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第一课时单式折线统计图 主备人1.教学内容分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学习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蕴含的正确价值观念等。) 例1是前面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例题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现统计图,帮助学生了解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思想,根据折线的变化特点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更好地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有效建构数据分析观念。2.学情分析(分析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发展路径等。) 学习知识经验: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科能力水平:学习和认知活动由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变化的转折期。学生具有一定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发展路径: (1)突破思维定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重视算理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利用合作学习,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目标要站在学生角度制订,应用行为动词,如描述目标的了解、理解、掌握、应用;描述过程的经历、体验、探索等。要求具体、可操作。)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学习,掌握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难点: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5.学习活动设计(分情境导入、合作探究、模型建构、课堂检测、总结反馈几个步骤。其中课堂检测部分要作为一个重点,精心设计习题,穿插在各个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激趣导入教师活动 1.谈话引人。 师:同学们了解机器人吗 听说过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吗 这里是2006- 2012 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的统计情况。 师:根据这统计表,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为了更清楚地呈现每年的数据情况,我们可以用已学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出示教材第104页统计图)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它有什么优点 师:用你的手,我们一起来比画一下这七年参赛队伍数量的变化情况。 揭示课题。 师:见过这样的统计图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单式折线统计图”。 (板书课题)学生活动 生1: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数越来越多。 生2:可以绘制条形统计图,更清晰。 …… 生1: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谁多谁少也一目了然。 学生动手画一画。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 用手势呈现数量的变化情况,为折线统计图的形成与学习作好铺垫。环节二:合作探究算法教师活动 1.对比两种统计图,分析各自特点。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统计图,找一找它们的相同点。 (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如果想分析学校每个年级人数的多少,选择哪个统计图? 师:如果想了解学校近几年的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择哪一种统计图? 师:看了这个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感想? 师:说得都不错,尽管从折线的变化情况来看,2007 年参赛队伍数量有些下降,但总体来说,从2006到2012年,参赛队伍数是呈上升趋势的。 3.小结: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够通过点的高低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通过线的起伏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并从这些变化中发现数量的发展趋势,这就是折线统计图的优势。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发现异同。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它的整体变化趋势。 生2:每相邻两点间的线段越长,说明增减越大。生3:也可以看出每一年的数量多少 …… 生1:条形统计图。 生2:折线统计图。 生:青少年们科技意识增强了,越来越喜欢机器人大赛了。 设计意图 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帮助学生自己去认识、读懂折线统计图,学生在对比、观察、分析、发现中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环节三:巩固拓展:随堂检测 基础练习:填一填 折线统计图不但能清楚的表示出数量的( ),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 )情况。 辨析提高:根据统计图表回答问题。 一个病人住院期间体温变化情况统计图 (1)这种统计图是 统计图。 (2)护士每 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 (3)这位病人的体温最高是 ,最低是 。 (4)图中的虚线表示 。 (5)病人在4月8日18时的体温是 。 (6)从体温上看,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在恶化还是在好转?为什么? 设计意图 感悟折线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读懂折线统计图,会对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环节四:总结反馈教师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今天的学习过程,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师:希望同学们在数学探究中继续收获知识和快乐! 学生活动 预设:学生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学生可能存在表述不完整不准确的情况。 对策:引导孩子说完整的话,清晰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 总结深化了学生对本节课折线统计图的掌握,学生在总结和练习的活动中不断加深理解,既巩固所学知识,又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随堂检测 一、下面是红星厂2008年上半年的产量统计图 1.这是一幅( )统计图。 2.横轴表示( ),数轴表示( )。 3.纵轴一格表示( )吨。 4.( )月份的产量最高,是( )吨;( )月份的产量最低,是( )吨。 5.( )月份到( )月份的产量呈( )趋势;( )月份到( )月份的产量呈( )趋势。 二、 1.小玲每隔( )小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三、下面是育才小学3个年级春季植树情况的统计表。 班级 月份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3月 95 100 105 4月 105 110 110请根据上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育才小学春季植树情况统计图 1.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 2.3月份3个年级共植树( )棵,4月份比3月份多植树( )棵。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可以是文字、图表、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 单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折线统计图能表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教学反思与改进(教与学的经验性总结,基于学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改进设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