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 1《数据与计算》,4.3《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第四章整章内容是程序设计基础,分别是:1.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知识。2. 运用顺序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3. 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4. 运用循环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本节的知识点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选择结构,本节内容承上启下,是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以“区间测速”这一项目为主线,依托超速监测、超速程度监测、不同城市超速程度监测三个实际问题,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项目学习活动为途径,开展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如何利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程序的选择结构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 Python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结构的单分支 if语句、双分支 if语句、if语句的嵌套以及多分支 if语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2)学生能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的求解过程,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领会选择结构的核心思想,提升计算思维能力。3)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机编程的魅力,提高学生信息意识。教学重点单分支、双分支 if语句的一般格式及使用方法。难点if 语句的嵌套的使用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朗读者》片段,视频的主题是选择,人们往往会说,选择大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选择的重要性。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充满着选择,面对选择,如何做出判断,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天,我们则是共同探讨 Python是如何实现选择结构的。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进入新知。二、展示项目活动目前,国内很多高速公路都启用了区间测速。所谓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监测点,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测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根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任务:编写程序检测车辆是否超速三、问题一探究问题一:超速监测1、现有一段长为 25千米的测速区间,小车的限速是 100千米/时。需要编写一段程序,用来判断某辆小车在此测速路段是否超速。2、学生分析问题,老师设计算法(用自然语言),引出单分支 if语句。第 1步:输入时间 t秒,将路程 25千米赋值给 s。第 2步:计算车辆平均速度 v:v=s*3600/t。第 3步:如果 v>100,则输出车辆超速。四、新知——单分支 if语句3、格式:if 条件表达式:语句 A适用情况:只有一个“如果......就”的情况,满足 if条件即运行结果,否则什么都不输出。注意事项:1.条件表达式后面要加英文冒号。2.语句块 A需要严格遵循相同的缩进。(在 Python中,空格叫做缩进,是一种语法规则。通常以一个 Tab键即 4个空格为一个缩进单位)用流程图表达算法,学生补充完成。选择结构转化为程序代码:这一部分,学生掌握单分支 if语句的一般格式和用法。五、新知——双分支 if语句(一)改变“问题一中”算法的描述,引出双分支 if语句。第 1步:输入时间 t秒,将路程 25千米赋值给 s。第 2步:计算车辆平均速度 v:v=s*3600/t。第 3步:如果 v>100,则输出车辆超速,否则,输出车速正常。(二)格式:if 条件表达式:语句 Aelse:语句 B解读:1.如果不满足 if的条件,就执行 else下的命令。2.if和 else自身所代表的条件是互斥的。3.if和 else语句后需跟英文冒号:。4.语句 A和语句 B都要严格遵循相同的缩进。(三)将算法转换成流程图,学生补充完成。六、上机任务一打开“任务 1超速.py”文件,补充程序代码,修改程序,运行、调试程序。学生通过上机实践,掌握单、双 if语句的用法。七、新知——多分支 if语句(一)格式:if 条件表达式 1:语句组 1elif 条件表达式 2:语句组2......elif 条件表达式 N:语句组 Nelse:语句组 N+1(二)执行过程:条件表达 1为真 True,执行语句组 1,否则依次判断表达式 2、3......N,只要其中有一个为真 True,即执行对应的语句组,并不再接着进行判断,如果所有表达式都为假 False,执行 else后的语句组。当有三个及以上的判断选择时,可以使用多分支选择结构。八、问题二探究问题二:超速程度问题1、在一段长为 25千米的测速区间中,小车的限速是 100千米/时。需要编写一段程序,用来判断某辆小车在此测速路段是否超速以及严重程度。判断条件和输出内容如下图所示。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小组代表展示学案内容。3、上机任务二:打开 “任务 2超速程度.py”文件,补充程序代码,运行、调试程序。通过该环节,让学生掌握多分支 if语句的用法。九、问题三探究1、问题三:不同城市超速程度检测在一段长为 25千米的测速区间中,小车的限速是 100千米/时。假设不同的城市对于车辆超速的处罚不同,需要编写一段程序,用来判断在不同的城市,某辆小车在测速路段是否超速以及超速处罚情况。判断条件和输出内容如下图所示。2、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问题三,小组讨论完成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小组代表展示。3、老师分析问题,引出 if语句的嵌套。4、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任务 3:打开“任务 3不同城市超速程度.py”文件,补充程序代码,运行、调试程序。通过该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 if 语句的嵌套。十、课堂小结十一、回顾学习目标,让学生对照学习目标,对自己做出评估。十二、评测练习,通过在线练习,检查学生掌握程度。十三、老师寄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十四、能力提升1. 如果某次考试,成绩满分为 100,大于等于 60分,就是及格,在此前提下:(1)如果成绩大于等于 80分,属于优秀范围;(2)否则(即大于等于 60分而小于 80分),属于一般范围。2. 如果成绩小于 60分,就是不及格,在此前提下:(1)如果成绩小于 30分,属于太差了;(2)如果成绩小于 60分而大于等于 30分,那么,至少还能抢救一下。请编程解决以上问题,提示:用 if语句的嵌套来实现,可以先写外部条件,再补充内部条件。通过本环节,让学生体会和前面不一样的嵌套语句,if......else下面嵌套if......else,从而融汇贯通本节课所有内容,真正达到运用自如。课后反思纵观整节课,内容紧扣知识要点,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达成了教学目标。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能结合任务及时巩固相关知识。但是有几点还需要注意:1、教师语言要更具有启发性,要对学生的分析、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加强培养,提高要求。2、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3、各环节紧凑性还可加强,老师对学生纪律要提高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