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教学设计课题 华师大版八年级下册 16.3 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课 型 新授课 课时 第1课时教学 目标 1.分式方程的定义 2.分式的方程的解法及其步骤 3.分式方程的增根及无解情况 4.实际问题与分式方程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解法及步骤,分式方程增根和无解的条件教学难点 掌握分式方程解法及步骤(验根),理解掌握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及无解的条件教学准备 整式方程的回顾与练习教具准备 教师:PPT课件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情境导入 ( 3 min) 情景1. 问题1: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是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100千米和以最大航速逆流60千米/时所需时间相同,求江水的水速。 新知导入. 设江水的水速是x千米/时,可列关系式为: 猜想:这是什么类型的方程呢? 小组讨论,列出正确的关系式,交流。新课讲授 ( 26 min) 知识讲解1. 回顾:我们已学习过哪些类型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都属于整式方程类型。 像 这样,方程中含有分式,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叫分式方程。 跟踪练习1. 1.下列关于m的方程中,是分式方程的有( B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知识讲解2. 问题2:那怎么解分式方程?想一想,做一做! 归纳总结1: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跟踪练习2: 2.解分式方程: 问题3:在验根时候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呢? 分式在验证上述分式方程根时,我们发现: ①当m=1代入原分式方程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为0,也就是分式方程中有分母为零,因此分式方程无意义,即m=1不是分式方程的根,分式方程无解。 ②因此,解分式方程,最好必须要进行验根哦! 归纳总结2:分式方程的解法 在将分式方程变形为整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含未知数的整式,并约去了分母,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这种根通常叫增根。当出现增根时,原分式方程无解。 跟踪练习3: 3.若分式方程有增根时,m的值有哪些呢? 解析:∵最简公分母为(m+3)(m-3) ∴当(m+3)(m-3)=0时,即可求出增根 ∴当分式方程有增根时,m=3或者m=-3 4.若分式方程无解时,a的值可以是? 解析: 整理得: 所以,当分式方程有增根时:m=1 解得a=1 1.小组互相交流,回忆已学习过的整式方程类型。 2.在老师的引导下,确定分式方程的定义。 2.独立思考问题,并作答。 3.结合整式方程的解法,与分式方程联系,确定分式方程的解法与步骤。 4.学生思考讨论。 学生上台进行演示,求解。 5.观察,小组讨论,交流验根的重要性。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白增根的含义。 6.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相互交流,与老师一起归类化利用增根和无解的条件求参数值问题。课堂小结 ( 3min) 提问: 1.分式的定义 2.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步骤 3.分式方程的增根及无解情况 4.实际问题与分式方程 学生举手回答,补充。通过互动,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课堂检测 ( 8 min) 1.在下列关于x的方程中是分式方程的个数( B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2.解方程: 解析: 将m=9代入m(m-3)≠0 所以,m=9是分式方程的根。 3.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10千米的科技馆参观,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出发,过了20分钟后,其他同学才乘汽车除法,最终他们同时到达科技馆。已知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速度的2倍,求骑自行车学生的速度。 解析:设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千米/时 由题意得: 解得:x=15 经检验,x=15时原分式方程的根 所以,骑车学生的速度为15千米/时。 4.解分式方程 的根是 无解 1.抢答环节:学生同时开始做题,在规定时间内,谁先完成谁回答。 2.纠正和交流环节:学生出错时候,可以由其他同学补充作答。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1,2,3 学生记录六、板书设计 引入新课,提问和证明环节进行板书指导 验证计算时上台操作,计算七、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交流的积极性 2.联系整式方程的解法探索分式的解法步骤,增根无解条件的应用求参问题 1.课后熟记分式方程解法步骤,熟练应用。 2.增根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