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 春季第三单元 —变量之间的关系(二)一、学习目标、重难点1.运用变量的关系式按要求计算对应值(重点)2.由变量关系的图像推导出变化过程的具体情境(难点)3.根据变化关系确定变量的图像(难点)二、知识点导航及分析★易错点:1.如圆的周长C随半径R的变化而变化,C、R都是变量,圆周率π是常量.2.通常用横轴(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自变量,用纵轴(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三、专题突破【专题一】表格、关系式与变量【例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之间有下面的关系:x/kg 0 1 2 3 4 5y/cm 10 10.5 11 11.5 12 12.5则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 cm.【例2】设地面气温为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如果高度用h(km)表示,气温用t(℃)表示,那么t随h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式为 .【专题二】单一变化过程与图像【例3】在全国开展献爱心、建母亲水窖的活动,如图是某母亲水窖的横断面示意图,如果这个母亲水窖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深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变式操练】1.匀速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的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EFG为一折线),那么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A. B.C. D.【专题三】多种变化量的图像关系【例4】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在某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①甲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②乙车第12秒时的速度为32米/秒;③乙车前4秒行驶的总路程为48米.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变式操练】1.已知A、B两地相距6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所走路程y(米)与行驶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①甲每分钟走100米;②两分钟后乙每分钟走50米;③甲比乙提前3分钟到达B地;④当x=2或6时,甲乙两人相距100米.正确的有 (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序号).2.端午节至,甲、乙两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两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 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龙舟赛的全程是 米, 队先到达终点;(2)求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3)求出在乙队与甲相遇之前,他们何时相距100米?【专题四】进出问题【例5】某储运部紧急调拨一批物资,调进物资共用4小时,调进物资2小时后开始调出物资(调进物资与调出物资的速度均保持不变).储运部库存物资S(吨)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批物资从开始调出到全部调出需要的时间是 小时.【变式操练】1.甲、乙两人在笔直的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0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2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 个 B.2 个C.3 个 D.4 个【专题五】动点与变量【例6】如图1,在矩形MNPO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N→P→O→M方向运动至点M处停止.设点R运动的路程为x,△MNR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长方形MNPO的周长是( )A.11B.15C.16D.24【变式操练】1.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B出发,沿B→A→D→C方向运动至点C处停止,设E的运动路程为x,△BCE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图象关系如图②所示,则当x=7时,点E应运动到_ _.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CD的面积为y,如果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_ _.四、课堂练习1.水滴进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水滴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水的高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B.D.2.在某次大型的活动中,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在操控无人机时根据现场状况调节高度,已知无人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米)与操控无人机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 分钟;(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 米/分钟;(4)图中a表示的数是 ;b表示的数是 ;(5)求第14分钟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 米;3.“龟兔赛跑”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图中的线段OD和折线OABC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折线OABC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赛跑的全程是 米.(2)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多少米?乌龟每分钟爬多少米?(3)乌龟从出发到追上兔子用了多少分钟?(4)兔子醒来,以48千米/时的速度跑向终点,结果还是比乌龟晚到了0.5分钟,请你算算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多少分钟?五、巩固练习1.放学后,小刚和同学边聊边往家走,突然想起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赶紧加快速度,跑步回家.