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五(下)数学 单元进度计划表(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五(下)数学 单元进度计划表(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2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3.4—3.6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一单元 课 时 2课时
课 题 观察物体(三)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出发,借助生活中的实物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对“图形与几何”的兴趣。
双基要求 1.明确用不同数量、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可以摆出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不同的立体图形。 2.感知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培养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积累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形状的经验,结合看到的图形形状进行思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形象思维和空间观念。
教 学重 点难 点 1.借助学具、积木等根据看到的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2.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 具准 备 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学生自备)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2周—第3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3.7—3.15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二单元 课 时 7课时
课 题 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双基要求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能力培养
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概念。2.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教 具准 备 PPT课件、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4周—第6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3.18—4.5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三单元 课 时 13课时
课 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1.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比较、观察、推理的能力。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双基要求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能力培养 应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体积、容积单位表象。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课、长方体、正方体的纸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7周—第11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4.8—5.10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四单元 课 时 19课时
课 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双基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能力培养 注重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促进知识的迁移,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技能,不断完善认知结构,为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 学重 点难 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2.运用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一根绳子,正方形、圆形纸片,彩色磁扣。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12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5.13—5.17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五单元 课 时 3课时
课 题 图形的运动(三)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双基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能力培养 通过对具体图形旋转过程的观察和抽象,发展学生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1.理解旋转的含义,把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解决问题。2.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旋转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以及探索多个图形拼组的运动变化。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PPT课件、有关旋转的图片或实物学具准备:三角尺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13周—第14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5.20—5.31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六单元 课 时 8课时
课 题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双基要求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出结果。 2.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仍然适用,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3.体会分数加减运算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能力培养 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提高估算意识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1.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PPT课件、正(长)方形纸彩笔、练习题纸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15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6.3—6.7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七单元 课 时 3课时
课 题 折线统计图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双基要求 1.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会看折线统计图,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3.能根据需要绘制折线统计图,能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推测。
能力培养 注重根据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1.认识体会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2.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课件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16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6.10—6.14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八单元 课 时 2课时
课 题 数学广角——找次品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双基要求 1.掌握“找次品”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2.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能力培养 体会到“尽可能将待测物品平均分成三份”的最优策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理解并解决简单的“找次品”问题,充分经历“比较——猜测——验证”的过程,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优策略,感知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PPT课件、天平
单 元 进 度 计 划 表
授 课时 间 周 次 第17—18周 审查人签 字 姓名
月 日 6.17—6.28 时间
组 别或单 元 第九单元 课 时 4课时
课 题 总复习
教学目的要求 思想教育 1.学生初步学会分类整理的方法,感受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掌握一定目标的学习方法。2.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双基要求 1.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地整理与复习。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3.使学生的数的概念、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进一步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也得到增强,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 学重 点难 点 1.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网络。
教 具准 备 多媒体课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