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知识清单)(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第五单元分米和毫米(知识清单)(含解析)

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分米和毫米(知识清单)
知识点一: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1、分米的认识。
分米是比厘米大,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
2、毫米的认识。
毫米是比厘米低一级的长度单位,1厘米=10毫米。毫米可以用字母“ mm”表示。
3、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如下: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知识点二:简单的单位换算
1、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时,把大单位化成相邻的小单位时,有几个大单位,就有几十个小单位;把小单位化成相邻的大单位时,有几十个小单位,就有几个大单位。
2、把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就在数的末尾添0,进率中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3、把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就在数的末尾去掉0,进率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1、测量降雨量通常用毫米做单位。
2、单位不统一的两个数量不能直接相加减。
3、进率不清楚。
(1)易受1米=100厘米的影响,容易把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看成是100。
(2)已学的长度单位从高级到低级排列,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
(3)牢记: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4、长度单位概念不清,单位填写不准确。
考点一:毫米和分米的认识
【典例一】10枚1元的硬币大约厚( )。
A.2毫米 B.2厘米 C.2分米
【分析】1枚1元的硬币大概2毫米,且10个2是20,故,10枚1元的硬币大约厚20毫米,也就是2厘米;据此选择。
【详解】由题意得:
10枚1元的硬币大约厚2厘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要结合生活经验来完成。
【典例二】在填空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数学课本大约长25( )
旗杆大约高150( )
爸爸身高大约1( )78( )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数学课本不可能25分米,太长,所以大约长25厘米;
旗杆比较长,大约高150分米;
爸爸比小朋友高多了,身高大约1米78厘米。
【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针对练习一】铁钉长是( )厘米( )毫米。
【分析】先看钉子的左端对齐的是1厘米刻度处,再看钉子右端对齐的是3厘米2毫米刻度处,用右端刻度减左端刻度就是它的长度,再换算成毫米作单位即可。
【详解】3厘米2毫米-1厘米=2厘米2毫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正确测量,要用右端刻度减左端刻度即可。
【针对练习二】一根竹竿竖直插入深24分米的水中,正好碰到池底,竹竿一部分被浸湿了,然后再反过来竖直插入水中碰到池底,这时竹杆中间还有5分米的地方没有被浸湿,这根竹竿长多少分米?
【答案】53分米
考点二:简单的单位换算
【典例一】儿童乐园规定:身高120厘米以下的小朋友免门票,身高120-150厘米的小朋友半票,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小朋友全票。欢欢身高14分米,他该怎么买票呢?( )
A.免票 B.半票 C.全票
【分析】先把欢欢的身高换算成用厘米做单位,再找出欢欢的身高是属于哪个身高范围的,找出相应答案,即可解答。
【详解】14分米=140厘米,即欢欢的身高属于120-150厘米的范围,故他买半票即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关键是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典例二】一枚一分的硬币厚1毫米,( )枚叠在一起厚2厘米。
A.2 B.20 C.200
【答案】B
【针对练习一】先判断甲、乙两个长方体哪个高一些,再观察厘米尺上的刻度,计算甲、乙两个长方体的高各为多少毫米
【详解】甲长方体的高:5厘米-3厘米4毫米=1厘米6毫米
乙长方体的高:4厘米6毫米-2厘米9毫米=1厘米7毫米
乙更高一些,甲长方体的高16毫米,乙长方体的高17毫米
【针对练习二】一根丝带长50分米,捆一个大礼盒用去了12分米,剩下的丝带每7分米能捆一个小礼盒。剩下的丝带最多还能捆多少个小礼盒?
【详解】50-12=38(分米)
38÷7=5(个)……3(分米)
答:剩下的丝带最多还能捆5个小礼盒。
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共20分)
1.(2分)6厘米等于多少毫米,7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
分析与解答:
(1)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厘米,所以6厘米=( )毫米。
(2)1分米=10厘米,70厘米就是7个1分米,所以70厘米=( )分米。
2.(2分)1枚1元硬币的厚度约是( )毫米,( )枚这样的硬币摞在一起约1厘米。
3.(2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0毫米=( )厘米 60秒=( )分
20分米+80分米=( )米
4.(2分)丁丁把17粒大米连接在一起,量得长大约是1分米。170粒这样的大米连接在一起的长大约是( )米。1700粒这样的大米连接在一起的长大约是( )米。
5.(2分)
(1)这根直尺的长大约是1( )。
(2)用直尺量的一根铅笔芯长( )厘米。
6.(2分)在括号里填合适的长度单位。
树高9( ) 小红身高12( ) 银行卡厚1( )
7.(2分)一根彩绳,每6分米剪一段,剪了8段正好用了这根彩绳的一半,则还剩( )分米没有用。
8.(2分)
一根铅芯长( )厘米。估一估,毛线大约长( )厘米。
9.(2分)
