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6课时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教学设计课 题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第 3单 元 第 6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 1.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来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之间的关系,培养数感。 2.获得数的大小差异程度的实际体验,发展估计意识和初步的推理、判断能力。 3.通过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学习成功的乐趣,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把握数量大小差异的不同程度。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33~34页的“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两个100以内的数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在描述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核心素养 通过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 在( )里填上“多”或“少”。 2. 比一比,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 3. 导语: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例6情境。 任务一:比一比,理解多(少)一些 【设计意图:通过与上一节内容的结合,在再次对两个量比较的基础上,用语言描述两数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课的要领。】 提问:小猫为什么说它做的比小猴多一些? 学生交流,发现关键点。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1)引导学生指出小猫做了38个,小猴做了34个,38和34两数很接近,相差不多,所以小猫比小猴做得多一些。 (2)要求学生再次思考小猫和小猴比,小猴会怎么说? (3)让学生再次尝试回答:小猴做了34个,小猫做了38个,34比38少,但少得不多,所以可以用少一些。 (4)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小猫做得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 任务二:比一比,理解多(少)得多 【设计意图:在学习两个数相差不大的基础上比较学习两个相差较大的数的比较,更容易作出对比,让学生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快速有效的掌握本节所学内容】 刚才我们比较了小猫和小猴的幸运星,小狗呢也不愿意错过考考大家的机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狗的幸运星和其他的比是怎样的吧。 1.提问:现在小猫想先和小狗比,小猫会怎么说呢? 2.学生交流,尝试用“多得多”、“多很多”、“多不少”等词语来描述。 3.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1)引导学生指出小猫做了38个,小狗做了10个,38和10两数相差很多,用多一些不合适,所以小猫比小狗做得“多得多”。 (2)要求学生再次思考小猫和小狗比,小狗会怎么说? (3)让学生再次尝试回答:小狗做了10个,小猫做了38个,10比38少得多,不能用少一些,所以可以用少得多。 (4)让学生自己尝试总结:小猫做得比小狗多得多,反过来,小狗做得比小猫少得多。 4.延伸:如果小猴也想和小狗比,猜猜它们会怎么说? 小结:小猫做得比小猴多一些,反过来,小猴做得比小猫少一些。 小猫做得比小狗多得多,反过来,小狗做得比小猫少得多。 易错警示:注意两数相差很大时就用多得多或少得多,相差很小时就用多一些或少一些。 5.规范书写:小猫做的幸运星比小猴做的多一些,小猴做的幸运星比小猫做的少一些, 小猫做的幸运星比小狗做的多得多,小狗做的幸运星比小猫做的少得多。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掌握算理,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整体的口算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想想做做P33第1题 2.想想做做P33第2题 3.想想做做P34第3题 4.拓展练习: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板书 设计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 38比34多一些 34比38少一些 38比10多得多 10比38少得多教学 反思 《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这部分教材是在孩子认识100以内的数,并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基础上安排的。本节课主要就是联系实际,感受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生活中经常有比较数的大小的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除了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还要结合具体情境用适宜的语言表达。教材引导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词语描述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感,另一方面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