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升初数学名校冲刺知识讲解与训练专项16 一般复合应用题※知识清单※1.解答复合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理解题意,就是弄清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2)分析数量关系,就是分析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间的关系,找到解题途径,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列式解答。根据分析,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来。(4)验算并给出答案,就是检验解答过程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与原题的条件是否相符,最后写出答案。解答应用题的这四大步骤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正确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题途径是解答应用题的关键,因此,必须了解和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2.解答应用题的思考方法(1)综合法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要解决的问题的方法叫做综合法。它的思考过程是:从应用题的条件出发,运用学过的基本数量关系推出其中两个数量可以解决的问题,然后把所推出的数量作为新的已知条件,与其他的已知条件搭配.再得出可以解决的问题.这样逐步推导,直到求出应用题所要求解决的问题答案。在推导过程中,实际上是把应用题的已知条件组合成几个可依次解答的简单应用题。(2)分析法它与综合法的思考过程恰恰相反,是从所求问题出发,逐步追溯到已知条件的思考方法。其思考过程是:根据数量关系,找出解决最后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然后把其中一个(或两个)未知条件,作为要解决的问题,再找出解一个(或两个)问题所需的条件;这样逐步逆推,直到找的条件在应用题里都是已知条件为止。分析法是先从问题出发,逐步分析其所包含的每一相关的数量,使之分解成可依次解答的简单应用题。(3)分析综合法在分析问题时,分析法和综合法交替应用的推理方法叫分析综合法。在用分析法思考时,随时注意已知条件,考虑哪些已知条件搭配在一起可以解决所求问题,因此分析中也有综合;用综合法思考时,要随时注意最后问题,考虑为了解决所求问题需要哪些已知数量,因此,综合中也有分析。在解答应用题时,两种方法解应用题是协同运用的,一般是开始用分析法,然后用分析法和综合法交替使用,最后用综合法完成。※经典例题※例1 某城市自来水收费是这样规定的: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内(含15吨)按0.9元一吨收费,超过15吨的,其超出吨数按3元一吨收费。某户四月份用水21吨,应交多少元水费?【解析】本题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用水问题设置情景,贴近生活。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考查“双基”及学生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能力。共用水21吨,其中15吨按0.9元一吨收费,其余21-15=6(吨)按每吨3元收费。0.9×15+3×(21-15)=31.5(元)【解答】应交水费31.5元。例2 一次甲、乙、丙三位朋友合乘一辆出租车出去办事,出发时三人商量好。车费由三人合理分摊。甲在行到6千米的地方下车,乙在行到12千米的地方下车,丙一直行到18千米的地方才下车,并付了36元的车费。请问他们三人各应承担多少车费才比较合理?【解析】本题时代性强,要求我们熟悉社会生活中的基本生活情景,并善于积极地用数学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该题的计算结果因分配方案的不同而不同。【解答】解法1:按各人乘车的路程比来分配车费。甲、乙、两三人的路程比为1:2:3,所以,甲:36÷(1+2+3)=6(元) 乙:6×2=12(元) 丙:6×3=18(元)。解法2:按路段平均分配车费。第一段三人平均承担,每人分配车费36÷3÷3=4(元);第二段两人平均承担,每人分配车费36÷3÷2=6(元);第三段丙一人承担车费36÷ 3=12(元),这样每人应承担的车费是:甲:4元 乙:4+6=10(元) 丙:4+6+12=22(元)解法3:甲、乙、丙三人是好朋友,不在乎谁多谁少,所以三人平均分配,每人应付车费36÷3=12(元)。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分配方案。可见,本题是一道综合开放性题,既有情境开放,又有过程开放和结论开放。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和数学素养,才有把握很好地完成。例3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年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问:梨果多少价几何?本题的题意是:用999文钱买得梨和果共100个,梨11文买9个,果4文买7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假设、替换等思维方法,去解决这一传统而典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先求梨和果的单价。每个梨价:11÷9=(文),每个果价:4÷7=(文),假设1000个全是梨,则需×1000=(文)钱,比999文多文钱。每把一个果错假设为梨,会多算-=(文)钱,再用÷可求出果的个数。