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走进互联网 教学设计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走进互联网 教学设计苏科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互联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认识科技创新对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作用。
了解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感悟中国为互联网发展作出的贡献。
体会互联网应用的特征,认识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创新价值和潜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项目化方式展开教学,项目分析,再结合驱动问题展开初步探索,接着引导学生自选主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形成各式作品,最后进行交流评价,拓展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正确使用互联网的重要性,增强自我创新意识,为未来建设好数字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体会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的自我创新意识。
【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
【课时安排】
项目分析 1课时
项目探索 探索 1
探索 2 1课时
项目开展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1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走进互联网”视频 2、师:学习本单元,我们需明确以下几点要求: 3、学习要求呈现(详见课本P2或PPT) 感受 明确 开门见山,明确整个单元主题和要求。
二、项目分析 1、师:作为“数字原住民”的我们,以及作为“数字移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每代人眼中的互联网都各不相同,那么如何客观、全面地认识互联网呢?本单元我们将通过项目化方式来展开教学,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2、项目分析 首先,我们围绕本单元主题,一起进行两个相关问题的探索:探索1 互联网的演变;探索 2 互联网的影响力,从而初步回答两个核心子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带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选取某一相关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形成作品,展示成果,交流评价。让我们大家能够在这样的项目学习过程中对互联网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了解整个单元的学习流程。 师生明确。
三、项目探索之一 (一)探索1 互联网的演变 驱动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 说一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以及我们,应用互联网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师:看来,我们每代人应用互联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传递信息及时通信了。但在互联网还未出现之前,大多数人是通过邮寄信件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1> 问题1 互联网的源起? 讨论学习1: 传统信件的邮寄方法是怎样的? 请学生结合课本P7图1-3讨论,并尝试绘制。 教师借助希沃白板5,帮助学生展示,并适当点评。 师:互联网又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原理) 播放相关视频,帮助理解 流程归纳: 互联网中的信息传递过程: 分割成若干数据包——>每个数据包上标注收件人和寄件人信息——>选择路径传输——>到达目的地重新组合成原来的完整信息? 师:互联网,其结构类似于生活中存在数千年的“渔网”,为什么一定要用这样的结构呢? 讨论学习2: 互联网源何而来? 播放相关视频,适时暂停,提问、讲解 链接,播放对互联网源起的另一段视频。 (2分钟左右) 师: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实现信息高效交换的方法,一项项创新技术的诞生,成就了今天的互联网。我国互联网起步虽晚,但勇于赶超,如今在某些领域已经走上了全球领跑的发展道路。 自主学习: 我国互联网发展大事记? “世界互联网大会 乌镇峰会”连续多年在我国的举办,正说明了我国在互联网全球发展道路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补充资料中的“中国互联网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同学们有时间有兴趣也可以了解下。 <2> 问题2 互联网应用的特征? 师: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入应用到了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各具特色,也有共性特征。下面就以祖孙三代人都不陌生的线下和线上两种购物方式为例,请同学们联系实际生活体验,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讨论学习3: 线下商店和线上店铺购物的优缺点? 教师适当点评,并作归纳。 归纳——“网络购物”的特征 讨论学习4: 互联网+传统行业后,还出现了哪些应用创新?这些应用又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呢?请联系实际,小组讨论,填写下表。 借助希沃白板5手机投屏,帮助学生展示交流。 师:互联网应用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各具特色,但都离不开数据的连接、交换与共享。 PPT呈现图示,说明。 “连接-交换-共享” 联系课前了解,各抒己见。 小组讨论,尝试绘制,小组代表展示。 看视频,了解。 了解。 观看视频中,适当思考,回答问题。 自主观看。 学生借助电子教材,点击观看交互式图文资料,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史。 学生看电子教材图文资料,进行了解。 自行了结。 小组讨论,填表,并做汇报。 归纳梳理。 参考课本P10表1-1,尝试填写,并做汇报交流。 学生了解、明确三个关键词。 分别以通信和购物为主题,设计两个活动,对两个子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在此过程中,运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PPT,电子教材图文、视频等资料辅助,借助希沃白板实现手机投屏等,体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三、小结 借助PPT 师:本课我们主要以两个子问题为驱动,展开了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习,一起探索了有关互联网演变的话题。相信,到这里,同学们应该对“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什么?”这个问题有了自己初步的认识。 师:今天,当我们重新审视互联网发展历程时不难发现,互联网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且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那么,互联网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就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索吧! 回顾梳理 个别简单表述。 期望下节课的学习。 及时小结 承上启下。
教学后记
(第2课时)
一、导入 1、引言: 互联网的时代已经到来,那么,它究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呈现目录PPT 明确 开门见山
