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第四单元比例(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复习讲义苏教版第四单元比例(含答案)

资源简介

比例
知识盘点
知识点1:认识比例
1、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是指图形的各部分按一定的比发生变化,图形各个角的度数不变。
放大和缩小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用放大镜看书、投影仪放映文件都是放大现象;照相则是缩小现象。
2、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3、比例的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
知识点2:比例的基本性质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
成a×d=b×c
2、解比例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作解比例。
知识点3:比例尺
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作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
易错集合
易错点1: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典例 按4:1的比画出三角形方大后的图形。
解析 给出的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分别占1格和2格,按照4:1的放大后的图形,两条直角边分别是1×4=4(格)2×4=8(格),按照计算出来的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格数,在方格纸上画出放大后的图形。三角形的斜边,在画好两条直角边后,连接起两条直角边即可。
解答
针对练习1
把图形A按3:1的比放大,把图形B按1:2的比缩小。
易错点2: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典例 写出下面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与它们面积的比,并判断它们能否组成比例。
2厘米 1厘米
解析 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1,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比是(2×2):(1×1)=4:1。因为2:1≠4:1,所以,2:1和4:1不能组成比例。
解答 两个正方形的边长比是2:1,面积比是(2×2):(1×1)=4:1。因为2:1≠4:1,所以,2:1和4:1不能组成比例。
针对练习2
第一杯300克的糖水里含糖25克,第二杯90克的糖水里含糖7.5克。两杯中的糖和糖水的质量比能否组成比例?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易错点3: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典例 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5:3,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了420元后,价格比是6:5。甲、乙商品原来各多少元?
解析 根据甲乙两种商品的价格比,设甲商品原价为5x元,乙商品原价为3x元,根据涨价420元,故甲商品的价格变为5x+420元,乙商品的价格为3x+420元,此时价格比为6:5,列式解答即可。
解答 解:设甲种商品原价是5x元,乙种商品原价是3x元。
(5x+420):(3x+420)=6:5
25x+2100=18x+2520
7x=420
x=60
5x=5x60=300 (元)
3x=3x60=180 (元)
答:甲商品的原价是300元,乙商品的原价是180元。
针对练习3
实验小学去年及共有学生220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6:5,这个学校五年级有男、女生各多少人?
易错点4:运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典例 在一副精密零件的设计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2.5厘米,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
解析 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运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进行求解。
解答 15:2.5=6:1
答: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是6:1。
针对练习4
甲乙两地相距56千米,画在一幅地图上的长度是8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属于按比缩小现象的是( )。
A、用照相机给爸爸拍1寸证件照
B、用放大镜看书
C、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2、实验小学新建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米,宽3米,选用比例尺( )画出
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 )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比是4:1,一只正方体的棱长为4厘米,长方体的体
积是( )。
A、16cm B、32cm C、64cm
4、在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的积是( )。
A、1 B、 C、不能确定
5、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那么甲、乙两个
圆的实际直径比是( )。
A、2:3 B、1:8 C、4:9
二、填空题
1、把一个图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就是把这个图形按( )的比放
大。
2、已知一个比例的连个内项互为倒数,一个外项是,另一个外项是( )。
3、在比例5:9=20:36中,如果将式中的20改为15,36应改为( )。
4、A、B两个圆的直径比是4:5,这两个圆的周长的比是( ),面积的比是
( )。
5、皮皮在100克水中放入20克的盐,盐和水的比是( ),照这样的比例计
算,80克的盐需要加水( )克。
三、判断题
1、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三角尺上的直角,看到的角的度数也方法到原来的10倍。( )
2、边长2厘米和边长6厘米的两个正方形,它们边长的比与它们面积的比能组
成比例。 ( )
3、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200米。( )
4、某物体画在比例尺为1:60的图纸上比画在比例尺为1:80的图纸上要小。( )
5、在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长,则实际距离越长。 ( )
四、解比例。
1.5:12=6:x 8:x= 0.16: =:x
五、按1:4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按2:1的比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
形。
六、解决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2400千米,乙、丙两地相距1600千米,在同一幅地图上,量得乙、丙两地相距10厘米。甲、乙两地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多少?
2、一幅零件的图纸比例尺是5:1,在这幅零件图纸上量得零件长70毫米,则零件实际长多少毫米?
3、已知孔雀和鹦鹉的数量比是4:5,孔雀有24只,鹦鹉有多少只?
4、医院要配置一种消毒酒精溶液,如果酒精有30克,就要兑水40克。照这样计算,现有酒精120克,需要兑水多少克?
5、在比例尺是1:2000的图纸上,量得一个长方形花园的长是2.4厘米,宽是1.8厘米,这个花园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参考答案
针对训练
针对训练1:
针对训练2:因为25:300=1:12,7.5:90=1:12 所以能组成比例。
25:300=7.5:90
针对训练3:220÷(6+5)=20 20×6=120(人) 20×5=100(人)
答:男生有120人,女生有100人。
针对训练4:56千米=5600000厘米 8:5600000=1:700000
答: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700000。
跟踪训练
一、1、A 2、B C 3、A
4、A
【解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知在比例中,如果两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
外项也互为倒数;又知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两个外项的积是1。
5、A
【解析】因为在比例尺是1:8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所以,可以假设甲圆在图纸上的直径为2,乙圆在图纸上的直径为3,那么它们实际的直径为:2÷=16 3÷=24 那么,甲、乙两个圆的实际的直径比是:
16:24=(16÷8):(24÷8)=2:3
二、1、2:1 2、 3、27
4、4:5 16:25
【解析】设大圆的直径为5r,则小圆的直径为4r,小圆的周长=2π×4r=8πr,
大圆的周长=2π×5r=10πr,8πr:10πr=4:5;小圆的面积=π(4r)2=16πr2,
大圆的面积=π(5r)2=25πr2,16πr2:25πr2=16:25。
5、1:5 400
三、1、×
【解析】用放大镜看图形相当于把图形放大。放大镜下,原图形只是由小变
大,但形状不变,原图形中各个角的度数也不变。
2、×
【解析】这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6,比值是,它们的面积比是(2×2):
(6×6),比值是,正方形边长比和面积比的比值不相等,不能组成比例。
3、×
【解析】比例尺是一个比,它表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比关系,不
能带有单位。
4、×
【解析】因为1:60的比例尺比1:80的比例尺大,所以画出的物体稍大,
故原题说法是错误的。
5、√
【解析】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一定,所以在同一幅地图上,图
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成正比例,故在同一幅地图上,图上距离越大实际距离就
越大。
四、
五、
六、1、2400÷1600×10=15(厘米)
答:甲、乙两地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是15厘米。
2、解:设零件的实际长度是x毫米。
70:x=5:1
5x=70
x=14
答:零件的实际长度是14毫米。
3、解:设鹦鹉有x只。
4:5=24:x
4x=24×5
x=30
答:鹦鹉有30只。
4、解:设需要兑水x克。
30:40=120:x
30x=120×40
30x=4800
X=160
答:需要兑水160克。
5、花园的实际长为:2.4÷=4800(厘米) 4800厘米=48米
花园实际的宽为:1.8÷=3600(厘米) 3600厘米=36米
花园的实际面积为:48×36=1728(平方米)
答:这个花园的实际面积是1728平方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