果的个数:(×1000-999)÷(-)=343(个)梨的个数:1000-343=657(个)梨的总价:×657=803(文)果的总价:×343=196(文)【解答】买果343个,共付196文钱,买梨657个,共付803文钱。例4 一个农妇提着一篮子鸡蛋去卖,第一次卖掉了全部鸡蛋的一半又多半个;第二次又卖掉剩下的一半又多半个;第三次还是卖掉剩下的一半又多半个,最后农妇篮子里还剩下1个鸡蛋。问农妇篮子里原来有多少个鸡蛋?【解析】本题已知条件间相关性强、逻辑关系明显。告诉结果,需要我们探索出初始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若用线段图帮助解题可使数量关系直观、清晰、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好方法。画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从结果出发,倒推解答:第三次卖出前有:(0.5+1)×2=3(个)第二次卖出前有:(3+0.5)×2=7(个)第一次卖出前有(原有):(7+0.5)×2=15(个)列综合式解答:{[(1+0.5)×2+0.5]×2+0.5}×2=15(个)【解答】农妇篮子里原来有15个鸡蛋。※强化训练※一、填空1.一件工作200人2天完成,如果人数减少到40人,需要( )天完成。2.运动会彩旗队共有88面旗子,其中红旗12面,黄旗面数是红旗的3倍。其余是蓝旗.蓝旗有( )面。3.学校图书馆新买来科技书150本,故事书280本,连环画比这两本书的总和还多36本。买来了连环画( )本。4.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4600千克,实际烧煤3730千克,平均每天节约用煤( )千克。5.买2支钢笔4支圆珠笔共18元,买4支圆珠笔8元,买一支钢笔( )元。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行60千米,18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0千米,( )小时可以到达。7.小明读一本故事书有 130页,第一天读15页,第二天读19页。剩下的四天读完,平均每天读( )页。8.小华早晨上学,从家到学校用15分钟,平均每分钟走60米。下午放学回家比早晨每分钟少走10米,小华从学校到家要用( )分钟。二、选择1.学校修围墙要运砖4870块,一辆人力三轮车每次可以运275块,已经运了8车,剩下的砖计划用7次运完,每次需要运多少块?算式是( )。A.4870-(275×8÷7) B.(4870-275)×8÷7C.(4870-275×8)÷7 D.4870-275×8÷72.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0.48千米,15天修完。由于开展劳动竞赛,每天多修了0.12千米。修完这条水渠实际用了多少天?算式是( )。A.0.48×15÷0.12 B.0.48×15÷(0.48-0.12)C.0.48×15÷(0.48+0.12) D.0.48×15×(0.48+0.12)3.一个工厂有528吨煤,6天烧了288吨。照这样计算,求剩下的煤还可烧几天?正确算式是( )。A.528÷(288÷6) B.(528-288)÷(288+6)C.528-288÷6 D.(528-288)÷64.一个运动队,共有360人,分成3组。第一组的人数是第二组的3倍,第三组的人数是第二组的2倍,第一组的人数是( )。A.60人 B.216人 C.180人 D.120人5.电机厂每天烧煤1.2吨,比原计划每天少烧0.1吨。这样原计划烧60天的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算式是( )。A.(1.2+0.1)×60÷1.2 B.(1.2×60)÷(1.2-0.1)C.1.2×60÷(1.2+0.1) D.(1.2-0.1)×60÷1.26.甲乙两个修路队合修一条公路 ,甲队每天修路245米,乙队每天修路264米,乙队修了4天后由甲队接着修,甲队修了5天正好修完。这条公路长多少米?算式是( )。A.(245+264)×(4+5) B.245×4+264×5C.(245+264)×4+245×5 D.264×4+245×57.小明计划用10天看完一本502页的故事书。实际上开始4天平均每天只看43页,如果要按期把书看完,以后平均每天要看几页?算式是( )。A.(502-43×4)÷(10-4) B.(502-43)÷(10-4)C.(502-43×4)÷10 D.(502-43×10)÷48.一辆汽车一次可以运35包水泥。照这样计算,5辆汽车7次一共可以运多少包水泥?正确算式是( )。A.35÷5×7 B.35×5×7 C.35÷7÷5 D.35÷7×59.文化用品商店按批发价买进一批小皮球,每个0.35元,零售价每个0.40元。当卖到剩20个小皮球时,计算卖得的钱,除去全部买进的成本外已获利10元。商店买进小皮球多少个?算式是( )。A.10÷(0.40-0.35)+20 B.(10+0.40×20)÷(0.40-0.35)C.10÷0.40+20 D.10÷0.35+2010.某电视机车间计划每天生产32台电视机,25天完成任务。已经生产了15天,共生产电视机600台。①实际每天比计划多生产几台? ( )②还要生产多少台?( )③照这样下去,几天完成计划?( )④剩下的4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台?( )A.(32×25-600)÷4 B.32×25+(600÷15) C.32×25-600 D.600÷15-32三、应用1.妈妈今年38岁,比小红大26岁,小红比爸爸小29岁。小红的爸爸今年多少岁?2.三年级两个班同学每人买6个作业本。已知一班45人,二班47个,这两个班共买多少个作业本?3.飞机每秒飞行90米,比单级火箭每秒飞行的速度慢4410米。单级火箭每分飞行多少千米?4.农民张叔叔今年粮食大丰收,存粮2900千克,交给国家的是自己留用的6倍。张叔叔一共收粮食多少千克?5.学校买来35张红纸和14张粉纸,交给高年级7个中队做花。平均每个中队领到多少张纸?6.甲、乙两个工程队各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路175米,用16天修完第一条公路;乙队每天修路180米,用15天修完第二条公路。问两条公路的长度相差多少米?7.胜利小学买40把椅子,花1520元;又买来7张桌子,花735元。