这把直尺的长大约是1( ),用直尺量的一根铅芯长( )毫米。
10.(2分)一根木头长18分米,把它锯成每段长3分米的小段,可以锯成( )段,需要锯( )次。
二、判断题(共10分)
11.(2分)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8分米。( )
12.(2分)青青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他的身高大约是132分米。( )
13.(2分)下图中,铅笔的长度是4厘米5毫米。( )

14.(2分)丫丫每走一步长是50厘米,课桌的高度是70分米。( )
15.(2分)测量操场的长用毫米做单位比较合适。( )
三、选择题(共10分)
16.(2分)儿童乐园规定:身高120厘米以下的小朋友免门票,身高120-150厘米的小朋友半票,身高超过150厘米的小朋友全票。欢欢身高14分米,他该怎么买票呢?( )
A.免票 B.半票 C.全票
17.(2分)在立定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80厘米,小华跳了9分米,他们两人( )跳得远些。
A.小明 B.小华 C.一样远
18.(2分)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的距离是( )比较合适。
A.3厘米 B.3分米 C.3米
19.(2分)王老师奖励小明5本笔记本,每本笔记本厚约6毫米,如果将它们摞在一起,那么大约厚( )厘米。
A.30 B.300 C.3
20.(2分)比较下图中的两根铁丝,选项( )是正确的。
A.第①根长 B.第②根长 C.一样长
四、排序题(共6分)
21.(6分)将80毫米、56厘米、1米、4厘米、1厘米9毫米、7分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起来。
( )>( )>( )>( )>( )>( )
培优拓展
五、作图题(共12分)
22.(6分)在下面左边画一条比1分米短4厘米的线段;再在下面右边画一条比4厘米长5毫米的线段。
23.(6分)借用下面这把不完整的尺子在纸条上涂一段3厘米长6毫米的色带。
六、解答题(共42分)
24.(6分)用一根长20分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
25.(6分)她俩谁更高?
26.(6分)去年丁叔叔在院子里种了一棵高12分米的桂花树,今年比去年长高了50厘米。现在这棵桂花树高多少分米?
27.(6分)中国四大名著是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如下图是一套精装版四大名著,总厚度是2分米,平均每本厚多少厘米?
28.(6分)量一量,画一画。
(1)下面这条线段长( )厘米,就是( )分米。
(2)画一条比上面的线段短45毫米的线段。
29.(6分)教室的墙上挂了一排名人名言标牌,共6块,第一块和最后一块都靠墙角,每两块标牌之间间隔9分米,每块标牌宽4分米,这面墙长多少分米?
30.(6分)小宇有一根细长绳,他在从左起2分米处和6分米处分别打了一个绳结。他用这根细长绳最多能一次测量出哪几种不同的长度?
参考答案
1.(1)60
(2)7
【分析】根据题意完成填空即可。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1)1厘米=10毫米,6厘米就是6个1厘米,所以6厘米=60毫米。
(2)1分米=10厘米,70厘米就是7个1分米,所以70厘米=7分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要熟练掌握。
2.2 5
3.6 1 10
【分析】根据“1厘米=10毫米,1分=60秒,1米=10分米”来换算即可。
【详解】由题意得:
60毫米=6厘米;
60秒=1分;
20分米+80分米=100分米,100分米=10米,故,20分米+80分米=10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换算。
4.1 10
5.(1)分米/dm
(2)5
【分析】(1)从图中可知,直尺最右端的刻度是10厘米,即直尺长10厘米,然后根据“1分米=10厘米”换算单位即可。
(2)从图中可知,铅笔芯左端对齐的刻度是2厘米,右端对齐的刻度是7厘米,把两个刻度相减,即是这根铅笔的长度。
【详解】(1)1分米=10厘米
这根直尺的长大约是1分米。
(2)7-2=5(厘米)
用直尺量的一根铅笔芯长5厘米。
【分析】本题考查分米与厘米的换算以及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如果物体的左端对齐的不是尺子的零刻度线,计算物体长度时要减掉取代零刻度线的刻度值。
6.米/m 分米/dm 毫米/mm
7.48
【分析】用6乘8求出这根彩绳的一半,也就是还剩多少分米没有用。
【详解】6×8=48(分米)
还剩48分米没有用。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这根绳子的一半等于没有用的米数。
8.5 8
9.分米/dm 42
【分析】根据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解答此题即可。
【详解】这把直尺的长大约是1分米,用直尺量的一根铅芯长42毫米。
10.6 5
11.√
【分析】成年男子的身高一般在17分米到2分米之间。
【详解】爸爸的身高大约是18分米。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熟练掌握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是解题关键。
12.×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例如:一把尺子大约有20厘米。
【详解】根据常识可知,身高132分米不合理,青青的身高应该是132厘米。原题干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和应用,根据生活常识解答即可。
13.×
14.×
【分析】一个人每走一步是50厘米,这是合理的;但是课桌的高度是70分米,这是不合理的;因为:70分米=7米,7米的高度都有两层楼那么高。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
丫丫每走一步长是50厘米,课桌的高度是70分米,此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要熟练掌握。
15.×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以及数据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即可解答。
【详解】测量操场的长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分析】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地选择。
