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六单元 第1课时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课 题 圆的认识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 第 6单 元 第1课时学 校 授课班级 授 课 教 师学习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进一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从生活中认识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的魅力。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难点: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核心素养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辅助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引“探究” 车轮为什么都设计成圆形的呢?圆形有什么特征呢?它有什么好处呢?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问题设置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为新课做足准备。】 二、知识链接—构“联系” 快速说出下面平面图形的名称。 三、新知探究—习“方法” 任务01:认识圆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等多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分组交流。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 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师:看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较,让学生感受原的不同,进而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圆。】 任务02:画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那么你能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吗? 展示: 师:还可以怎么画出一个圆呢?可以借助下面的三种工具。 课件出示: 展示:绳子的两端分别系上图钉与铅笔,固定图钉,把线拉直,铅笔绕图钉旋转一周。 师:谁还有更好、更简单的方法来画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画圆,进而引出用圆规画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件出示: 师介绍:圆规是画圆的工具,它有两只长脚,一只脚装有尖针,另一只脚装有铅笔芯,两只脚的一端用螺丝交在一起,这样圆规就能张开或收拢,画出大小不用的圆。 课件出示: 师:你能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先试着画一画,再和同学说说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反馈: 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有针尖的脚要固定在一点上。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圆规,并尝试画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任务03:认识圆的特征 1.师揭示: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 d 表示。 课件出示: 师:在自己画的圆内标出圆心,画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圆心、半径与直径,让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基本特征。】 2.师:圆的半径、直径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课件出示——小组合作任务: 1.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直径的长度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2.任意画一个圆,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说说你的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得出: 圆的半径和直径都可以画无数条。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所有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d=2r或r=。 师: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 引导学生得出: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师:圆的对称轴有什么特点?与直径有关系吗? 引导得出: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 【设计意图: 在操作中,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自然现象、建筑物、工艺品、运动……中都有圆的影子。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你知道吗”,让学生感受圆在生活的魅力,让学生对圆有了更深的认知。】 易错点:1.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 d=2r, r=d÷2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直径或半径。 四、达标练习—活“应用” (一)基础训练 1.分别描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量出它们的长度。 2.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学以致用 3.填一填。 4.在一个长方形内有4个大小相等的圆(如下图),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三)能力拓展 5.(2022.江苏景德镇.期末)画一个半径是1.5厘米的圆,并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最后画出这个图的所有对称轴. 6.(2022.江苏苏州.期末)如图,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是70厘米,圆的半径是多少厘米? 作业布置—拓“延伸”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分享给大家吧? 2.完成分层作业。板书 设计 圆的认识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d=2r或r=教学 反思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的数学,伸手就能触及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中学习,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