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北师大版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北师大版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含解析)

资源简介

正比例与反比例
知识盘点
知识点1:变化的量
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
知识点2:正比例
1、意义:①两个相关联的量,且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
2、关系式:(一定)
3、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变化方向相同
两个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
4、图象: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知识点3:反比例
1、意义:①两个相关联的量,且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一定
2、关系式:(一定)
3、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变化方向相反
两个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
4、图形:当两个变量呈反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形时一条光滑的曲线。
易错集合
易错点1:变量及相关变量间的关系
典例 下图是一辆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
(1)汽车2时行驶的路程是( )千米,行驶400千米用了( )时。
(2)图中有哪两个变化的量?
(3)说说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解析 观察图象,2时对应的路程是160千米,40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5时。图中反映了时间和路程这两个变化的量,1时行驶80千米,2时行驶160千米,3时行驶240千米……所以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解答 (1) 160 5
(2)图中的两个变化的量是路程和时间。
(3)路程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针对练习1
圆柱形是被中水的高度和水的体积如下表。
水的高度/厘米 2 4 6 8 10 12
水的体积/立方厘米 50 100 150 200 250 300
(1)表中有哪两个变化的量?
(2)水的体积是怎样随着水的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易错点2: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典例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路程/千米 70 140 210 280 350 420 490 560 …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1)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个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并比较比值的
大小。说说这个比值表示什么。
(3)表中相关联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解析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表中有路程和时间两个量,而且这两个量是相关联的量。因为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增加,路程也随着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它们增加(减少)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如,,
,…比值70实际就是这列火车的速度。用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速度(一定)。
解答 (1)表中有路程和时间两个量,它们是相关联的量。
(2),比值都是79 ,它表示这列火车的速度。
(3)成正比例关系。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针对练习2
下表是橘子的总价和质量的情况。
总价/元 3.4 6.8 10.2
质量/千克 1 2 3 4 5 6
把表格补充完整,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橘子的总价和质量成正比例吗?
易错点3:画正比例图形
典例 一台织布机的织布时间和织布长度如下表示:
织布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织布长度/米 8 16 24 …
(1)把上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表中的数据,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
解析 这是一道关于正比例知识的应用体。(1)观察前三组数据可以发现,,,据此算出表格中的其他数据。
(2)图像横轴表示织布时间,纵轴表示织布长度,根据表格中的数级,描点、连线。观察图像可以看出,连起来后是一条直线。,也就是织布长度和织布时间之间成正比例关系。
解答 (1)32 40 56 64 (2)画图略,连起来后是一条直线。
针对练习3
如图示,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时间与路程的关系,这辆汽车行驶的时间与路程成( )比例。照这样计算,5.5时行驶( )千米。
易错点4:反比例的应用和判断
典例 如下图示:抢运救灾物资的载重量和需要卡车的数量关系
卡车的载重量/吨 2 4 5 10
需要卡车的数量/辆 50 25 20 10
卡车的载重量和需要卡车的数量书否成反比例?
解析 卡车的载重量和需要卡车的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卡车的数量随着卡车的载重量的变化面变化,且“卡车的载重量×需要卡车的数量一货物的总质量(100吨)”,因为货物的总质量不变,所以卡车的载重量和需要卡车的数量成反比例。
解答 卡车的载重量和需要卡车的数量成反比例。
针对练习4
给一间教室铺地砖,每块地砖的面积和地砖的数量如下表:
每块地砖的面积/dm 9 18 36 …
数量/块 600 300 150 …
(1)表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2)写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并比较积的大小。
(3)表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在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这三种数量中,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汽车每次运货吨数一定,运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
B、汽车运货次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
C、汽车运货总吨数一定,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
2、因为24÷x=y,所以x和y(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4、一辆车的车轮转动的转数和所行的路程(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5、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二、填空题
1、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之( )。当这两个量的( )
一定时,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2、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
腿……”中青蛙的只数和对应的腿数成( )比例。
3、如果x=3y(x和y都不为0),那么x和y成( )比例,如果xy =3(x和
y都不为0),那么x和y成( )比例。
4、4:5=( )÷15==( )%
5、利用关系判断:(x、y≠0),y和x成( )比例。
三、判断题
1、妈妈8月1日花了10元买菜,随着时间的变化,8月2日妈妈也一定会花钱。
( )
2、总路程一定,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成正比例。( )
3、图像成一条直线的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 ( )
4、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成反比例。( )
5、两个相关联的量,不是成正比例就是成反比例。( )
四、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并说明理由。
1、海水的出盐率一定,晒出盐的质量和海水的质量
2、梯形的面积一定,它的上底和下底
3、六年级全体同学队做操,每排人数与排成的排数
4、三八妇女节,学校为每位女教师购买了同等价钱的热水杯,需要的钱数和买热水杯的个数。
5、植树节,六年级同学植树,每班植树棵数相同,植树总棵树和六年级的班数。
五、解答题
1、下图中线段表示汽车行驶路程和耗油量的关系。
(1)汽车行驶了多少千米?耗油多少升?