小刚离家的距离s(单位m)和放学后的时间t(单位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刚边走边聊阶段的行走速度是125m/minB.小刚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000mC.小刚回到家时已放学10minD.小刚从学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0m/min2. 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此变化过程中, 是自变量, 因变量;(2)甲的速度是 千米/时,乙的速度是 千米/时;(3)9时甲在乙的 (前面、后面、相同位置);(4)6时表示 .3.如图是小李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 ,因变量是 ;(2)小李 时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此时离家 km;(3)分别写出在1<t<2时和2<t<4时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km/h和 km/h.(4)小李 时与家相距20km.4.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采用分段收费标准,某户居民每月应交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若用水量不足5吨,则每吨收费多少元?若用水量超过5吨,超过部分每吨收费多少元?(2)若某户居民每月用水3.5吨,应交水费多少元?若某月交水费17元,该户居民用水多少吨?七年级 春季 第三单元 —变量之间的关系(二)答案版三、专题突破【专题一】表格、关系式与变量【例1】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cm)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kg)之间有下面的关系:x/kg 0 1 2 3 4 5y/cm 10 10.5 11 11.5 12 12.5则所挂物体质量为7kg时,弹簧长度为 cm.解:y=10+0.5x,当x=7时,y=10+0.5×7=13.5(cm).故答案为13.5.【例2】设地面气温为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如果高度用h(km)表示,气温用t(℃)表示,那么t随h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式为 t=﹣6h+20 .解:由地面气温为20℃,如果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得t=﹣6h+20,故答案为:t=﹣6h+20.【专题二】单一变化过程与图像【例3】在全国开展献爱心、建母亲水窖的活动,如图是某母亲水窖的横断面示意图,如果这个母亲水窖以固定的流量注水,下面能大致表示水的深度h和时间t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解:根据题意和图形的形状,可知水的最大深度h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分为两段,先快后慢.故选:C.【变式操练】1.匀速地向一个容器注水,最后把容器注满.在注水的过程中,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图中OEFG为一折线),那么这个容器的形状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B )A. B.C. D.【专题三】多种变化量的图像关系【例4】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在某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①甲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②乙车第12秒时的速度为32米/秒;③乙车前4秒行驶的总路程为48米.其中正确的是 ②③ .(填序号)【变式操练】1.已知A、B两地相距600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前往B地,所走路程y(米)与行驶时间x(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①甲每分钟走100米;②两分钟后乙每分钟走50米;③甲比乙提前3分钟到达B地;④当x=2或6时,甲乙两人相距100米.正确的有 ①②④ (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序号).【解答】解:由图象可得,甲每分钟走:600÷6=100(米),故①正确;两分钟后乙每分钟走:(500-300)÷(6-2)=200÷4=50(米),故②正确;乙到达B地用的时间为:2+(600-300)÷50=2+300÷50=2+6=8(分钟),则甲比乙提前8-6=2分钟达到B地,故③错误;当x=2时,甲乙相距300-100×2=300-200=100(米),当x=6时,甲乙相距600-500=100米,故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2.端午节至,甲、乙两队举行了一年一度的赛龙舟比赛,两队在比赛时的路程S(米)与时间t(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象, 回答下列问题:(1)这次龙舟赛的全程是 米, 队先到达终点;(2)求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3)求出在乙队与甲相遇之前,他们何时相距100米?解:(1)由纵坐标看出,这次龙舟赛的全程是1000米,由横坐标看出,乙队先到达终点.故答案为:1000,乙;(2)由图象看出,相遇是在乙加速后,加速后的路程是1000-400=600米,加速后的时间时3.8-2.2=1.6分钟,乙与甲相遇时乙的速度600÷1.6=375米/分钟;(3)①当1<t≤1时,设行驶t分钟时,甲乙相距100米,【专题四】进出问题【例5】某储运部紧急调拨一批物资,调进物资共用4小时,调进物资2小时后开始调出物资(调进物资与调出物资的速度均保持不变).储运部库存物资S(吨)与时间t(小时)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批物资从开始调出到全部调出需要的时间是 小时.【解答】解:物资一共有60吨,调出速度为:(60-10)÷2=25(吨/h),调出需要时间为:60÷25=2.4(时).故答案为:2.4.【变式操练】1.甲、乙两人在笔直的公路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步行2400米,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4分钟.在整个步行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甲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②乙走完全程用了30分钟;③乙用16分钟追上甲;④乙到达终点时,甲离终点还有320米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B )A.1 个 B.2 个C.3 个 D.4 个【专题五】动点与变量【例6】如图1,在矩形MNPO中,动点R从点N出发,沿N→P→O→M方向运动至点M处停止.