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XX小学 XX【设计理念】重视知识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有效把握知识体系,提高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加强相关内容间的比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及抽象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学情与教材分析】“分 数的意义”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个单元第一节内容,也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之一,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意 义和性质”,再加上已有生活经验,都为建构分数的意义这个概念提供了基础。本节课概念比较抽象,而学生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上,因此教学 中,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及时抽象。【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2.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分母、分子的含义。3.培养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4.经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分数1、“分苹果”引出分数。4个苹果,要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几个呢?2个苹果呢 1个呢?由此引出分数。2、唤起旧知,寻找切入点。组织学生说说他们所了解的分数的有关知识。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提出问题,引发探究(一)认识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1、问题呈现。(课件出示一大筐苹果)师:一大筐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呢?这里的“它”,指的是谁?2、交流、汇报。师: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3、总结提升。结合学生回答,引出“一个整体”和单位“1”。师:4个苹果,也可以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分得它的几分之几?2个苹果,1个苹果,平均分两份之后,均得到二分之一。(二)加强比较,提升对单位“1”的理解1、问题呈现。结合课件(图1)(图1)师:刚才个数不同的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后,为什么每人分得的却又都是二分之一呢?2、思考、交流。让学生动脑思考并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3、汇报、总结。学生汇报,进一步理解“一个整体”即单位“1”。(三)对比中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1、问题呈现。结合课件(图1),进一步追问。师:为何前面分苹果的问题的答案都要带单位名称,而后面的分苹果结果却不带单位名称呢?2、思考、交流。组织学生再次比较、思考、讨论,3、汇报、总结。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一个分数既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又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三、活动中训练,练习中提升1、说一说。课件出示5只小狗。提问:其中的一只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两只呢?课件出示6只蝴蝶。提问:其中的一只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三只呢?2、填一填。出示问题:一捧糖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5份,3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6份,5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9份,7份是这捧糖果的几分之几。学生回答后,提问:想一想:一个分数的确定主要依据什么条件?组织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分子与分母所表示的意义。3、想一想出示问题:小红看到下图,一口气写出了下面4个分数,你能想出每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吗?4、画一画。一张笑脸遮住了好几个三角形,露出的一个占单位“1”的四分之一。你能画出它的完整的样子吗?(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画法。)学生动手画出之后,组织他们展示与交流。让他们在汇报的过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对分数意义的理解。5、玩一玩。让8个同学表演的小游戏。8个同学到台前站好,首先发指令:想办法,表示你们是一个“整体”。这时,他们便会商量合适的方式来表现,如牵成一个圆圈或站成一排等等。然后再发指令:蹲下总人数的二分之一(4人蹲下)。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2人蹲下)。再发指令:蹲下剩下的人数的二分之一(1人蹲下)。接着提问:同样是蹲下二分之一,为何每次蹲下的人数不同呢?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分数的意义。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师:学生们,这节课我们来进一步认识了分数,生活中还有很多与分数有关的秘密呢。请同学们课后去留心发现生活和学习中更多与分数有关的知识,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