(2)汽车行驶25km,耗油约多少升?
(3)汽车耗油4升,可行驶多少千米?
(4)汽车每行驶1km耗油多少升?
2、买笔记本的数量和钱数的关系如下表。
数量/本 0 1 2 3 4 5 6 7
总钱数/元 0 1.5 3 4.5 6 7.5
(1)将表格补充完整,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中描点再顺次连接。
(2)哪个量没变?数量和总价之间呈比例?
(3)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买9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钱?
3、修一条水渠,每天修的长度和所需的天数如下表。
每天修的长度/m 10 20 30 40
需要的天数/天 30 15 10 7.5
(1)每天修的长度和所需要的天数有什么关系?
(2)如果每天修15m,修完这条水渠共需要多少天?
(3)修完这条水渠一共用了25天,每天修多少米?
4、右图表示甲车和乙车的行驶时间和路程的情况。
(1)甲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是否成正比例?乙车呢?
(2)从图像上看,甲车跑得快还是乙车跑得快?
(3)甲车和乙车18分各行驶了多少千米?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1:(1)水的高度和水的体积
(2)谁的体积随着水的高度增加而增加
针对训练2:13.6 17 20.4
橘子的总价和质量的比值是橘子的单价,单价一定;
橘子的总价和质量成正比例。
针对训练3:正 550
针对训练4:(1)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地砖的数量 是相关联的量
(2)9×600=18×300=36×150=5400 积相等
(3)成反比例 因为每块地砖的面积与地砖的数量的乘积一定,所
以成反比例关系。
跟踪训练
一、1、A、B C
【解析】A、因为:运货总吨数÷运货次数=每次运货吨数(一定),所以运
货次数和运货总吨数成正比例;B、因为:运货总吨数÷每次运货吨数=运货
次数(一定),所以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总吨数成正比例;C、因为:每次
运货的吨数和运货的次数=运货总吨数(一定),所以每次运货的吨数和运货
的次数成反比例。
2、B
【解析】因为24÷x=y,xy=24(一定),是x和y对应放入乘积一定,所以
是成反比例。
3、A【解析】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高一定,底越大面积越大,所以面
积与底成正比例关系。
4、A【解析】所行的路程÷车轮转动的转数=车轮滚动一圈的距离。商一定
5、B【解析】圆锥的底面积×高=体积×3(一定),是乘积一定,圆锥的底
面积和高成反比例。
二、1、变化 比值 2、正 3、正 反 4、12 20 80
5、反
【解析】分析要想研究x、y的关系,必须明确x和y之间的运算关系,根
据,可以变式得到xy=6×3=18,18是一个确定的数,也就是x和y
的积一定,说明x和y成反比例。
三、1、×
【解析】花钱是一种随机现象,有需要就会花钱,没有需要就不会花钱,所
以花钱与日期之间不是一对相关联的量。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量
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它不包括随机现象。
2、×
【解析】当两个相关联的变量的和一定时,容易错认为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
关系。因为“已走的路程+剩下的路程=总路程”,这里是和一定,而不是比
值(商)一定,所以已走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不成正比例。
3、×
【解析】成正比例的两个量的图形一定是一条直线,反过来说,成一条直线
的两个量不一定都成正比例关系。
4、×
【解析】虽然长和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且长方形的周长一定,但“长方形
的周长=(长+宽)×2”,这里的长和宽是加法运算关系,也就是它们的和一
定,而不是积一定,所以不成反比例。注意,此题中,长和宽也不成正比例
关系。
5、×
【解析】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关系;
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关系;如果不符合以上两种情况,则不成比例;所
以本题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成正比例,一定成反比例,说法错误。
四、1、成正比例 因为盐的质量÷海水的质量=出盐率(一定)
2、不成比例
3、成反比例 因为每排人数×拍成的排数=总人数(一定)
4、成正比例 因为需要的钱数÷水杯的个数=水杯的价格(一定)
5、成正比例 因为植树总棵树÷六年级的班数=每班植树的棵数(一定)
五、1、(1)汽车行驶了45千米,耗油6升。
(2)25×(6÷45)=(升)
答:汽车行驶25km,耗油约升。
(3)4×(45÷6)=30(千米)
答:汽车耗油4升,可行驶30千米。
(4)6÷45=(升)
答:汽车每行驶1km耗油升。
2、(1)9 10.5
(2)单价没有变,数量与总价之间成正比例.
(3)9×1.5=13.5(元)
答:需要13.5元。
3、(1)每天修的长度×需要的天数=水渠的长度(一定)
乘积一定,每天修的长度和需要的天数成反比例。
(2)10×30÷15=300÷15=20(天)
答:修完这条水渠共需要20天。
(3)10×30÷25=300÷25=12(米)
答:每天修12米。
4、(1)甲、乙两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都成正比例,因为他们行驶的速度是
一定的。
(2)甲车跑得快。
(3)甲车:24÷20×18=21.6(km) 乙车:24÷30×18=14.4(k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