16.B
【分析】先把欢欢的身高换算成用厘米做单位,再找出欢欢的身高是属于哪个身高范围的,找出相应答案,即可解答。
【详解】14分米=140厘米,即欢欢的身高属于120-150厘米的范围,故他买半票即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及换算,关键是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
17.B
【分析】先根据“1分米=10厘米”来换算单位,再比较大小,即可解决此题。
【详解】9分米=90厘米
80厘米<90厘米
也就是小华跳得比小明跳得远些。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换算及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要熟练掌握。
18.B
【分析】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和米,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生活常识可知:
写字时,眼睛与书本保持的距离是3分米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和长度单位的选择,熟练掌握即可。
19.C
【分析】1厘米=10毫米,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除以进率,用笔记本的本数乘每本的厚度,求出总厚度,再进行单位转化即可。
【详解】5×6=30(毫米)
30毫米=3厘米
即大约厚3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问题,要熟悉厘米和毫米的进率和转化。
20.A
【分析】先分别测量①和②两根铁丝的长度,然后比较大小,大的就长,小的就短,据此解答。
【详解】第①根铁丝长6厘米5毫米,第②根铁丝长6厘米,所以第①根铁丝长。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厘米和毫米的认识。重点掌握测量长度的准确性。
21.1米 7分米 56厘米 80毫米 4厘米 1厘米9毫米
【分析】先统一单位并比较大小,再按长到短的顺序排列即可。
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厘米>9毫米。
【详解】80毫米=8厘米,
1米=100厘米,
7分米=70厘米,
1厘米>9毫米,则4厘米>1厘米9毫米;
故,100厘米>70厘米>56厘米>8厘米>4厘米>1厘米9毫米;
即,1米>7分米>56厘米>80毫米>4厘米>1厘米9毫米。
22.见详解
【分析】先根据“1分米=10厘米及1厘米=10毫米”进行单位统一,再画出相应的线段。
线段的画法:先点一个点,再用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这个点,接着找出要画的刻度,并点上一个点,最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即可。
【详解】1分米=10厘米
10-4=6(厘米)
4厘米=40毫米
40+5=45(毫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画线段的能力,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23.见详解
【分析】选择纸上一处作为开始点,将尺子厘米处和开始位置1厘米对齐,在4厘米6毫米处做好标记,再涂色即可。
【详解】(涂法不唯一)
【分析】明确用结束时长度减去开始时长度等于3厘米6毫米是解决本题关键。
24.5分米
【分析】把这根20分米长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做凳腿,求凳子的高大约是多少,就是把这根木料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需要用除法计算,列式为:20÷4。
【详解】20÷4=5(分米)
答:这个凳子的高大约是5分米。
【分析】对分米单位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理解等分除的含义。
25.李芳
【分析】两人身高都是1米多,将5分米与37厘米进行大小比较即可。
【详解】5分米=50厘米
50厘米>37厘米
即:5分米>37厘米
1米5分米>1米37厘米
答:李芳比张红高。
【分析】本题解答时比较的是身高中1米多出的部分,亦可直接将身高都化成厘米作单位进行比较。
26.17分米
【分析】先根据1分米=10厘米,把50厘米换算成5分米。求现在这棵桂花树的高度,也就是求比12分米多5分米是多少分米。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用加法计算。据此求现在这棵桂花树高度,列式为12+5。
【详解】50厘米=5分米
12+5=17(分米)
答:现在这棵桂花树高17分米。
【分析】把厘米换算成分米,末尾去掉1个0。
27.5厘米
【分析】1分米=10厘米,先把单位换算成厘米做单位,再用总共的厚度除以本数即可。
【详解】2分米=20厘米
20÷4=5(厘米)
答:平均每本厚5厘米。
【分析】明确分米和厘米的单位进率是解决本题关键。
28.(1)10;1
(2)见详解
【分析】(1)这条线段开始测量的刻度是2厘米,结束的刻度是12厘米,两数相减,即可求出线段长度,再换算单位即可;
(2)先求出比10厘米短45毫米的线段的长度,再画线段。
【详解】(1)12-2=10(厘米),10厘米=1分米;
故,这条线段长10厘米,就是1分米。
(2)45毫米=4厘米5毫米,
10厘米-4厘米5毫米=5厘米5毫米,
画线段如下: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的测量及画线段,关键要熟练单位之间的换算。
29.69分米
【分析】教室这面墙的长度包括6块标牌的宽度和5个间隔的长度。
故,先分别用乘法求6块标牌的宽度及5个间隔的长度,然后加起来,求出和,就是这面墙的长度。
【详解】4×6=24(分米)
9×5=45(分米)
24+45=69(分米)
答:这面墙长69分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物体长度的计算,要认真分析这面墙长度的组成部分。
30.最多能一次测量出2分米、4分米、6分米这3种不同的长度。
【分析】把一次能测量出来的长度都一一列举出来,再数一数,即可解决此题。
【详解】6-2=4(分米)
从左起到2分米打结处,可以测量出2分米的长度;
从左起到6分米打结处,可以测量测6分米的长度;
从2分米打结处到6分米打结处,可以测量出4分米的长度;
答:最多能一次测量出2分米、4分米、6分米这3种不同的长度。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长度单位的认识及计算,要熟练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