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 时 本单元第1课时 课 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备学校 主备人使用学校 使用人教学内容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一单元第2,3 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四则运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学习小数和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打下基础。教材首先借助“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主要有: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利用加法、减法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会进行加法及减法的验算。利用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加法、减法的算式算理,能够进行简单计算,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时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目标确定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难点:减法的意义,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二次设计【环节一:口算练习,导入新课。】师:出示一组关于加、减法的数字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口答。看一看,比一比,看谁算的又对又快?生:快速计算,积极抢答[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知识,有利于本节课的学习。]【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一、理解加法的意义。师出示例1(1) 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二. 理解减法的意义师: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生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千米,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956-814=1142(千米)生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千米,从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956-1142=814(千米)生: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生:根据这两个减法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减法。(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师: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58+61=( )( )=119-58( )=119-61让学生填空并观察三个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出示:169-54=( ) ( )=169-115 ( )=54+115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观察算式归纳得: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自主提出问题的解决,逐步体会运算的本质含义,并抽象总结为概括性的语言,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对加、减关系进行整理,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加法、减法运算的深层次理解,感受数学严密的逻辑性。】【环节三:巩固练习】1.基本训练。 (1)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一( ),求另一个( )的运算叫减法。(2)一个加数 = ( ) — ( )(3)被减数 = ( ) + ( )(4)减数 = ( )— ( )(5)和 = ( ) + ( )[设计意图: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并通过评价的结果反映出教学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达到教学评的一致]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