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年级 六年级 班级 人数 时间 执教人学科 信息技术 课题 第7课 探索机器人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机器人,机器人的基本构成条件,以及机 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2、设计机器人并阅读《机器人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在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让学生探索机器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信息技术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什么是机器人? 教学难点: 根据了解和想象,设计一个机器人 课型:新授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上网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教学环节 教师导学 学生探究 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 机器人与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它进工厂,代替人们做了许多工作。机器人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索机器人的奥秘。 板书课题: 学生讨论有关机器人的话题。 激趣导入新课。二、探究体验 1、什么是机器人? 被世界多数科学家所能接受的定义是: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2、机器人的构成。 构成机器人的四个基本要素: (1)主控部件:是机器人的大脑,用来执行程序指令,是机器人的核心部件。 (2)传感器部件:是机器人的眼睛、鼻子、耳朵、皮肤等,用来接收外界信息。 (3)机械部件:相当于人的身体以及手脚等,可以做很多的事情。 (4)程序:这是机器人的灵魂与思想,没有它,机器人就如同一堆废铁。机器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由程序控制的。它一般存储在主控机里面。 3、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任人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类的一切命令,但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但不得与第一、第二定律相抵触。 学生阅读课本第34页中的有关机器人的相关定义,并听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理解主控部件、传感器部件、机械部件和程序分别相当于人类的哪些器官。 学生阅读课本第35页中的相关资料。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36页中的机器人三定律的基本内容,小组间互相讨论,有疑难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相关定义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成 让学生了解机器人三定律的含义三、实施练习 让学生做课本第35页中的交流评价 学生小组间配合完成。 巩固提高作业设计 请你说一说机器人的四个基本要素是什么?板书设计 第7课 探索机器人 1、什么是机器人? 2、机器人的构成。 3、机器人三定律。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