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P5~6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乘、除法意义的过程,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计算。2.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熟练运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方法演示引导,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P5例2的主题图)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再让学生自主提问,自然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二、自主探究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1)师:我们先来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材P5例2(1)](1)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里一共插了多少枝花 ①学生独立解题。②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展示解题过程。板书:3+3+3+3=123×4=12(2)师: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板书: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3)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介绍。(板书:积=因数×因数)【设计意图】通过放手让学生解决“4个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的问题,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比较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进而概括出乘法的意义,使学生对乘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2.理解除法的意义。(1)结合情境改写乘法算式。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们能结合情境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 小组讨论。教师适时课件出示例2(2)、(3)。(2)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几瓶 (3)有12枝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每个花瓶里插几枝 师: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 求什么 尝试列式。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师: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2)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建立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说清楚“已知的积在除法中叫作被除数,除被除数的数叫作除数,除得的结果叫作商”。(板书:商=被除数÷除数)【设计意图】在前一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本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迁移学习,自主探索、交流,归纳整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一步感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教材P7“练习二”第1题。2.教材P7“练习二”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后指名学生汇报,全班学生核对。3.教材P7“练习二”第3题。创设情境:有一只调皮的小猫弄脏了作业本。你有什么办法求出被猫爪踩过的数吗 依次出示题目,学生计算,再回答怎样算出被小猫脚印遮住的数。4.教材P7“练习二”第4题。5.(1)6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420kg。平均每箱蜜蜂一年可以酿蜜多少千克 (2)将上题改编成一道乘法应用题和一道除法应用题。师评价:同学们,你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也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设计意图】每道练习题,练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解释说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乘除问题的选择要根据已知的什么条件 你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到过乘除法 请大家总结一下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乘除法问题,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教学时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究新课,这堂课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数学语言表述数学规律上,使学生对于乘、除法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有利于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新知。本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的互动性学习,总之本节课中突出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探索、验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思考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