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备课课题名称:千米的认识 适用年级: 二年级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xx小学二年级数学组一、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阶段(1-3 年级)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长度单位千米4. 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 《厘米和米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后面学习分米和千米等其他长度单位的认识奠定了基础。3.学情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认知特点学生已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了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会寻找信息,会提出问题,自觉探索解决解决问题的策略。(2)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学生在一年级学习了《厘米和米的认识〉〉。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的长度,《分米、毫米、千米的认识》这个单元,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长度单位,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次学习这一领域的知识,“千米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习长度单位的尾声,有助于学生自主建构,对所有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系统的梳理,建立起长度单位。(3)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不能进行正确估测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 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千米=1000 米。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过程,进一步加深千米的感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了解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教学难点:初步建立 1千米的长度观念。三、评价任务感知 1千米1、从生活中感知 1 千米,1 位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 1 米,那 1000 个同学伸开双臂手拉手的长度大约是 1000 米。(目标 2)2、从具体实物中感知 1千米,操场长度接近 100 米,要走 10 个操场长度就是 1000 米。(目标 2)五、课时安排:( 1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本 40页的信息窗 2《千米的认识》(师板书课题)看一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指名学生读出,目标明确的学生举手,有信心完成的学生把手放下。二、操作感知,初步建构。1、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吗?(分米、毫米)2、1千米有多长呢?(小资料)世界上最窄的河流位于内蒙的耗来河,全长 17千米,水流平缓,清澈见底,平均水深 50厘米左右,一般在二三分米左右,河水一般只有十几厘米宽,最窄处只有几厘米,放一本书便可当桥,所以又叫书河桥。有一种虫叫吹沫虫,平均长度约 6 毫米,但它能跳 7 米高,相当于它身高的 100 倍。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三、深化理解,意义建构。1千米有多长?1千米就是( )米,千米又叫( ),用( )表示。我们学校楼长约 100 米,10 座这样的教学楼的长约是 1( )。我家离学校大约 1( )。2千米是多少米?2 千米是 2 个( )米,也就是 2000 米,2千米=( )米(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千米 )(公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作( 长度单位 )。四、联系生活,认识意义。生活中感受,感知“1 千米”有多长。谈话:我们伸开双臂,两臂之间的距离大约 1 米,咱班一共 45 人,手拉手站成一排就是 45米,想一想,1000 米是多少个小朋友手拉手的长度 预设:1000 个同学手拉手的长度大约就是 1000 米。小结:1000 米很长,可以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来表示,比较一下,哪种记录方法更简单 这就是数学的简洁美。指导学生朗读 1千米=1000 米,注意读出两个不同的单位。(1)想长度谈话:这段直直的跑道长度大约就是 100 米,想一想几个这样长的跑道连起来就是 1 千米 四、合作探究,深化感知。谈话:认识了 1 千米,那 2千米是多少米 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因为 2千米就是 2个 1000 米,所以就是 2000 米。谈话:那 5000 米又是多少千米 六、分层练习,深化提高。1、1 千米(公里)=( )米2、2 千米是 2个( )米,也就是 2000 米,2 千米=( )米。3、( )、厘米、( )、米、( )(公里)都是计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叫作( )。4、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1 千米=1000 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厘米1 厘米=10 毫米2 分米=( )厘米 6000 米=( )千米1 米=( )毫米 3 千米=( )米7 厘米=( )毫米 80 毫米=( )厘米七、自我评价,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