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等式与不等式》教案课题 2.1.1等式与不等式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高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逻辑推理:通过课堂探究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数学建模:掌握不等式的相关知识,为不等式的学习打好基础的同时,也能学习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4.数学运算:了解不等式的性质并进行计算重点 难点 重点:等式与不等式的共性与差异。 难点: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新课导入 情境导入: 机动车的总高度不可超过2.5m 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不可超过40km/h 机动车的总重量不可超过20t 想一想,这些交通标识的含义是什么?新知探究 新知探究(一):等式与不等式 思考: 某商店食用碘盐以单价1元销售,可卖出2500袋,据市场调查,若单价每提高0.1元,销售量会减少50袋。若把提价后食用碘盐的单价改为元,怎样用不等式表示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3000元呢? 分析:若食用碘盐的单价为元,则销售的总收入为: 那么不等关系“销售的总收入不低于3000元”可以表示为: 不等式 关于实数 思考一下:我们早已熟悉等式的很多基本性质,例如“等式两边同加或减一个数,等式仍成立”等。类比等式,不等式有哪些基本性质呢?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推论: 性质1:如果 即 性质2:如果 即 性质3:如果 推论1:如果 推论2:如果 练一练: 已知 证明:∵ ∴ 由 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作差法 作商法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1、求证:如果. 证明:由 又由 2、 A. B. C. D. 解析:由推论2:如果,知A正确。 3、用不等号填空: (1); (2); (3)若_>____. 解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即可解决。 拓展提高 已知,比较与的大小。 解: ∵ 又>0. . 学生和教师共同探究完成3个练习题。 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探索新知的精神和能力.课堂小结 不等式的基本事实;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