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4.2 分数与除法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年级下4.2 分数与除法 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分数与除法 主备人
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与除法》第 49 页的内容 前面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揭示了分数的意义。这节课从“分数与除法”可以表示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揭示分数 的另一方面意义。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同时为学习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准备。本节课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深入理解,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的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在本节课中,分数的意义贯穿始终,注意了知识的前后联系,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的过程中发现体悟二者的关系,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了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知道了除数不能为0。在此基础上学习《分数与除法》就显得比较轻松。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图示或分数的意义说出结果,将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起来。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目标要站在学生角度制订,应用行为动词,如描述目标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描述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索等。要求具体、可操作。)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经历探索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创设探究活动情境,促进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研究性学习的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难点: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5.学习活动设计(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模型建构、课堂检测、总结反馈几个步骤。其中课堂检测部分要作为一个重点,精心设计习题,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铺垫复习,揭示课题。教师活动 (1)6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几个?怎样列式计算? 6在除法里叫什么,3叫什么,2叫什么?强调除数不能为0,同时板书除数和被除数。 (2)1块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几个?怎样列式计算?1÷2= 0.5(个) (3)1个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几个?怎样列式计算?1÷3= (个)(板书,同时课件演示)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几个,就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1/3表示,所以1÷3=1/3. (4)观察三个算式,两个数相除,商有时是整数,当得不到整数时可以用小数表示,当除不尽是可以写成分数,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除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研究分数与除法。(板书课题)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列式6÷3=2(个)。 学生回答并列式 1÷2=0.5(个) 学生回答并列式 1÷3=设计意图: 从商是整数的除法引入,从把6个蛋糕平分给3个人,求每人分几个,学生知道用除法计算,如果把1个蛋糕平分给3个人,求每人分几个,学生很容易明白用除法计算,而后引导学生思考,求每人分几个,就是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1/3表示,所以1÷3=1/3.唤醒学生对“平均分”“除法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的理解,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环节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探究一;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提出问题 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块?引导列出算式:3÷4这里把谁看做单位“1“?(板书) 2.尝试合作探究 尝试操作:拿三个同样的圆片看做3张饼,折一折,分一分,用剪刀剪下来,想一想3块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块?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小组合作) 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1)交流汇报,同时上台展示,并用多媒体展示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每一种方法都让学生多说。 使学生明确3张的1/4等于1张的3/4,所以,3÷4=3/4(张) 分法一:先把每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个有4份 ,一共12份,再把12份 分给4个人,得到每人3份 ,把3份拼到一块就是3/4张。 分法二: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3:份拼在一块,每人得3/4张。(也许学生还有不同的分法) 多媒体课件展示这两种分法,使学生更直观清晰。 师:通过分,可以看出3张饼的1/4等于1张饼的3/4,所以,3÷4=3/4(张) 师:这些除法能用分数表示,其他的除法能用分数表示吗?下面我们继续分。 (2)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师:3÷4的问题的解决了,你们还想分月饼吗? 你想把( )个月饼平均分给( )人,每人分得( )块。 师:刚才我们分饼,现在不分了,7÷8= 并板书,请学生讲清楚怎么想的,得数怎么来的? 探究二;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以上几个算式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汇报交流得出:被除数÷除数= 谁是分子,谁是分母?(同时板书) 用字母表示:,a÷b= (b≠0) (强调分母不能为0)(同时板书) 使学生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被除数是分子,除数是分母,除号相当于分数线,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2.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并列出算式3÷4 生:3个月饼作为单位“1” 学生操作 学生交流汇报,说说是怎样分的, 生1:先把每个圆平均分成4份,3个圆一共12份,再把12份 分给4个人,得到每人3份 ,把3份拼到一块就是3/4张。 生2:把3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剪开,再把3:份拼在一块,每人得3/4张。 通过分,可以看出3张饼的1/4等于1张饼的3/4,所以,3÷4=3/4(张) 学生合作交流并回答 生:我想把( )块月饼平均分给( )人,每人分得( )块 学生回答7÷8=7/8 小组里学生互相说说 被除数÷除数=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设计意图: 把3个月饼平均分给4人,求每人分几个,学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用除法计算,但理解计算结果要困难一些,为此我们设计让孩子自己动手用圆片折一折,分一分,并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孩子得出结果。进而明白,两个数相除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随意把几块月饼平均分给几人,有可能出现 5÷4这样的情况,这也为学习假分数作准备。环节三:实践应用(随堂检测)教师活动?
1.用分数表示商:24÷25= 16÷19= 2÷9= 11÷12= 2. 3/8千克表示把3千克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也表示把1千克平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 3.分数写成除法算式 4.练习十二1.2题
学生写出结果,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填空,理解1千克的3/8相当于3千克的1/8 学生解答设计意图: 这几道题的练习都旨在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灵活运用各种练习,及时反馈,发现问题,针对有问题学生进行帮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环节四:梳理总结,课外延伸教师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a÷b= ( b≠0) 分数与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分数又不等同于除法: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 一个分数不但可以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也可以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上理解。
6.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多少个? 1÷3=(张) 例2:把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吃,每个吃多少张饼呢? 3÷4=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除数= a÷b= ( b≠0)
7.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