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教案课题 1.2.2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了解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和必要条件的概念; 2.逻辑推理:通过课堂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充分条件、充分必要条件、必要条件。 难点:对必要条件的意义、充要条件与数学定义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表格: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我们已经知道: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一: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能够说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吗? 前者作为已知条件,可以充分的说明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问题二: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相等,这两个三角形能全等吗? 若两个三角形面积不相等,则一定不全等 问题三:要想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必须成立吗? 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是两个三角形全等必不可少的条件 若设: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为: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可以得到: 你能试着给出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吗? 基本概念: 当“”成立,即时,把充分条件, 可以理解为: 若 若 自然地,若 基本概念: 如果既有,又有,则记作。即既是的充分条件,又是的必要条件,此时我们称是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同时, 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即:如果一个命题和它的逆命题都成立,则此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互为充要条件。 练一练: 分析下列命题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相似; (2)若实数 (3)若. 答案:(1)“全等”是“相似”的充分条件,“相似”是“全等”的必要条件; (2)“实数”是“”的充分条件,“”是“实数”的必要条件; (3)“”是“”的充分条件,“”是“”的 必要条件.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从①“充分而不必要条件”②“必要而不充分条件”③“充要条件”④“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中选择适当的一种填空: (1)____①___; (2)四边形的两对角线相等是该四边形为矩形的___②____; (3)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是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__③______; (4)若则___④______. 2、设( B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 可得 由可得 ∴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3、指出下列各组命题中, 是 的什么条件. (1)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 :〖( 1)〗^2+〖( 2)〗^2=0; :( 1)( 2)=0. 解:(1)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 ∴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 的成分不必要条件 拓展提高 已知 , 都是非零实数,且 > ,求证:1/ <1/ 的充要条件是 >0. 证明:(1)必要性:由,得,即 又由,得,所以 (2)充分性:由及,得,即 综上所述, 的充要条件是 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完成3个练习题。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和能力.课堂小结 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