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命题》教案课题 1.2.1命题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了解命题的概念 2.逻辑推理:通过课堂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重点 难点 重点:命题、命题的否定、逆命题的概念。 难点:命题的否定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在数学乃至科学中常常用于引入概念、表述规律、推导定理法则或交流信息的词语,比如“若”“推出”“所有”“或”等,经过规范化使之意义更为清楚严谨后,叫做逻辑用语。 数学里的猜想、定理、公式都以命题的形式呈现。欧几里得的《原本》的主题内容就编写了几百个命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命题的相关知识。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命题 观察下面的陈述句,你发现了什么? (1)两个奇数的和是一个偶数; (2)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 (3)若实数 上述陈述句存在一个共同特征——做出了判断,这种判断可能成立,可能不成立。 上述语句叫作命题。成立的命题叫作真命题,不成立的叫作假命题。 如果是一个命题,则“不成立”也是一个命题,叫作的否定,记作,读作“非”,二者之中一定有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在数学中,命题通常由条件和结论组成。例如: (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相似; (2)若实数. 上述命题都具有“若”的形式,其中叫作命题的条件, 叫作命题的结论。 当命题“若”为真,记作; 当命题“若”为假,记作 命题1:若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它们相似. 命题2: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全等. 两个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互换了位置,此时称一个是另一个的逆命题。 即命题1和命题2互为逆命题。 练一练: 判断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3)若是任意实数,且 答案:(1)因为无法判断真假,故不是命题; (2)真命题; (3)假命题。 注意逆否命题的形式以及与原命题间的关系。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写出下列命题的否定: (1):4是方程的根; (2)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3) :16是4的倍数. 答案:(1) :4不是方程的根; (2) :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3) :16不是4的倍数. 2、命题“若”的否命题 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若 3、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1)若平行四边形的边都相等,则它是菱形;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顶角相等吗; (4) 答案:(1)能判断是否成立,是命题; (2)能判断是否成立,是命题; (3)是疑问句,不是命题; (4)不能判断是否成立,不是命题. 拓展提高 试探究命题“方程”为真命题时,满足的条件。 答案 解:方程, 要考虑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两种情况: ①当时, 只有当时,方程有实数解; ②当时,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的条件为: 综上所知,当时,原命题为真命题 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完成3个练习题。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和能力.课堂小结 真命题; 假命题; 逆命题; 命题的否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