子提出问题“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意图通过学生思考探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直接放手给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迁移来解决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和交流,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加以指导或提升。 活动三: 完成自主练习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板书设计 扇贝:312千克 每千克3元 312×3=936(元)
XXXX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上 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1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能正确的计算。 【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3.4号如有疑问请教本组的1.2号同学) 自己阅读课本23页信息窗,完成下面题目 可知:扇贝一共( )千克,每千克( )元。买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要求买扇贝一共需要多少元,就是求( )个( )是多少,用( )法计算,列式为: 解决方法: 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学、一帮一、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请小组内的3、4号完成1.2题,2号完成1.2.3题,1号全部完 1、用竖式计算。 223×3= 244×2= 432×2 解决问题 一家服装店,一套男运动装售价132元,一套女运动装售价124元。 (1)买3套男运动装应付多少钱? (2)买2套女运动装应付多少钱? 评价标准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XXXX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 册第 三 单元第 三 课时
年级: 3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学习 目标 【知识】 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 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理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核心问题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算理
课前 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习任务单;笔
学习过程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创设情景, 发现问题。 任务一: 提出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着赶海队伍的归来,大家回忆一下上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师:上一节课他们赶海队伍从海里捕到了许多海产品,他们把这些海产品怎样了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合作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任务二: 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活动二 合作探究 1.出示信息窗2,理解情景图。 (1)提出问题。 出示情景图:图中呈现的是渔民在海水养殖场的劳作场面。 (2)请学生提出自己想知道的信息。 (3)从学生获得的信息中,选择并提出问题。 例如:渔民用蟹笼养螃蟹一笼养8只螃蟹共121笼。一共养螃蟹多少只? 探讨计口算方法。 学习第一个红点知识。两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121×8 (2)尝试用竖式计算,理解算理。 (3)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1 2 1 × 8 引导学生比较:复习题中板演的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怎样处理进位的数?使学生明白乘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十,向十位进1;如果积满二十,应向十位进2,积满三十呢?------ ①归纳:用一位数乘被乘数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乘十位数,满几十向百位进几,即向前一位进几。 ②注意:告诉学生,为了防止忘记,进位数可写小一些记在横线上。 教学第二个红点知识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出示信息窗2,根据第二幅图讲出数学故事:渔民叔叔用5个笼子养扇贝,每笼装125只扇贝3只笼子能装多少只扇贝? (1)列出算式。125×7 (2)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竖式。学生尝试计算。 (3)合作交流,谈算法。 (4)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说明乘的顺序及进位法则。用竖式计算时,注意什么? 活动三: 完成自主练习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 121×8=968(只) 125×7=875(只)
XXXX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上 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3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 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能】 进一步巩固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理解】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导 学 流 程
学案(设计意图)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3.4号如有疑问请教本组的1.2号同学) 要求:1、自己独立完成,不交流。2、坐姿端正,不打扰别人。3、正确使用三色笔。 4、完成一个题在小方框内打对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问题: 解答: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学、一帮一、小组内交流。) 要求: 探究一: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的方法 探究二: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请小组内的3、4号完成1.2题,2号完成1.2.3题,1号全部完 一、填一填 1、342×3的积是( )位数,342×2的积是( )位数。 2、三位数乘不为0的一位数,积可能是( )位数,也可能是( )位数。 二、竖式计算。 118×2= 283×4= 三、列式计算。 1、5 乘 173 是多少 2、4 个 253 是多少 3、232 的 4倍是多少 评价标准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XXXX小学数学三年级 上 册第 三 单元第 四 课时
年级: 3 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 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估算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学习 目标 【知识】 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技能】 进让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学习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解释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核心问题 掌握并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估算
课前 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学习任务单;笔
学习过程
达成目标 评价任务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创设情景, 发现问题。 任务一: 提出问题 活动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参观过带鱼加工厂吗?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遇到一个难题,你能帮老师解决吗? 出示问题: 一箱带鱼398元,如果买7箱,3000钱元够吗? 同学们用竖式或用计算器都能计算出具体的钱数,你能不用计算,而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乘法估算 。)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合作探究掌握并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估算 任务二: 探究并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估算 活动二 合作探究 (1)自主探究 应该怎么列式?你想知道怎样进行估算吗?你有什么好建议?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课件出示)398×7。 (3)集体交流:怎样估算398×7呢? ①谁愿意到前面说一说你的想法呢?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398×7≈2800 400 方法二:398×7≈3980 10 方法三:398×7≈4000 400 10 ②交流自己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③师适时引导:把398估成400,把7估成10,都可以。为什么把398看作400而不看成390呢?哪个估算结果最适合本题?为什么? ④全班同学通过比较得出:一般情况下,我们只需要把三位数看作整百数进行计算,比较方便。把398看成400,7不变,算出的结果更接近于实际的钱数。越接近于398,误差便越小。 ⑤估算 398×7≈2800(元) 400 2800<3000 答:够。 (4)小结: (5)想一想: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这种估算? 还有哪些特殊的估算方法? 活动三: 完成自主练习 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板书设计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398×7≈2800 400×7=2800 2800﹤3000
XXXX小学数学 三 年级 上 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4 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 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技能】 进让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应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导 学 流 程
学 案
一、自主学习(独立思考,3.4号如有疑问请教本组的1.2号同学) 自己阅读课本29页信息窗,完成一下题目 一箱带鱼398元。如果买7箱,3000元钱够吗?解决这个问题应先求 列式 在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需要精确的计算结果,可以用( )的方法。 解决方法: 二、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然后对学、一帮一、小组内交流。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的结果大还是小呢?为什么?让学生将估算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比较。 三、巩固拓展(请小组内的3、4号完成1.2题,2号完成1.2.3题,1号全部完 1、 一、写出接近下面各数的整十、整百数。 69( ) 299( ) 302( ) 79( ) 897( ) 645( ) 二、估算下列各题。 53×9≈( )×( )=( ) 502×4≈( )×( )=( ) 399×8≈( )×( )=( ) 91×5≈( )×( )=( ) 三、列式计算。 1、897×7的积大约是多少? 2、最大的一位数与102的积大约是多少? 课后提升: 1.口算。 300×8= 230×2= 360×2= 500×0= 545×1= 440+330= 600×9= 330×3= 2、估算。 69×3≈ 309×6≈ 297×3≈ 131×3≈ 3、我是聪明的小法官。 1、一个三位数乘1,所得的积还是三位数。 (   ) 2、在乘法里,积一定比其中的一个因数大。 (   ) 3、一个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积一定是四位数。 ( ) 4、2乘2的积等于2加2的和。 ( ) 作业:完成课后自主练习 评价标准: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评价标准A:能够通过学习自行掌握 B: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掌握 C:不能完全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