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第10课智能创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 八年级下册第10课智能创意教案

资源简介

第10课 《智能创意》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要求】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对比计算机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处理同类问题的效果。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在课标中是属于第四学段人工智能与智慧社会模块。是八下第二单元智能技术初体验的最后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语音识别技术、语音合成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以及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等知识。对人工智能已经初步了解,本课通过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方面的创作实践,感受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魅力,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教学目标】
1. 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和图像等方面的创作案例,了解人工智能算法的创作能力,感受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魅力。
2.对比人工智能创意作品和人类作品,体会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
重点:体验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方面的创作案例
难点:智能创意和艺术创作的关系
【核心素养指向】
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加工、管理、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人工智能。根据学习与生活需要,合理选用人工智能,比较使用人工智能和不使用人工智能处理同类问题效果的异同。(计算思维)
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信息意识)
通过体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了解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与安全挑战,合理地与人工智能开展互动,增强自我判断意识和责任感。(信息社会责任)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意尝试新事物,但是缺乏判断力,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第一单元《人工智能在身边》,第二单元《智能技术初体验》的学习,对人工智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都有体验过各种各样的人工智能应用。本课主要是通过人工智能在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等方面创作案例的分析,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创意作品的认识,发展辩证思维,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和人类作品之间的关系。
【设计构想】
整体设想
设置场景视频,通过机器人小艾和小王同学的人机pk赛,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以及对比计算机传统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处理同类问题的效果。
2.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以上的设想,在教法上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问答法、讨论法。学法上主要是采用探究法和小组合作法。
情境与任务
小王同学与AI机器人小艾之间的pk赛,贯穿整堂课,通过pK赛形式,让学生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课堂任务(三选其一)
以姓名为主题,在文字创意文件夹内选择其中一个网站进行创作体验,并将AI创作结果填入下方。
上网查找AI创作音乐的各类信息,可以是AI创作音乐的APP或软件,也可以是关于AI创作的音乐作品信息或者AI声音的相关新闻,并将其主要信息或新闻摘录下来。
(3)上网查找关于图像创意的APP或软件,并将其主要信息摘录。
学生活动
仔细观察并思考,按标准给各PK环节打分;体验人工智能的实践应用并思考。
5.核心素养的落实
通过互联网学习平台,自主获取本课学习资料,上交学习作业,并与同组同学交流讨论,实现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落实。
比较人工智能创意和传统方法的创作所达到效果的异同,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实现技术思维的落实。
通过实践体验,了解人工智能对信息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自主动手解决问题、掌握核心技术的意识,实现信息意识的落实。
评价设计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师评,生评,自评来实现。
终结性评价通过完成一份pk赛打分表,通过各个环节的比较打分,以及感想,体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达到预计的教学目标。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网络教室、互联网学习平台、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
【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任务 (各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写出一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包括:本环节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核心素养的渗透,重难点的落实) 用时(单位: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场景视频“小王同学和创意机器人小艾在对话交流,双方表示都比对方厉害,于是决定一决高下,展开PK赛” 请在做的同学们当评委。 观看,思考 通过场景视频,机器人小艾的介绍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人工智能已无处不在,而小王同学认为有些需要创意的东西还是需要人来完成。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的热情。 6分钟
人机大赛,各展风采 环节一、文学创意赛 1、新闻报道撰写 机器人小艾变身新闻机器人。展示写稿机器人撰写的新闻报道实例图片资料 2、作诗比赛 机器人小艾变身大诗人。 学生体验《乐府作诗》app古诗词创作的相关软件 开动脑筋:下面四首诗句,只有一首是宋代诗人王禹偁写的,其他三首都是人工智能程序所写的。找出由诗人所作的诗。 小王同学展示微软小冰写的三首诗,提出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 环节二、声音创意 机器人小艾讲述为了致敬邓丽君,阿波罗实验室首创的黑科技,高度还原和复刻声音特点。 欣赏AI演唱的《没有寄出的信》 网易首支AI生成歌曲《醒来》试听,并播放AI生成歌曲三步曲视频 环节三、图像创意 小艾展示《一分钟时间穿越百年变身油画大师》讲解图像风格迁移技术并欣赏AI图像创意作品。 任务:上网查找图像创意作品,在下表中保存你最喜欢的那套作品。(参考网站:Ostagram网站) 环节四、视频创意 打开百度大脑AI开放平台,体验视频创意过程 了解 了解 体验 分析 讨论 欣赏音乐 了解AI音乐生成原理 观看视频 欣赏作品 体验、思考 通过小艾讲解了解人工智能如何撰写新闻报道 学生通过给人工智能和传统方法打分,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 通过实践体验,感受人工智创作古诗词强大。 通过找出出自真迹的绝句,思考人工智能写诗与人类写诗的区别。 通过阅读微软小冰的三首诗歌,让学生充分了解文学创作最重要的是灵魂,人工智能创作的局限性,突破本课难点 通过AI音乐的欣赏,感受AI音乐的魅力; 通过视频播放,了解人工智能生成歌曲的步骤和方法 通过视频演示和讲解图像创意的过程和原理,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图像创意的强大之处 通过直接的体验,感受人工智能视频创意神奇之处。 20分钟
任务加持,巩固新知 课堂任务(三选其一) 1、以姓名为主题,在文字创意文件夹内选择其中一个网站进行创作体验,并将AI创作结果填入下方。 2、上网查找AI创作音乐的各类信息,可以是AI创作音乐的APP或软件,也可以是关于AI创作的音乐作品信息或者AI声音的相关新闻,并将其主要信息或新闻摘录下来。 3、上网查找关于图像创意的APP或软件,并将其主要信息摘录。 三选一自行完成任务 通过完成课堂任务,进一步了解本课内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上网查资料,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10分钟
问题引领,思维提升 人工智能那么强大,它们的创作可以完全替代我们人类的创作吗?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通过人工智能创作的物品只是一个技术的产物,并没有赋予情感,它们只是在模仿人类的思维与行为,而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创作者精神与情感的寄托与折射。 5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