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乘方一、课标:第一章主要内容是基础概念和基本运算,概念包括正数,负数,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基本运算包括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和混合运算,第一章课标要求是理解与掌握数的概念,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感悟数的运算以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是有理数,主要内容是基础概念以及基础运算,第一章有理数的核心是运算,数的运算重点在于经历算理和算法的探索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数与运算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本课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方,二、教材《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的平方和立方的基本运算以及有理数的乘法,本节课即是有理数乘法的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运算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教学难点:乘方的运算及幂的符号法则。三、学情学生已经学过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数学基础还可以,但在学习带括号和负号的有理数乘方时,可能遇到困难,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重点攻克。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具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之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有了一定的基础,四、说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意义.2.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教学过程:回顾知识:1.边长为2 cm的正方形的面积多少?2.凌长为 2 cm的正方体的体积多少?创设问题,引入新知识3.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同桌两人一人折纸,一人记录。(1)对折一次有几层 (2)对折二次有几层(3)对折三次有几层(4)对折四次有几层(5)对折五次有几层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同学们再想,有对这20次有几层?对这n次有几层 4.探索规律,想一想:这样的运算能像平方、立方那样简写吗 2个a相乘可表示为 ; 3个a相乘可表示为 ; 4个a相乘可表示为 ; n个a相乘可表示为 . 得出结论:一般地,n个相同的因数相乘,即,记作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中, 叫做底数, n叫做指数.当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a的n次幂”.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的结果.例1:(1)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2)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3)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设计意图:对幂的形式进行针对训练,使学生从底数、指数、读法等方面自主分辨,得出结论,让学生利用上面题目来熟悉幂,锻炼学生举一反三分析问题的能力。例2:计算:(1) : (2) : (3)(4) (5)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例2,归纳出乘方的运算法则,提高归纳总结能力。思考:从例2,你发现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乘方运算的法则: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偶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巩固练习题一,实践探究交流:(1)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2)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3)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4)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5)在中,底数是 ,指数是 . 二,计算:(1) (2) (3) (4)(5) (6) (7) (8)设计意图:总结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加深巩固,养成课后反思,查漏补缺的学习习惯,验证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情况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指数1通常省略不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