二、项目探索之二 1、说一说 请向长辈们请教在没有互联网时的打车经历? 师:互联网创新应用,出现了网约车,那么,它在叫车方式、等车体验等方面跟传统出租车又有哪些区别呢? (一)互联网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1、探究学习1: 请结合实际,查阅资料,比较没有互联网时的出租车与现代网约车在叫车方式、等车体验等方面的区别,尝试填写表格。 教师归纳 PPT呈现 2、带领学生阅读课本P11“探究学习”第2段文字材料。 师:“网约车”、“分时租车”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享经济。 3、请学生阅读课本P13“生活.科技.社会”材料,理解共享经济。 4、提问:那么,造成乘用车销量增速放缓的原因是什么,网约车的兴起是否是原因之一呢? 链接相关补充材料。PPT呈现。 师:共享经济,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便利,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进行讨论。 讨论学习1: 你还知道哪些共享经济的成功案例? 教师适当点评,并举例补充。(如:共享单车) 提问: 你的头脑中又闪现出哪些可以应用共享经济的奇思妙想呢? 7、小结:不仅仅是“共享经济”,互联网创新应用还对我们的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传统职业因它而消失,不少新兴职业又因它而诞生,很多行业终将被互联网重构或改变样态。互联网不仅是大众创业创新的舞台,更成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 由互联网到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师: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逐渐发展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正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联合了多个国家相关部门共同发起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倡议》,“数字丝绸之路”的搭建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播放“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视频。 2、探究学习2: 请查阅相关资料,寻找更多“数字丝绸之路”的成功案例,并就其中一个,简要分析互联网在其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 3、补充“微信”和“QQ”等社交媒体平台的成功案例及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 过渡语: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中国做出了很多努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4、讨论学习2: 结合自己和身边同学平时使用互联网的情况,讨论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为数字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师:对于学生的互联网使用情况,适时适当指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网络是我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重要方式,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沉溺网络,浪费自己的青春时光。 (2)适当介绍我国5G发展现状,以及芯片自主研发的缺陷。激发学生埋下立志自主创新和自主可控的种子,为建设数字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各抒己见 查阅资料,梳理回答。 阅读,了解,感受。 阅读材料,理解共享经济。 分析、理解。 对照表格,讨论交流,并就其中一个,简单谈谈其中的互联网应用以及应用场景。 各抒己见 明确“互联网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观看,了解。 上网查阅,个别回答。 了解。 讨论、交流、表达。 明确 了解实情,正确对待,立志努力自强贡献。 从两个方面,以“共享经济”、“数字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为具体案例,展开多个探究与讨论,并适时适当地给学生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深入分析,从而明确“互联网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这一问题。
三、小结 结合PPT 1、师: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结合了共享经济、一带一路、数字丝绸之路等案例,探讨了“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哪些深远的影响?”这个问题。相信,在座的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2、下节预告:前面两节课,我们对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深远影响等方面有了初步的认知,接下来按照本单元项目流程,我们就该进行最后的项目开展了。下节课见啦! 梳理 启下 及时归纳,梳理知识,明确下节课任务,提前做好心理预设,以及工具的准备工作。
教学后记
(第3课时)
一、导入 1、引言: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但是互联网各个方面的内涵非常丰富,要想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互联网,我们还需要去探索认识更多。本单元第三课时开始,我们开始进入项目开展阶段,同学们可以任意选取有关互联网的某一方面,某一点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宽加深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理解。 2、呈现项目开展阶段的教学目录 回顾 明确 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二、项目开展 (一)制定方案 1、分组(6-7人) 2、注册登录“江苏省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平台” 3、确定主题与成果展示方式 呈现参考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 注册登录,了解平台功能。 小组商讨,确定主题和形式。 在明确流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小组分工、协作,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指导。 督促小组全员参与,鼓励创新,各小组第一次合作完成项目,期间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在其中主要进行协调和协助,努力让各小组能够完成作品,增强信心。 项目开展预计要用时2课时,教师需要在第一次项目化教学尝试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梳理归纳,总结经验。 展示+评价+反思,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以“自评+组内他评+师评”的方式,提供明确的评价量表,每位学生的得分即从“小组作品得分+评价量表得分”而来,尽量做到客观公正。 在作品完成的基础上及时反思和归纳,这是做项目的一种良好习惯和素养的养成教育。
(二)实施方案 1、实施方案-1 (1)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图文素材和视频素材; 对搜索工具做示范介绍; 对相关软件及课程平台中的工具软件做简单讲演,以便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 实施方案-2 根据本组的选题、作品创作要求,进行明确分工,让小组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实施…… 教师在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共性问题,并做出反应,给予必要的帮助。 查看资料,熟悉情况,了解工具,尝试使用。 参考建议,再次确定选题及表现形式,选择好工具等。 交流讨论,明确分工。 小组合作,进行创作。
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1 各组代表展示本组作品,并做讲演 教师做适当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交流评价-2 提供评价量表,客观公正打分。 交流评价-3 提问: 方案实施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 小组代表讲演 听取建议,思考改进方法,修改完善作品。 小组各组员自评、互评,并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 反思、总结与归纳
三、总结 师:前面两节课,我们各组就互联网的某一点进行了自主深入地研究,开展了一次完整的项目,相信大家对于互联网又有了更加深入、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互联网已然成为了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希望同学们都能够辩证看待,理性运用,让它成为我们学习、生活的小助手,并勇于担当,大胆创新,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世界互联网的发展添砖加瓦! 提交评价表及小组作品。 梳理,情感升华。 梳理 德育
四、拓展创新 思考: 互联网发展至今,你认为它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帮助是什么? 学有余力,查阅资料,通过在线文档,回答问题,谈自己的看法。 自由选择,课后完成。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