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日期 . 总第 课时 课型:新授课课题:正弦定理主备人: 二次备课人: .【课标要求】1.理解并掌握正弦定理及其推论 2.掌握正弦定理的推导、证明过程 3.能运正弦定理及其推论解决基本解三角形问题。【数学素养】1.逻辑推理 2.数学运算 3.数学抽象【学业水平】二级高考要求【重点难点】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定理的应用; 难点:正弦定理的公式推导【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新知引入在初中,我们得到了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的结论.实际上,三角形中还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从量化的角度看,可以将这个边、角关系转化为:在△ABC 中,设A的对边为a,B的对边为b,求A,B,a,b之间的定量关系。如果得出了这个定量关系,那么就可以直接解决“在△ABC 中,已知A,B,a,求b的问题。定理证明[探索研究]在初中,我们已学过如何解直角三角形,下面就首先来探讨直角三角形中,角与边的等式关系。如图,在RtABC中,设BC=a,AC=b,AB=c, 根据锐角三角函数中正弦函数的定义,有,,又, 则从而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思考1:那么对于任意的三角形,以上关系式是否仍然成立?可分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如图1.(1)当ABC是锐角三角形时,设边AB上的高是CD,根据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有CD=,则,同理可得, 从而(2)当ABC是钝角三角形时,以上关系式仍然成立。(由学生自己推导)思考2:还有其方法吗? 由于涉及边长问题,从而可以考虑用向量来研究这问题。(证法二):过点A作单位向量,由向量的加法可得则 ∴∴,即同理,过点C作,可得 ,从而从上面的研探过程,可得以下定理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定理内容:(1)正弦定理说明同一三角形中,边与其对角的正弦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同一正数,即存在正数k使,,;(2)等价于,,定理的应用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及其一边可以求其他边,如;②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可以求其他角的正弦值,如。推论:1、在中,、、分别为角、、的对边,为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②,,;③;④.3、三角形面积公式:.典型例题教材例7(知两角及一边的问题)在中,已知A=15°,B=45°,c=3+,解这个三角形。练习学导P51页例1教材例8 (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的问题)在中,已知B=30°,b=,c=2,解这个三角形。练习学导P51页例2.并分析深化探究,对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的0解,一解,两解,图形分析。学导典例3(判断三角形形状)在中,若sinA=2sinBcosC,且sin2A=sin2B+sin2C,试判断三角形形状。练习(对点练清):在中,已知3b=2asinB,且cosB=cosC,角A是锐角三角形,则的形状是课堂小结正弦定理的证明以及定理内容及其推论。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3、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六、课后巩固练习:课时跟踪检测七、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