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看。(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三棱锥等立体图形学具)2.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你准备的学具,找一找、摸一摸,并把找到的图形介绍给同桌。比比看哪组同桌找到的图形最多?(教师巡视指导,既指导学生找图形的顺序,又要指导学生尽量找全图形。)3.师:哪组同桌愿意把你们从物体表面找到的图形介绍给大家呢?(汇报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互相补充。)4.师:同学们,你们真棒!从立体图形上找到这么多的图形。那么,怎么把我们找到的这些图形画下来呢?(学生独立思考,介绍方法)5.师:那么,同桌合作利用立体图形画出平面图形吧!一会儿,老师要看看哪组同桌画的图形又多又漂亮?6.师:哪组同桌愿意把你们画出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师生齐欣赏)7.师:刚才我们从立体图形中找到并画出了这节课刚刚学到的图形。其实我们今天学的图形不仅在立体图形上有,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出示课件,并解决自主练习第二题)【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联系。】五、回顾总结,布置作业。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图形?你还有那些收获?2.师:图形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它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非常漂亮。那么,同学们也利用你学过的图形来做一副自己的纸贴画作品吧!【设计意图:系统回顾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进一步研究问题的兴趣。】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第五单元备课单元名称:100以内的加减法 适用年级:一年级单位名称:xx小学授课时间 : 设计者:xx小学数学组(4)课时【单元整体分析】课标分析: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单元分析:本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情分析: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20 以内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是以之前学习的为基础,做出延伸,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单元目标】1.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 100以内数,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 组合方法、迁移法、讲授法、动手操作法3.能用 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4.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参与活动的情绪,以及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得到康发展。【单元实施策略】1.本单元是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2.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3.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单元课时安排】课时:4课时课型:新授及练习型、游戏活动型【单元评价设计】能够检测本单元所有目标(知识点)达成度的形成性纸笔测试(题目无需过多)或表现性评价。建议以附件的形式呈现在单元备课之后。一、口 算。80-30= 89-7= 62+7=71-8= 53-6= 79+2=7-6+40= 70+18-60=72+6-40= 30+39+5=二、想一想,填一填。1.9个十和 5个一组成的数是 ,它比 100 少 个一。2.85 比 60多 ,8 比 46少 。40 比 9多 ,30 比 74少 。3.34比 7 ,也就是 7比 34 。4.56加上 ,与 34+30的和同样多。5.99减去 ,与 99 加上 同样大。6.90加上 ,比 100 少 1。7、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百位是第( )位。三、我是小法官(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1、 小兰做了 27朵红花,小新做的比他多一些,小新可能做了多少朵?29朵 25朵 40朵2、 明明做了 90道口算,兰兰做的比他少得多,兰兰可能做了多少道?52道 80朵 100道四、应用题1.家里一共有 38个苹果,送给张奶奶 8个,还剩多少个苹果 □○□=□(个)答:还剩 个苹果.2.鱼缸里共有 26条金鱼,其中 6条是黑的,剩下的是红色,红色鱼有多少条 □○□=□(条)答:红色金鱼有 条.3.小红和小刚共有 14张画片,小红有 8张,小刚有多少张 □○□=□(张)答:小刚有 张.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信息窗一备课单元名称:100 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加法 适用年级:一年级单位名称:xx小学 设计者:xx小学数学组一、目标确定依据1.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已经对 100 以内数的组成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同时对小棒和计数器的操作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100 以内的不进位加法》的设计中,按照新课标将教学目标分成了三类并加以陈述,如下: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 100 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口算。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教材分析通过上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 20以内加减法,100以内加减法是以之前学习的为基础,做出延伸,让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部分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笔算的开始,又是以后学习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及其它计算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切实学好。3.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其抽象思维较弱,理解能力较低,所以算理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竖式为什么这样写?竖式计算有什么样的好处?这也是学生理解困难的地方。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说,想要上好计算类的课,不仅要精心为他们创设趣味性、探索性、能激发兴趣的活动情境,更需要借助学具进行具体操作、演示,达到直观和抽象的密切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加轻松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二、学习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 100 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计算方法,认识竖式,掌握竖式的写法,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竖式进行计算。2、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在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交流,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三、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四、评价任务 (注明指向目标几)自主观察,根据图片得到信息和问题(目标 1)合作探究,交流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目标 2)达标测评:自主练习 1、 2(目标 3)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春天来到了。校园里的小树刚刚醒来,她们穿上了鲜亮的绿衣裳;小草也从土里偷偷里钻出来了;花坛里鲜花盛开!校园里真是美极了!为了保护好这美丽的校园,我们要开展一次绿色行动。师;小朋友,你想参加“校园护绿”行动吗?你知道行动中要做些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浇花、挂牌。二、探究新知1、两位数加一位数(1)自主观察教师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师:根据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2)交流发现师:哪个小组起来说一说你们的问题?生汇报。(3)教师小结师:同学们知道的真多,现在我们一起来整理一下1、两位数加一位数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学生列出算式)板书:26+3=()棵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生回答,然后演示操作师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十位不变,个位与个位相加。2. 两位数加整十数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板书:26+30=()棵(学生列出算式)师: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师: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1) 20+30=50 50+6=56(2)十个十个的数 26、36、46、56(3)小棒摆一摆(4)计数器拨一拨(演示操作)师小结:两位数加整十数,十位与十位相加个位与个位相加三、情境练习:45+30= 10+36= ,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式计算。四、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 1、 2教学建议:自主练习 1 通过课堂上通过小棒摆,计数器拨,理解算力的基础上进行巩固,掌握算法。自主练习 2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二、 同桌合作,一个出题一个回答并说出你的计算方法五、谈收获: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比一比,看谁的收获多。六、课下作业:学习了这节课,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去自己写一个数学故事,提吃一个问题,并解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