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八上《15.1轴对称图形》“双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科版数学八上《15.1轴对称图形》“双师课堂教学”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双师教学”——教学技能大赛课例教学设计
课题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15.1轴对称图形》 课时 第1课时 执教者
解读课标 本课着眼于生活现象中轴对称图形的认识,通过动手实践、空间想象、对比分析、类比与拓展等途径,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从认识轴对称图形、判断轴对称图形、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培养学生观察、逻辑思维、判断辨析、实践与应用的能力。
解读学生 经历小学阶段的学习以及结合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学生对于对称的概念已经形成初步的认识,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进一步的探究,从而准确的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拓展至生活的空间与事物,增强对轴对称的认识以及对轴对称的美的体验。教学与活动、兴趣与学习并举。
解读教材 教材分析 教材提供了建筑、枫叶、蜻蜓等图片,利于让学生从图形中感悟它们的共同特征;并在安排上通过学生观察图片,鼓励学生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动手操作,亲自实践,体验活动的乐趣;教材给学生自主探究留有较大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以促进学生对轴对称的体验和理解。本节内容是学习等腰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前提与铺垫,通过学习,训练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图形的设计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也呈现了数学与生活的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轴对称,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概念;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本图片及PPT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能够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判断辨析、实践与应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审美;进一步探究轴对称的性质,提高学生发现美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会识别轴对称图形,能画出对称轴。
教学难点 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概念联系与区别的理解
解读方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图片(图形)与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图片、关注生活,感悟轴对称,从而达成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并通过动植物现状的展示,使学生迅速准确的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利用希沃软件创设游戏情境促进学生从字母、文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的辨析,既提高参与比赛的兴趣又实现巩固达标;尤其是链接微课教学资源,深层突破重点探究难点;利用PPT动画创设轴对称性质情境,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推进兴趣与快乐教学,坚持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方式落实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 利用 PPT课件、学具(卡片)、游戏、微课视频开展教学活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鉴赏与导入二、探究活动三、拓展活动四、活动感悟 通过投影展示相关图案,感受图案的对称美(渗透对称美的美育教育),“世界和生活五彩斑斓,对称美无处不在,任由我们领略”,呈现课题《15.1轴对称图形》(一)活动11.列举生活周边轴对称的实例:2.感悟: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对称轴的概念(问答式进行)3.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称之为 。4.判断轴对称图形:(下列图形那个不是轴对称图形)A B C D E F G H5.口头回答,表述相关图案(数字、字母、文字)的对称轴以及对称轴的条数。(根据图案的特点灵活确定)(二)活动2折纸剪纸活动——动手制作(或对折)自己喜欢的轴对称图形讨论与设计图案形状;构思操作步骤;现场制作;展示与分享。(三)活动31.在自己的作品上画出对称轴;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是不是唯一的呢?3.对称轴的条数根据图形的特点不同而异。(四)对比归纳——微课学习感悟: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与区别虚拟构思——根据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推想另一半图形,有多少种设计? 大胆猜测与操作补充:(提示:先确定对称轴再考虑另一半图案) (图1) (图2) 1. 总结与回顾——通过今天的探究活动,谈谈自己得到哪些收获。2.游戏与体验 1.利用PPT播放动植物图片、建筑物、标志灯图片;2.带领学生感悟对称美;1.提问学生列举身边及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2.PPT动画出示“蝴蝶图”, 3.即时训练;4.直观演示,识别图形的对称轴及条数;1.课前提供众多不同形状卡片到各小组;2.分配任务;1.提示学生确认对称轴及条数;1.微课播放;2.实例列举与补充1.分配任务(操作方法);2.PPT展示图1过程;2.布置图2的课后完善任务1.问答式总结;2.组织参与游戏PK3.点评。 1.学生识别图片;2.好奇、善想,兴趣;3.齐读目标,明确任务1.列举与汇报;2.问答、思考、呼应,理解与读记概念;3.一一反复列举;合作交流,区分、及动手实践,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1.学生动手操作及问答进行;聆听微课,全面学习;1.分组实践操作;2.对比与验证;1.回顾与体验结合,学中有乐,乐在其中,兴致勃勃。 PPT+音频播放,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突出主题;1.由直观动画延伸至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理解;2.概念的具体应用——判断轴对称图形3.直观演示、图文并茂,加强理解;通过对折(重合)方式确认轴对称图形;剪纸课后补充;1.加强理解和拓展思维借助微课的完整性,加强理解突破难点;1.作图就是为了突出实质性的对“轴对称”定义的拓展延伸,对重难点的再次思索;利用游戏,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内容的理解应用达到再次升华。
板书设计 15.1轴对称图形区别: 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 联系: 轴对称┉两个图形 具有对称性 对称轴┉一条直线(一条或多条)
导学案设计模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自主预习 建议:依据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如有实验操作的学习内容,则除了要预习实验原理外,还要进行实验方法或实验设计的预习。
合作学习 建议: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不仅仅是练习题的形式,以必要的引导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问质疑;在任务结束时,要以简明的形式(如以填空题形式)进行学习小结和能力提升。任务一:任务二:任务三:……
目标评价 课堂测评:建议课堂测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题目简短精练(如用选择题、连线题)、有代表性。
学习收获(反思):建议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反思。
《导学案》设计建议:
1.《导学案》不能仅编写成练习题的组合,而是要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2.《导学案》要体现教师的“导”的作用,在导学案中要有适当的引导语引导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
3.《导学案》要能激起初中学生使用的兴趣。导学案的图文信息量要适宜,如尽量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就能完成;导学案的编排要美观合理,利于学生阅读和书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