设点R运动的路程为x,△MNR的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图象如图2所示,则长方形MNPO的周长是( )A.11B.15C.16D.24解:∵x=3时,及R从N到达点P时,面积开始不变,∴PN=3,同理可得OP=5,∴矩形的周长为2(3+5)=16.故选:C.【变式操练】1.如图①,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E从点B出发,沿B→A→D→C方向运动至点C处停止,设E的运动路程为x,△BCE面积为y,如果y关于x的图象关系如图②所示,则当x=7时,点E应运动到_ D点 _.解:当E在AB上运动时,△BCE的面积不断增大;当E在AD上运动时,BC一定,高为AB不变,此时面积不变;当E在DC上运动时,△BCE的面积不断减小.∴当x=7时,点E应运动到高不再变化时,即点D处.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动点P从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B→C→D→A方向运动到点A处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x,△PCD的面积为y,如果y与x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_ _.【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当点P从点A运动到点B时,△PCD的面积不变,结合图象可知AB=6,当点P从点B运动到点C时,△PCD的面积逐渐变小直到为0,结合图象可知BC=4,∴长方形ABCD的面积为:AB BC=6×4=24.四、课堂练习1.水滴进如图所示的玻璃容器(水滴的速度是相同的),那么水的高度随着时间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D )B.D.解:因为容器内容积的横截面先变大,再变小,而水滴的速度是相同的,所以容器下面大,上升速度慢,上面较小,上升速度变快,故选:D.2.在某次大型的活动中,用无人机进行航拍,在操控无人机时根据现场状况调节高度,已知无人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速度相同.设无人机的飞行高度h(米)与操控无人机的时间t(分钟)之间的关系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是 ;(2)无人机在75米高的上空停留的时间是 分钟;(3)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为 米/分钟;(4)图中a表示的数是 ;b表示的数是 ;(5)求第14分钟时无人机的飞行高度是 米?3.“龟兔赛跑”的故事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图中的线段OD和折线OABC表示“龟兔赛跑”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决下列问题.(1)填空:折线OABC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表示赛跑过程中 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赛跑的全程是 米.(2)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多少米?乌龟每分钟爬多少米?(3)乌龟从出发到追上兔子用了多少分钟?(4)兔子醒来,以48千米/时的速度跑向终点,结果还是比乌龟晚到了0.5分钟,请你算算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多少分钟?解:(1)∵乌龟是一直跑的而兔子中间有休息的时刻;∴折线OABC表示赛跑过程中兔子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线段OD表示赛跑过程中乌龟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由图象可知:赛跑的路程为1500米;故答案为:兔子、乌龟、1500;(2)结合图象得出:兔子在起初每分钟跑700米.1500÷30=50(米)乌龟每分钟爬50米.(3)700÷50=14(分钟)乌龟用了14分钟追上了正在睡觉的兔子.(4)∵48千米=48000米∴48000÷60=800(米/分)(1500-700)÷800=1(分钟)30+0.5-1×2=28.5(分钟)兔子中间停下睡觉用了28.5分钟.五、巩固练习放学后,小刚和同学边聊边往家走,突然想起今天是妈妈的生日,赶紧加快速度,跑步回家.小刚离家的距离s(单位m)和放学后的时间t(单位min)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刚边走边聊阶段的行走速度是125m/minB.小刚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000mC.小刚回到家时已放学10minD.小刚从学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0m/min解:A、小刚边走边聊阶段的行走速度是=50(m/min),此选项错误;B、当t=0时,s=1000,即小刚家离学校的距离是1000m,此选项正确;C、当s=0时,t=10,即小刚回到家时已放学10min,此选项正确;D、小刚从学校回到家的平均速度是=100(m/min),此选项正确;故选:A.2. 如图是甲、乙两人同一地点出发后,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此变化过程中, 是自变量, 因变量;(2)甲的速度是 千米/时,乙的速度是 千米/时;(3)9时甲在乙的 (前面、后面、相同位置);(4)6时表示 .解:(1)函数图象反映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t是自变量,s为因变量;故答案为:时间;路程.(2)甲的速度=千米/小时,乙的速度==千米/小时,(3)9时甲在乙的后面.(4)6时表示他们相遇,即乙追赶上了甲.故答案为:(1)时间;路程;(2);;(3)后面;(4)乙追上甲.3.如图是小李骑自行车离家的距离s(km)与时间t(h)之间的关系.(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自变量 ,因变量是 ;(2)小李 时到达离家最远的地方?此时离家 km;(3)分别写出在1<t<2时和2<t<4时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km/h和 km/h.(4)小李 时与家相距20km.4.为了节约用水,某市自来水公司采用分段收费标准,某户居民每月应交水费y(元)与用水量x(吨)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若用水量不足5吨,则每吨收费多少元?若用水量超过5吨,超过部分每吨收费多少元?(2)若某户居民每月用水3.5吨,应交水费多少元?若某月交水费17元,该户居民用水多少吨?解:(1)每户使用不足5吨时,每吨收费:10÷5=2(元),超过5吨时,每吨收费:(20.5﹣10)÷(8﹣5)=3.5(元)(2)当0<x≤5时,y=2x,当x>5时,y=10+3.5(x﹣5),即y=3.5x﹣7.5.∴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y=(3)当x=3.5时,y=2x=3.5×2=7(元)当y=17时,3.5x﹣7.5=17,解得:x=7.答:某户居民每月用水3.5吨,应交水费7元;若某月交水费17元,该户居民用水7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 春季第三单元 —— 变量之间的关系(二)(答案版).docx 七年级 春季第三单元 —变量之间的关系(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