照这样,买一套桌椅要用多少元?8.王师傅生产390个零件用15分钟,李师傅生产同样的零件588个用21分钟。王师傅比李师傅每分钟少生产零件多少个?9.哥哥步行,2小时行12千米,如果改为骑自行车,3小时可行54千米。哥哥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多少倍?10.明光小学的四年级和五年级同学一起种树264棵。四年级同学劳动2小时,平均每小时种树45棵。五年级同学劳动3小时,平均每小时种树多少棵?11.水泥厂第一天生产水泥36.8吨,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生产3.8吨,第三天比第一、二两天生产的总和少32.9吨。第三天生产多少吨?12.一个工厂原来造一台机器要用144小时,改进技术后,只用96小时就可以生产一台。原来造50台机器的时间,现在可以造多少台?13.水果店运来苹果48筐,平均每筐25千克。卖了700千克,还剩多少筐?14.某车间搞技术革新,制造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过去的12分钟减少到5分钟,过去做6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现在可以做多少个?15.苗圃有冬青树苗4500株,水杉树苗比冬青树苗的3倍少800株。两种树苗一共有多少株?16.光明电影院楼下有1000个座位,比楼上的座位多520个。这个电影院共有多少个座位?17.前锋机械厂造一批机器零件,第一组每天造1068个,3天就能完成,第二组独做需要4天才能完成。第一组比第二组每天多制造零件多少个?18.自行车厂原计划25天生产一批自行车,平均每天生产64辆。结果提前5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生产自行车多少辆?※名校冲刺※1.李师傅原计划每天做720个零件,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做80个,这样在规定完成全部任务的前3天,就只剩下1160个没有做,问李师傅一共做多少个零件?2.小兰、小平、小红三人共扎花69朵。小平比小兰少扎7朵,小红比小兰少扎8朵,小红扎花多少朵?3.学校食堂有煤24吨,用了8个月还剩下4.8吨,这批煤一共可以烧多少个月?4.来发果品站运进2500千克橘子,卖出90筐后,还剩250千克,原来共运进橘子多少筐?5.一群小学生,女生比男生多16人,各去掉15人后,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3倍,原来各有多少人?6.甲车每小时行5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同时从A城到B城,乙车比甲车多用了1个小时,求A、B两城之间的距离。7.如果3个人的平均年龄为22岁,且没有小于18岁的,那么最大年龄的人可能是多少岁?8.有三块金属共重4千克。已知第一块比第二块轻400克,第三块的重量是第二块的2倍,三块各重多少克?9.修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20千米,第二天比第一天修的2倍少13 千米,还剩下25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长?10.小明上山旅游,上山每小时行2千米,下山每小时行3.5千米,上山和下山共用了5.5小时,这条山路长多少千米?11.工程队计划80天修一条长56千米的公路,结果70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多少千米?12.女儿今年8岁,父亲今年38岁,几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女儿的3倍?13.飞行员前4分钟用半速飞行,后4分钟用全速飞行,在8分钟内一共飞行108千米,求飞机全速是多少?14.沙站共有黄沙680吨,用5辆2吨的车子和6辆4吨的车子同时运输,几次才能运完?15.甲、乙两个学生拿出相等的钱去买练习本,买好后甲比乙多拿10本,因此甲给乙人民币2元,每本练习本多少钱?参考答案强化训练一、1.102.403.4664.295.56.13.57.248.18二、1.C 2.C 3.B 4.C 5.A 6.D 7.A 8.B 9.B 10.① D ②C ③B ④A三、1.38-26+29=41(岁)2.6×(45+47)=552(本)3.(90+4410)×60÷1000=70(千米)4.2900+2900×6=20300(千克)5.(35+14)÷7=7(张)6.175×16-180×15=100(米)7.1520÷40+735÷7=143(元)8.588÷21-390÷15=2(个)9.(54÷3)÷(12÷2)=3(倍)10.(264-45×2)÷3=58(棵)11.(36.8+36.8+3.8)-32.9=44.5(吨)12.144×50÷96=75(台)13.48-700÷25=20(筐)14.12×600÷5=1440(个)15.4500+4500×3-800=17200(株)16.1000+1000-520=1480(个)17.1068-1068×3÷4=267(个)18.(64×25)÷(25-5)=80(辆)名校冲刺1.(720+80)× [(720×3-1160)÷80]+1160=11160(个)2.[69-8+7-8]÷3=20(朵)3.24÷[(24-4.8)÷8]=10(月)4.(2500-250)÷90=25(千克) 2500÷25=100(筐)5.16÷(3-1)+15=23(人)[男生] 23+16=39(人)[女生]6.40×1÷(50-40)×50=200(千米)7.22×3-18×2=30(岁)8.(4×1000+400)+(2+1+1)=1100(克)第二块1100-400=700(克)第一块 1100×2=2200(克)第三块9.20+20×2-13+25=72(千米)10.(1+1)+(+1/3.5)×5.5÷2=7(千米)11.(56÷70)-(56÷8)=0.1(千米)12.(38-8)÷(3-1)-8=7(年)13.108÷(4+4×)=18(千米/分钟)14.680÷(2×5+4×6)=20(次)15.2÷(10÷2)=0.4(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