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单元备课单元名称:解决问题 适用年级:三年级单位名称:xx小学授课时间 设计者:三年级备课组: ( 5 )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标分析:新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内容和目标要求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以及乘加(减)、除加(减)两步运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价值不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更在于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①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②知道乘、除法的意义③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2、本课任务:找准问题,收集并选择相关的信息,用连除、乘除两步计算来解决实际问题【单元目标】1、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连乘、连除、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用列表和摘录等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孩子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3、感受数学在生活日常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实施策略】1、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数量间的关系2、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课时数:5课时【单元评价设计】1. 直接写得数。(12 分)25×70= 50×14= 81÷9= 64÷8=10×37= 9×100= 120÷3= 280÷7=389×0= 100÷2= 60×40= 84÷2=2. 不计算,在 里填上“>”“<”或“=”。(4 分)36×7×2 36×(7×2) 234÷3÷3 234÷(3×3)38×6+3 38×(6+3) 650-(72-8) 650-(72+8)3. 脱式计算。(18 分)3×7×24 516÷6×23 (178+22)÷544×(26+38) 896-23×14 315÷7÷9二、认真思考,专心填写。(共 12 分)1. 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4 分)(1)17×12=204 204÷3=68(2)35+24=59 59×73=4307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综合算式:_________________2. 果园里摘了 51 筐苹果,每筐 15 千克,如果把这些苹果装入纸箱中,每箱装9千克,一共需要多少个纸箱?(4 分)列算式为:51×15÷9(1)第一步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步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六一儿童节,黄老师买来 810 个气球,5 个扎成一束,准备平均分给 9 个班级用来布置教室,每个班级可以分得多少束?(4 分)列算式为:810÷5÷9(1)第一步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步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备课课题名称:连乘连除解决问题 适用年级:三年级单位名称: xx小学一、目标 设计者:三年级备课组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新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和目标要求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材结合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效地突出了三位数除一位数的运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用情境导入的方法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对数学的熟悉程度。3. 学情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9)学生认知特点:本课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掌握基础乘法的运算,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0)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掌握基础的乘法运算和生活实际问题。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就是学习本节课内容时,预设学生可能存在哪些困难与障碍):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理清条件的好习惯。二、学习目标:1、学会用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并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会列综合算式。2、通过分步骤和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列出综合算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列算式的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学习重难点:掌握分步列式或是利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四、评价任务 (注明指向目标几)1. 让学生了解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2. 通过实际问题,掌握并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生态园,在这里,到处是五颜六色的花,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板书学生梳理出的数学信息)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1、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2、每个花架摆了多少盆花?3、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1.教学“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1)师:要解决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学生选择学具,利用摆一摆,想一想,再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5×8=40(盆)、3×40=120(盆),追问:能说一下你所列的两个算式的含义吗?学生回答,教师提升:通过分步列式,先求出 1组花有多少盆,再求出 3组花一共有多少盆。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分布计算的过程,并引导学生两个算式所表达的含义。师:你能不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学生独立操作,利用小纸板摆一摆,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操作的信息。组内交流,讨论综合算式的列法,并讲解出该综合算式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展示合作交流的成果,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然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综合算式的含义,加深学生的理解。2,教学“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再看情境图,重新梳理信息,先引导学生列出分布算式。在学生自主学习、列式的基础上,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一下自己所列的分布算式?学生板演自主学习成果:96÷2=48(盆),48÷4=12(盆)。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 除以 2表示什么?48 为什么要除以 4?学生:96÷2=48(盆),表示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48÷4=12(盆)表示一个花架有四层,每层有 12 盆。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先算每个花架有多少盆花,再算每层花架有多少盆花。然后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师:谁能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小组内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小组内列出综合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板演展示。学生板演:96÷2÷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96 除以 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除以 4?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96 除以 2表示 96 盆花放在 2个花架上,每个花架上有多少盆花;再除以 4,表示一个花架上的花分放在 4层,每层有多少盆花。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讲解四、课堂总结: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教材丰收园图)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学生可能说:摆一摆,操作方面。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同时出示问题:你都问什么问题了?)师: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板书设计:连乘、连除解决问题三种颜色的花一共摆了多少盆? 平均每个花架每层摆了多少盆花?5×8=40(盆)3×40=120(盆) 96÷2=48(盆),48÷4=12(盆)5×8×3 96÷2÷4=40×3 =48÷4=120(盆) =12(盆)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备课课题名称: 乘除混合运算 适用年级:三年级单位名称: xx小学 设计者:三年级备课组一、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新课程标准对本课内容和目标要求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用乘法、除法或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第一学段的教学 目标之一- 。因此,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或摘录等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成了本单元的教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