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教学基本信息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老师课题 Python基础--选择 授课年级 高一教材 普通高中教科书 信息技术 必修1 数据与计算 (粤教版)二、教学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一 数据与计算》第四章第三节“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中的第1小节,主要知识点包括“单分支if语句”,“双分支if语句”。 本章“程序设计基础”的课标要求是掌握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简单的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对应的课标要求是学生能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选择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在知识结构上,前面三章已经学习过“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且已经学习了“设计算法”环节中的“算法及其描述”以及本章的“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和“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本节作为“程序设计”的选择结构,是上一节学习内容的延续与方法实现。其次,接下来教材中“多分支语句的应用、循环结构”的学习与编程实现与本节课内容息息相关,且为以后同学们了解其他编程语言打下基础,是一节承上启下的关键性课程。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 从学生认知水平来看,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趋于成熟,有基本的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项目式学习。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对于程序设计中的一些基础知识有着比较模糊的认知,有利于学生更快掌握本节知识。同时存在部分学生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无法理解程序设计的逻辑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将采取以教学分层、任务驱动、同桌帮扶相结合的模式,从生活实例以及熟悉学科出发,带领学生逐步理清“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 在本节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了用自然语言和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的方法,初步掌握Python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基础知识,初步体验了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具备了编写简单程序的能力。但学生还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本章中每节的教学中都要多次穿插讲解知识,多次强化,让学生内化知识,最终独立编程解决问题。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根据流程图,学习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单分支if语句、双分支if语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 通过任务,掌握选择结构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设计的基本流程,整理编程思路。 根据具体问题情景,灵活运用分支结构(if分支,if-else分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计算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信息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按照一定的需求主动获取信息。针对简单的信息问题,能根据表达的目的,对信息进行判断。 计算思维:针对给定的任务,能够理解分析形成流程图,并运用相关知识编程实现解决问题。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选择合适的数字化工具,完成流程图和编程设计。 信息社会责任:积极了解国内外科技资讯,了解国家在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政策,积极思考自己未来如何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教学重点 1、了解分支语句的基本结构和执行过程,熟练运用分支结构、关系运算符以及逻辑运算符。; 2、根据实际问题合理设置条件表达式利用分支结构解决问题;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问题,编程解决真实情景下的复杂问题。四、教学策略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述法,情景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活动中,具体的实际问题贯穿始终,学生已解决问题为目的,展开探究和思考,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与多学科结合,便于学生更好理解和使用本节的知识点。 本节课使用案例贴合现实,一个案例是“中英文打招呼”,一个案例是“青少年防沉迷”。两个案例都是现实常见场景,更方便学生有代入感,激发学生对于编程的兴趣,促进学生理解分支结构的流程。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与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情景 引入: 教师:同学们知道chatgpt么? 学生:知道/不知道。 教师:知道的同学很棒,认真关注了国际科技发展的动态。不知道的同学,我们一起来了解: (PPT展示)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简单使用chatgpt的小视频: (播放视频:与chatgpt分别用中英文打招呼。) 教师:在视频中,我们做了什么?Chatgpt是如何回答的? (等待学生回答) 教师:没错,当我们用中文向chatgpt问好时,它会用中文的语句回答我们;而当我们改用英文与它打招呼时,它会用英文的语句回复我们。 