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 2备课课题名称: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适用年级: 四年级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一、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1)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算法则。初步感知运算律的价值。(2)通过分组讨论,相互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一般方法;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增强数学体验意识。(3)通过对知识间的联系的探究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2.教材分析对于乘法结合律,在之前的连乘应用题的两种解法的教学中已有所铺垫。这里在学生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具体例子概括出一般规律。乘法结合律的编排也与加法结合律类似,但对阩探索的要求有所提高。对于乘法交换律,学生从学习表内乘法时就有了初步体验,知道互换因数位置所得的积相同。教材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编排类似,列举出两组等式,让学生初步理解,再让学生举例,经历分析、综合、抽象的过程,并用字母表示。3.学情分析(1)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在知识储备方面有整数四则运算、解决问题这些为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学生在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方面在以前的学习中都得到了发展,很多同学爱思考,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3)本节学习的内容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和掌握。二、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会正确进行简便计算。2、结合实际能够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能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律。3、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简便计算的快乐,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4、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三、学习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四、评价任务 (注明指向目标几)1、观察情境图,独立列出算式(目标 1)2、算一算,并发现两组算式的规律(目标 1)3、用简便的方法:字母表示出规律(目标 2)五、课时安排:( 2 )课时六、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同学们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为了点缀夏天,美丽的花朵慢慢的绽放,那么花朵的绽放需要什么的滋养?对,需要水、阳光、花土和花肥。小美想养殖一批花,购进了一些花土和花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出示情境图。【设计意图:充分运用教材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一方面能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心中充满疑问,积极探索乘法运算律。】(二)、合作探索活动一:1、观察情境图,信息 1花土 20 袋,每袋 25 包,每包 2千克;花肥 10 袋,每袋8包,每包 5千克。提出数学问题: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能用综合算式解决吗?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先求每袋花土多少千克,再求 20 袋花土一共多少千克。(2×25)×20=50×20=1000(千克);也可以先求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再求 20 袋一共有多少千克花土。2×(25×20)=2×500=1000(千克)2、两种算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算法不同,但结果相同,我们可以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可以这样写:(2×25)×20=2×(25×20)第二个问题也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计算,(5×8)×10=40×10=400(千克)或 5×(8×10)=5×80=400(千克)3、根据刚才的经验,这道也可以写成一个算式:(5×8)×10=5×(8×10)4、观察这两组算式,可以发现这两组算式的规律。举例验证,8×5×2=8×(5×2) 23×5×6=23×(5×6) 由算式验证我们可以得到结论。5、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乘法运算定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 b) c=a (b c)【设计意图:学生在学过了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会相对乘法可能也有结合律与交换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充分猜想、探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活动,用经验猜想,在探索中发现,在合作中成功。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活动二:1、加法有交换律乘法也有交换律,加法有结合律,乘法也有吗?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9×20=20×9 36×5=5×36 25×24=24×252、由这三组算式验证两个因数互换位置,积不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因数相乘,因数换换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3、用字母表示为:a b=b a【设计意图:乘法交换律的教学,学生已有较多感知,在出现第一个等式时,就让学生比较等号两边算式,然后让学生直接说出一些具有同一类特征的等式,接着让学生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活动三:1、出示 125×7×82、学生独立完成这道算式,按照运算顺序应该怎么计算?还可以怎样计算?3、教师巡视,指名交流,订正。【设计意图:学生探究并发现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但还没有体会到它的价值,通过计算让学生体会到乘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简便。】(三)、自主练习怎样简便就怎么样算23×5×2 4×51×25 125×246×(17×5) 2×13×5×3 12×25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43×a=□×□ 17×25×4=17×(□×□)36×12=□×36 15×(7×4)=(15×□)×□【设计意图:通过计算让学生体会到乘法运算律给计算带来的简便。同时练习还能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逐步总结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回顾反思谈话:你有什么收获?预设 1:知识层面,如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计算方法、计算步骤等。预设 2:能力方面,如计算、观察、合作学习、分析等预设 3:数学思考,如数形结合、类推等思想方法。预设 4:情感态度,如自信心、成功的体验等。【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引导提问,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