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2.会用三角板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教学重点】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同位角的概念。【教学过程】(一) 回顾与思考[师]1.你学过了哪些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角?2.两条直线相交,交成几个角?这些角都有什么样的关系?3.若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几个角?有什么样的关系?[生]我们刚学了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他们是对顶角,补角,垂直时还有互余。三线相交成八角。[师]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大量的平行线,那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下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有什么?[生]自己读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要掌握什么。(二)讲授新课:【探究活动 1】利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可以画平行线[师]课件演示移动三角尺画平行线,图中的∠1,∠2有什么关系?[生]相等。[师]那我们观察他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生]∠1=∠2,两直线就平行。[师]若上一组图中的∠1,∠2不相等,那这两条直线还平行吗?[生]不平行啦。[师]那同学们,你知道吗?像图中∠1,∠2这样的一对角啊,他们有自己特殊的名字---同位角。现在,小组观察同位角的位置特征,总结一下,他们有什么特征?[生]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在被截两条直线的同侧。[师]想一想,图中还有没有其他的同位角?若有,请你找出来。[生]还有 3对,并找生上台指出。[师]将图中互为同位角的两个角,从图中分解出来,画出同位角的基本图形。[生]F【自做自练】[师]指出图中的同位角。[生]∠1,∠2;]∠1,∠4[师]∠1与∠ _____是同位角,他们是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截成的同位角。∠2与∠_____是同位角,他们是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截成的同位角。∠3与∠ _____是同位角,他们是直线_____被直线_____截成的同位角。[生]小组订正答案[师]∠1与∠2是否相等,决定了直线 a,b[生]是否平行。[师]同学们能总结出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吗?[生]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师]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练一练】[师]如果∠1=∠2,可以得出哪两条直线平行?如果要证明 c//d,你应增加什么条件?[生]学生独立完成。[师]如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 b与墙壁的边缘垂直,那么木条 a与墙壁的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 a与木条 b平行?[生]垂直。[师]你能说一说原因吗?[生]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出示课件,想一想平行线的画法。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你能用这种方法画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吗?请说出其中的道理。(学生分组操作、讨论。)[生甲](学生一边操作,一边叙述)。先画一条直线,用一个三角尺的一边与这条直线重合,然后把第二个三角尺紧靠第一个三角尺,第二个三角尺不动,移动第一个三角尺,这样就可以画出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用这种方法可以作: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它的平行线。(图如下:AB∥CD,点 P在 CD上。)[生乙]画直线 CD与 AB平行的过程中,实际上使用了一个三角尺的一边和另一个三角尺的一个角。一个三角尺不动,在另一个三角尺平移的过程中,那个角的大小不变,而且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两个位置上的那个角构成了同位角关系。“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在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时,实际就用到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直线平行的条件。好,下面大家动手画一画: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师]分别过点 C,D画直线 a的平行线 b,c,那么 b与 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生]平行[师]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巩固练习】1. 如图,在梯形 ABCD中,AD//BC,P是 AB的中点,过 P点作 AD平行线交 CD于 Q点。PQ与 BC平行吗?为什么?【拓展提高】将一副三角尺如图摆放,过点 C作 CF平分 DCE,交 DE于点 F。(1)CF 与 AB平行吗?(2)角 EFC的度数【今天的收获】1.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2.同位角的特点【当堂检测】1.如果∠1,∠2是直线 a,b被直线 c所截而成的同位角,那么∠1,∠2的关系?2.找出∠1,∠2是同位角的图。【视频拓展】视频讲解同位角。《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反思回顾旧知的设置带领学生复习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平行线”的定义,既复习了上节课知识,又为学习本节课的新知识打好伏笔,从旧知识生成新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让学生认识到平行线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进一步引起学生对平行线的探究兴趣。讲授新课过程中,以解决问题情景中的问题为主线展开,设计了二个并列的问题。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在木条 a变化过程中,∠1、∠2的大小与木条 a和木条 b的位置关系。∠1、∠2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同位角定义。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有目的观察、思考,而不是无的放矢。通过思考问题,发现规律,得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深入探究环节中,我通过设置递进式问题串,层层深入,在回答上一个问题基础上引申出下一个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随着问题的展开和深入,逐步探究出“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和“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思考。 在学习了《直线平行的条件》这一节内容后,从作业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 一、学生在说明两条直线平行的理由时,普遍语言表达中出现逻辑性错误。 二、在某一个题中出现两组平行线时,根据相对应的条件推出相对应的结总是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三、学生出现不会运用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去解决问题、把结论当作已知用、凭对图形的直观感觉去说明理由等错误。 根据以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我吸取了经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的时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生成的知识,而不应该只要学生口述出需要说的,马上就结束而进行下面的教学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应结合教学目标,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充分的去说去探索,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 其次,针对学生出现的第二问题,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到这种题,留有时间去解决。注意强调、反思和交流如何区分开来。(看看满足关系的两个角是有哪两条线组成的,以此来判断哪两条直线平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