学生聆听 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教师的问题 从热门的人工智能科技Chat GPT切入可天堂,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问题探究1:中英文打招呼 问题探究: 教师: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引导学生找到核心问题,判断输入的是“你好”还是“hello”) 当然了,chatGpt详细的工作原理比较复杂,但我们也可以通过python编程实现刚刚视频中的操作。 共同分析: 分析问题: ①需要几个变量? ②变量类型是什么? 设计算法: ①输入打招呼语句; ②如果打招呼语句是‘你好’,输出’你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你 ’; ③如果打招呼语句是‘hello’,输出’hello,what can I assist you ’; 引出新知: 引出单分支语句结构、流程: 强调:单分支结构只有一条分支,也就是只有一个操作。菱形框中的条件满足才会做操作;菱形框中的条件不满足,跳过分支,继续向下执行。 关系运算符 教师:如何表示“输入的str1与设定的语句一致?” (提示判断相等) 强调:关系运算符的键入。 完成程序并运行 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将程序补充完整,并尝试运行。 强调:“==”字符匹配,而非意思匹配。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来分析问题; 思考并记录单分支语句的一般格式、注意事项,结合实际案例深化对if分支的理解。 找到使用分支关键点在于表达式,理解表达式如何书写。 了解任务要求,并实践完成,使其输出正确的结果。 结合热门的人工智能Chatgpt ,引出今日需要学习的知识,抽离模型,使之更易理解,继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对项目进行分析,让学生熟悉分析的步骤,举一反三,将该过程运用到生活中的案例中去。 结合英语学科,引出单分支的关键词是if,便于学生理解和快速熟悉。 结合数学学科,强调关系运算符的不同,加深学生对于关系运算符的理解和掌握。 在体验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强调分支结构语法格式细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程序设计的乐趣。问题探究2:青少年防沉迷 问题探究: 按规定,18岁以下,输出“抱歉,您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8点到9点进行游玩”;18岁及以上,输出“欢迎您进入游戏。” 共同分析: 分析问题: ①几个变量? ②变量类型是什么? ③有几种情况?分别是什么? 设计算法: ①输入年龄age; ②如果age>=18,输出“欢迎您进入游戏”; 否则,输出“抱歉,您只能在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8点到9点进行游玩”; 引出新知——双分支: 强调:双分支结构有两条分支,有两个操作。菱形框中的条件满足,做操作1;菱形框中的条件不满足,做操作2。 完成程序并运行: 学生小组合作,实践操作,将程序补充完整,并尝试运行。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来分析问题; 思考并记录双分支语句的一般格式、注意事项,结合实际案例深化对if-else分支的理解。 了解任务要求,并实践完成,使其输出正确的结果。 结合学生日常场景,“青少年防沉迷”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对项目进行分析,让学生熟悉分析的步骤,举一反三,将该过程运用到生活中的案例中去。 结合英语学科,引出双分支的关键词是if-else,便于学生理解和快速熟悉。 在体验程序编写的过程中,强调分支结构语法格式细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程序设计的乐趣。总结拓展 注意1: 表达式后要有冒号“:”,冒号的作用是告诉Python接下来要创建一个语句块。 注意2: 当语句块为多个语句时,所有语句严格遵循相同的缩进。 注意3: 逻辑运算符:and、or、not 教师:案例对应的逻辑表达式怎么写? 总结及应用: 总结: (由学生总结归纳本节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拨。)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选择分支中的单分支和双分支结构,他们分别用if和if - else语句实现,分支结构通过判断表达式的值来选择对应的语句执行。 单分支结构选择的是做不做,而双分支结构是二选一,选择做A还是做B。在使用分支结构进行编程时,要注意表达式后面的冒号,以及要执行的语句块必须缩进书写。 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关于选择结构的应用案例,小组课后讨论,思考生活中哪些属于选择结构的应用? 注意聆听,同时思考需要注意的地方。 回答问题,通过实例理解逻辑表达式。 共同总结,今日所学知识,及注意事项。 尝试将使用案例主动扩展到自身生活中。 通过对选择结构的知识梳理,进一步加深对选择结构核心思想的理解,巩固Python中选择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生活中的可以使用选择结构实现的案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提高计算思维的能力。学生实践 三题任选一题完成即可,想挑战自己的同学可以三题都完成。 (学生编程过程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当遇到同时犯同样的错误,再次在班级上强调。) Q1:输入两个整数,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输出最大的那个数。(简单) Q2:输入一个整数(n>0),判断这个数是不是偶数,如果是则输出‘偶数’,如果不是则输出‘奇数’。(中等) Q3:输入某同学语数外三门考试成绩,判断其是否可以获得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条件是:三门课的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且每门成绩不低于70分。(难) 挑选合适难度的题目完成作业。 通过简单的实例,融合数学学科,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同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知识的理解。六、板书设计七、教学总结及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