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备课课题名称: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适用年级:二年级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xx小学二年级数学组一、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阶段(1-3 年级),结合具体情境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和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2. 教材分析笔算不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以及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作准备。3.学情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认知特点: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在兴趣浓厚的状态下,学生有较强的自信心和强烈的表现欲望。(2)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在学生初步理解笔算加减法的基本方法,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初步掌握数的意义。(3)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笔算加减运算中依然出现错误。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千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的算理,探索并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约等号,进一步了解估算的意义。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加和不进位减。教学难点: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学会运用约等号。四、评价任务计算 320+210=?的方法1. 口算法:320 是 32 个十,210 是 21 个十,320+210 就是 32 个十加 21 个十,等于 53 个十,53 个十是 530。或者 300+200=500;20+10=30;500+30=5302. 拨计数器:2 和 3 都是百位上的数,放在一起;1 和 2 都是十位的数拨在一起。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3. 竖式:相同数位要对齐,通常从个位算起。(目标 2)五、课时安排:( 1 )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参观了蜜蜂王宫,今天小蜜蜂又在干什么呢?一起来看大屏幕(见图 1)!预设:小蜜蜂正在跳“8”字舞。师:你知道小蜜蜂跳的“8”字舞表示什么意思吗?预设:小蜜蜂发现了花丛,跳“8”字舞可以通知同伴去采蜜。二、操作感知,初步建构。师:既然发现了花丛,于是小蜜蜂们整装待发去采蜜。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三、深化感知,意义建构。师:把书翻到 50 页,看图、看问题。1、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怎样列算式?用竖式怎么算?列竖式要注意什么?并将课本上的补充完整。2、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怎样列式计算?3、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怎样列式计算?有竖式和计数器分别怎么算?4、三、四队大约有多少只?怎样来估算?改怎样来列算式?86 接近( ),103 接近( ),100+100=20086+103( )200,≈叫( ), 读作:(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解决问题)四、联系生活,认识意义。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看书自学。2、做一做师:同学们看完的举手,看会的举手。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目。(投影出示)642+250= 285+371= 148+520= 450+266=588-263= 726-490= 507-247= 974-181=276+312≈ 109+486≈ 732-289≈ 876-401≈(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纸上。(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五、合作探究,深化感知。1、学生更正师:和黑板上做的不一样的来黑板上改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2、讨论(议一议)(1)认为 xxx 写的正确的举手。(2)错的则问:错在哪里?3、评议板书,正确率。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六、分层练习,深化提高。出示任务单,独立完成。(一)基本练习师:前方发现一条小河,请你仔细地算一算,比一比谁能安全地飞过河。课件演示订正时每完成一题,小蜜蜂就飞到该片荷叶上。324 634 29 465 750 857+ 153 +205 +540 -132 -520 - 37(二)综合练习师:过了小河就来到了花丛。可是,在这片花丛中有一些花朵生病了不能采,小蜜蜂们想请同学们帮忙把它们找出来,你们愿意吗?那就赶快找一找,正确的就在下面画“√”,生病的就帮它治治病,把它改正过来。课件演示:将错误竖式改为正确竖式270 491 653+ 300 -21 -421570 281 274(三)拓展练习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小 蜜蜂们顺利地采到了许多花蜜,现在小蜜 蜂们要把采来的蜜运回蜜房去。1 号蜜房离花园 320 米,2 号蜜房离花园 466 米,两个蜜 房在同一条路上,两个蜜房相距多少米?(见 图 4)课件演示 2 个蜜房与花园 的两种不同的位置关系(分别在花园两旁和在花园同一侧),使学生明确加、减法均具有合理性。七、自我评价,课堂小结。1.小组讨论。要求:4 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对照答案,对答案有异议的,组间成员相互解决,当好小老师。2.由组长代汇报讨论最终结果,老师负责解答。1.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学生回顾并交流,老师对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以及任务单中的内容进行总结点拨。2.布置课下复习、巩固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