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认识大数据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认识大数据 教学设计(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

资源简介

《认识大数据》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内容 《认识大数据》 课程学时 必修一5.2
所属学科 信息技术 教学对象 高二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五章《数据处理和可视化表达》第一节《认识大数据》的相关知识,主要讲解了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带学生体会大数据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大数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诠释本节内容时,需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除知识的掌握外,也需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信息素养 在完成本节课程的学习后,学生能够复述大数据的定义,能够自主分析案例,指出其体现了大数据的何种特征。 计算思维 学生通过大数据案例的学习,感受大数据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再遇到问题,能够从大数据的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大数据的利与弊,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该年级段的学生喜欢接触新兴事物,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够熟练使用手机或电脑,经常与“大数据”打交道。但对大数据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和感性认识,对大数据的特征、主要的技术以及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不是很了解。 本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走动、互动、强调考试等方式引起学生注意。
四、教学模式选择与设计
本节的主要内容分为陈述性知识。 教学重点: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大数据的各个特征,认识大数据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课主要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讲授等教学方式,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在课堂中加入案例分析,吸引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立足于生活经验,分析大数据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解决问题的意识。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本节课在计算机教室授课,教师主要通过广播向学生端展示课件和教学视频。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需要创设具体情境)
学习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媒体资源
课前准备 学生在计算机教室中入座,检查各自的学生机是否能正常使用。 教师打开教师端电脑,检查课件的播放、与学生端的连接控制等问题。
直入主题 从数据到 大数据 学生跟随教师回忆数据的有关知识。带课本的学生可以翻到第一章查看,没有带课本的学生可以看教师PPT上呈现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的第一节《认识大数据》。 要认识大数据,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数据。在本书的第一章我们就学习了数据的定义。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数据的相关知识,进而引出大数据的定义。 教师端广播 PPT课件
什么是 大数据 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深入认识大数据。 教师从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体会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大数据,在此基础上,借助图示拆解定义,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本上段落较长的大数据定义。 接着,教师围绕定义中大数据是“信息资产”这一描述,借由信息的价值性和一个大数据案例——谷歌的流感趋势,帮助学生理解大数据的巨大价值。 教师端广播 PPT课件
大数据 的特征 教师分别从三个角度讲解大数据的特征,针对每一个特征参照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每一个特征的含义。 教师端广播 PPT课件
传统数据 与大数据 的区别 学生回忆本堂课前半截学习的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区别。 教师在此前的讲解中,已经提及过传统数据与大数据的区别,这里主要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出来。 在总结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而是以大数据的特征为参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总结区别。 教师端广播 PPT课件
大数据 的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在观看视频后,思考教师讲解案例的深意。 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课本上列举的大数据的正负影响。 在学生自学完成后,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带领学生直观认识大数据对个人信息的威胁。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述大数据时代下,我们的生活所面临的挑战:消费引导、信息茧房、信息泄露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大数据带给人类生活的负面影响。 课本 教学视频
我们该 如何做 针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教师向学生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提高自己的信息安全意识,互联网中不要轻易的填写敏感信息比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二:不要随意乱扫二维码,不要乱点奇怪的链接。第三,不要相信天降馅饼。除此之外,要注意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快递上的信息要划掉再扔、不向陌生号码给出自己的验证码等。以此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 教师端广播 PPT课件
课程总结 学生跟随教师回顾知识。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强调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考虑教学实际时长,教师在最后播放教材配套的教学视频,系统回顾教学内容。 教师端广播 教学视频
七、学习评价设计
教师在本节课课后向学生发布《认识大数据学习任务单》,学生完成任务单后由教师检查学习情况。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次在计算机教室授课,因为不熟悉教师机的操作,课堂最初的准备环节浪费了不少时间。 教师端计算机对PPT课件的兼容性有限,导致正式课堂上PPT课件无法播放,只能借助板书和微课视频完成教学过程。 整个课程的完成情况与预期有较大的差别,除课件不能播放外,学生的听课态度十分消极:近40名学生在60人的大教室中不愿意坐在靠近教师的前面,甚至有部分学生聚集教室后面的一台电脑前;在授课过程中,有嬉笑打闹的声音,虽然不明显,但也影响教学气氛。 关于在计算机教室授课,我还需要多做尝试,对于课堂气氛的调动,也需要更加精心的设计和经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