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基本不等式及应用》教案课题 2.1.2基本不等式及应用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 2.逻辑推理:通过课堂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建模: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为不等式的学习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能学习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运算:运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问题重点 难点 重点:从不同的角度证明基本不等式 难点:从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的含义,挖掘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左图是在北京召开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会标是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设计的。 你能在这个图中找出一些相等或者不等关系吗?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那么正方形的边长为. 4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 正方形的面积为: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不等式: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基本不等式 通过著名的“赵爽弦图”提炼出如下不等关系: 当 而当 我们可用作差比较法给出如下证明: 想一想:据此,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呢? 通过著名的“赵爽弦图”提炼出如下不等关系: 当 而当 我们可用作差比较法给出如下证明: 想一想:据此,你能总结出什么结论呢?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 对任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特别地,当 推论 对任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练一练: 证明:对任意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证明: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新知探究(二)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思考: 把12写成两个正数的乘积,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例题】把12写成两个正数的乘积,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和最小? 解:设这两个正数为 由: 当且仅当 所以,把12写成两个的乘积时,它们的和最小,最小和为4 练一练: 把25写成两个正数的和,当这两个正数取什么值时,它们的积最大。 解:设两个正数为 由可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此时 所以,把25写成两个的和时,它们的积最大,最大积为 已知都为正数,则: (1)如果积和有最小值; (2)如果和,那么当且仅当有最大值;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对任意三个正实数,求证: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证明:因为由基本不等式,得: , 把上述三个式子的两边分别相加,得: 即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2、 解:∵ ∴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因此,当时,函数取到最大值 3、设 (1); (2). 证明:(1)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 (2)由基本不等式,得: 当且仅当 拓展提高 某公司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块绿化景观地带,两条平行线段的两端用半圆弧相连接。已知这块绿景观地带的内圈周长为400m,当平行线段的长设计为多少时,中间矩形区域的面积最大? 解:设平行线段长m,半圆形直径为m,中间矩形区域面积为 由题意可知: ∴ 当且仅当 ∴当平行线段的长设计为100m时,中间矩形区域的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完成3个练习题。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和能力.课堂小结 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