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2课时 数的组成和读写 教学设计课 题 数的组成和读写 苏教版 一年级下册 第 3单 元 第 2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100以内的数,知道个位、十位、百位及数位顺序,会用学具表示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 2.通过拨一拨、摆一摆、写一写、读一读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探究新知,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百以内数的读写,充分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教学难点 “百”的概念的建立和“个、十、百”三个数位的顺序的把握。学情分析 一年级小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会了十几的数,对于数的读写和组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在学习100以内的数对于他们来说是体验数的一次飞跃。教学中注意将数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核心素养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事物,培养与同学相互合作的态度。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1. 小朋友们,还认识这个学具吗? 2. 介绍数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3. 导语:今天我们就利用计数器来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课件出示例2情境。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拨一拨、写一写。 任务一:动手拨一拨,理解数位 仔细观察图片,再次理解4个十就是四十。动手拨一拨,理解数位。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自己的动手去摆一摆,拨一拨。然后再对比用小棒摆和计数器拨有什么相同点,从而让学生为学习数的组成和读写打下基础,对于数位的理解也更加清晰。】 你是怎么摆的?它表示什么? 让学生根据小棒的摆法,在数位器上表示相同的数。 3.引导学生发现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个位上什么也没有,所以用0占位,故读作:四十,写作:40。 任务二:根据摆法,尝试理解 【设计意图:对于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组成,由摆小棒到拨计数器,由教师演示到学生自己操作,很好地体现了由扶到放的编写意图。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情境中领悟写数、读数的方法,了解两位数的组成】 刚才我们一起尝试用计数器表示四十,并根据数的组成学会了对数的读、写,接下来看看你会用计数器表示这个数吗? 1.让学生先用小棒摆出四十五,再尝试用计数器表示出四十五,老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提问:4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5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 3.鼓励学生整体回答: (1)引导学生指出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5在个位上表示5个一,合起来就是45。 (2)要求学生尝试指出:该计数器表示的数写作45,读作:四十五。 总结:写数时,对照计数器,从十位写起,十位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有几个珠子就在个位上写几。读数时,从十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 易错警示:注意四十五写作45而不是405。 刚才我们能够又快又准确地用计数器表示几十几的数,还学会了对他们的读写,那这次老师增加一点难度。出示100的课件,让学生自己尝试拨一拨。 借助于小棒,让学生先摆10捆小棒。 鼓励学生说一说,10捆表示什么,一百就是1个百 提问:让学生猜一猜如何在计数器上表示一个百? 让学生自己动手试着拨一拨。 鼓励学生整体回答: 引导学生指出1在百位上表示1个百,十位上和个位上什么也没有,用0来占位。 让学生尝试指出:该计数器表示的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小结:写数时,从百位写起,百位上是几就写几,十位上和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用0来占位。 读数时,从百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读作几百。 易错警示:写数时,十位和个位虽然什么也没有,但依然要写0来占位。 任务三:达标练习,巩固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来解答问题,掌握算理,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整体的口算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这节课所学知识。】 1.想想做做P24第1题 2.想想做做P24第2题 3.想想做做P25第3题 4.拓展练习:根据数画珠子 5.拓展练习(易错题):一个两位数,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10,并且两个数字相差6。这个两位数可能是多少? 四、总结评价—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是怎么学会的? 2.学习评价 3.课后作业:完成分层作业对应练习。板书 设计 数的读写和组成 40 45 100 4个十是40 4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45 1个百是100教学 反思 本节课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让学生知道数位及数位意义,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根本原理。本节课可以从复习数的组成入手,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摆小棒,并说说他们的组成,进而引出计数器,让学生动手用计数器表示数,加深对不同数位的数所表示的意义的理解。同时让学生通过感受具体事物到半具体事物(计数器)到抽象的数这个过程,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做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