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因数和倍数 教学设计课 题 因数和倍数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第 3单 元 第 1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认识因数与倍数,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 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从而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因数和倍数。 难点: 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学情分析 在学生已经认识了亿以内的数,以及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学习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在1~100的自然数中有序地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核心素养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引“探究” 1.五(1)班一共有45名学生,做操的时候可以怎样来排成方阵?你有几种方法? 2.尝试填一填,看谁又对又快! 12=( )x( )=( )x( )=( )x( ) =( )x( )=( )x( )=( )x( ) 二、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01:认识因数和倍数,初步理解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1.引导:同学们手里都有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你能用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先试着自己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拼法。 2.分组操作交流。教师相机提醒每种拼法就用一道非常简单的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3.全班交流。 (1)指名先直接汇报乘法算式,同学们猜猜看,这种拼法,每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屏幕显示摆法)是这样吗?第二种摆法我们只要把它旋转一下就跟第一种怎么样?(一样)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为同一种拼法。还可以怎么拼?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达出来?(依次介绍三种拼法) 4×3=12 6×2=12 12×1=12 (2)提问:还有不同的想法吗?每排能摆5个吗? 小结介绍: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能摆3种不同的乘法算式,千万别小看这些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研究的内容就蕴含在这里。我们以第一道乘法算式为例,3×4=12,数学上把3就叫作12的因数,以往我们把它叫约数,现在叫因数,3是12的因数,那4呢?(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12是3的倍数,是4的倍数吗?(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因数和倍数) (3)还有两道乘法算式,先自己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指名说一说) 12×1=12这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吗?(每个同学在下面自由地说一说) (4)你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让你的同桌找一找因数和倍数吗?(学生互说,教师巡视找出典型例子) 学生可能会出现0×n=0。在学生回答之后指出,我们研究因数和倍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例子,可以看出在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谈话:老师也写了一个算式20÷4=5,从这个算式里你能找到因数和倍数吗? 我们不仅可以根据乘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也可以根据除法算式找因数和倍数。 在除法算式中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设计思想 这一环节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再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表示拼法,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从抽象到抽象,从数学到数学,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任务0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研究了因数和倍数,屏幕显示:找一找、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先自己试一试。 2、3、5、18、20、36 (1)指名说。师小结:找得真准!看来同学们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已经掌握得很好了。刚才老师在听的时候发现好几个数都是36的因数,你发现了吗?谁能在五个数中把36的因数一口气说完? (2)引导:其实要找出36的一个因数并不难,难就难在你能不能把36的所有因数全部找出来。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写下来。师巡视。 (3)展示交流: 答案一:2、4、13、12、18、36 答案二:1、2、4、3、6、9、12、18、36 答案三:1、36、2、18、3、12、4、9、6 讨论:关于第一种答案你有什么话要说?(没写全)有什么修改建议? 第二种和第三种答案呢?你比较喜欢哪种?这种方法好在哪里? 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不重复,又不遗漏地找出36的所有因数呢? (交流找的方法) 方法1:想乘法算式36×1=36,36和1是36的因数;18×2=36,18和2是36的因数;12×3=36,12和3是36的因数;9×4=36,9和4是36的因数;6×6=36,6是36的因数。 方法2:想除法算式36÷1=36,1和36都是36的因数;36÷2=18,2和18都是36的因数;36÷3=12,3和12都是36的因数;36÷4=9,4和9都是36的因数;36÷6=6,6是36的因数。 小结:在找的过程中要尽量有序,可以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地找,直到这两个因数不断接近,接近到相差无几为止。 (板书: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介绍用集合图表示36的所有因数。 (4)观察36的所有因数,你有什么发现吗?(36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是36……) 2.完成“试一试”。 (1)你能找出15和16所有的因数吗?先想好找的方法,找完后交流。 (2)交流引导:你是怎样找这两个数的因数的?说一说它们最大的因数是多少,最小的呢? 3.组织讨论:观察上面的几个例子,你认为一个数的因数中,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任何一个数的所有因数都能全部找出来吗? 引导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设计思想 教材上是让学生先探索36的所有因数,但我觉得36的因数比较多,一下子写完整,部分学生有一定困难。所以这里我就改成了给出一组数先让学生去找出谁是谁的因数,一来巩固对因数与倍数的意义的认识,二来将教学的重点直接引导到怎样找全36的所有因数的方法探讨上,充分凸显方法本身的价值,强化学生的策略意识,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到具体的方法,突出了“一对对”找的策略。 任务03:学会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引导:研究完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接下来就该研究什么了?(倍数) 3的倍数有哪些?你能找一找吗?自己试一试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2.交流: (1)你找到的3的倍数有哪些?你是怎样找到的?(相机板书,发现可以写很多) (2)什么样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明确:3的倍数是3和一个数相乘的积,如3×1=3,3×2=6,3×3=9,……我们只要把3依次与1,2,3,4,5,6,……相乘就可以了。这样3的倍数能写完吗?(有无数个)为什么?(说明:我们用列举的方法,从3的一倍开始依次列举出3的倍数,因为所乘的自然数1,2,3……是无限的,所以3的倍数有无数个)那要怎样表示呢? (补充板书:3,6,9,12,15,18,……) 介绍用集合图表示3的倍数的方法。 3.完成“试一试”。 独立写出2和5的倍数,教师巡视,注意学生是否能有序思考,并注意省略号的表示。 4.组织讨论:观察这几个数的倍数,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根据学生的交流小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设计思想 本环节依然是启发学生自主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鉴于学生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积累了探索经验,所以尽可能地给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的空间。同时适当点拨求一个数的倍数的两个关键环节:一是3和某一个数相乘所得的积就是3的倍数;二是找3的倍数时,通常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列举出来。学生有了较充分的思维活动空间,才会有思维创造的火花。 三、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训练 1. 24个同学表演团体操,每排人数都是24的因数吗?排数呢?先把下表填写完整,再说一说。 2.乘坐小艇每人应付4元,应付元数都是4的倍数吗?先把下表填写完整,再说一说。 (二)学以致用 3.在下面的圈里填合适的数。 4.在6的因数上画“ ”,在6的倍数上画“ ”。 5.(2022.江苏泰州.单元检测)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三)能力拓展 6.(2022.江苏苏州.期末)五(1)班有学生54人,把他们分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学习小组,每组要多于2人且少于8人。可以怎样分组? 7.(2023.江苏盐城.毕业)一筐苹果约50个,如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1个,如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也剩1个。这筐苹果有多少个? 五、作业布置—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2.完成分层作业。板书 设计 因数和倍数 4×3=12 4和3都是12的因数 12是4和3的倍数 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的倍数有3,6,9,12,…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教学 反思 1. 本节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在导入中我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数形结合,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把12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并用不同的乘法算式来表示自己脑中所想,借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由于方法的多样性,为不同思维的展现提供了空间,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透过数学潜在的“形”与“数”的关系,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概念,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学知识之间的链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进而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2. 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